王熙凤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人物,长得如神仙妃子,心机万人不及她一人,口舌之利更是无人能及。但是她却是一个不知书识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王熙凤不知书识字的情节很多,至少有三处细节对此有过说述

《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死后,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派遣彩明钉造簿册。脂砚斋批注:凤姐用彩明,因自识字不多,且彩明系未冠之童。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房门前,被王熙凤拦住,让他写了一份包括“妆缎”、“蟒缎”等东西的单子。

《红楼梦》第五十五回,王熙凤养病之际,私下与平儿谈论贾探春,她认为探春“知书识字,更利害一层”,相比这定,她就不在“知书识字”之列了。

2.王熙凤虽然是知书识字之人,但她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是指一个人受过文化知识而后涵养出来的文化行为。王熙凤在大庭广众之下,至少有两次表现,足以证明她是一个有文化内涵的人。

第一次出现在贾敬的生日之上。贾敬过生日,虽然人在外面修道,但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人还都聚集在一起为他庆祝。贾珍当时请了“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开戏之时,王熙凤去看望生病的秦可卿,回来之后,邢夫人、王夫人都点完戏,让她点戏时,王熙凤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时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还魂》是汤显祖所著《牡丹亭》里的一出,《牡丹亭》里的词话隽秀、意味深长。按照常理,只有林黛玉和贾宝玉这样有文化修养的人才能读得懂;《弹词》在格调变化上,《双官诰》在内容上,都必须有一定文化修养,才能看得懂、听得懂。所以,王熙凤是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次出现在大观园的诗社里。

《红楼梦》第五十回,下了一夜的大雪过后,众姐妹们聚在一起准备做诗。

做诗的第一句让王熙凤来说。王熙凤想了半天,笑道:“你们别笑话我,我只有了一句粗话,可是五个字的,剩下的我就不知道了。”众人都笑道:“你是粗话越好,你说了,就只管干正事去罢。”凤姐儿笑道:“想下雪必刮北风,我有一句,这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可使得?”众人听了,都相视笑道:“这句虽粗,不见底下的,这正是会作诗的起法。不但好,而且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

众人虽然有恭维的成分,却说出了一个作诗的最基本法则,话粗理不粗,既是写实,又有意境,更主要的是给后面续诗之人留下了无限的空间,暗合了曹雪芹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化”的本义。

3.王熙凤为何会有文化修养

《红楼梦》第七十四回,王熙凤带队夜检大观园,在丫环司棋那里抄出她表弟潘又安给她书信,“因凤姐管理家事,每每看开的帖子并账目,也颇识得几个字了。”于是王熙凤将它笑嘻嘻念了一遍。

“上月你来家后,父母已觉察你我之意。但姑娘未出阁,尚不能完成你我之心愿。若园内可以相见,你可托张妈给一信息。若得在园内一见,倒比来家得说话。千万,千万。再所赐香袋二个,今已查收外,特寄香珠一串,略表我心。千万收好。表弟潘又安拜具。”

这封书信不长,但是并非都是白话,而且有许多字并不是通过账本上能学会的,由此可知,王熙凤不仅通过账本来学习,还通过其他方式来识字的。

当然,王熙凤不会刻意地去知书识字,她所识之字往往是被动的。贾府里,同她年龄相仿的人,无论是李纨,还是林黛玉、薛宝钗、贾家三位小姐,都是知书识字之人。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众姐妹们在一起,生活在一个读书人的环境里,王熙凤自然而然也会学文识字。

我们常说环境改变一个人,王熙凤从小在王家被当作男孩子来养,没有读书习惯;长大出阁后,进入荣国府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深厚的环境里,潜移默化中慢慢有所改变,终于成为一个知书识字之人,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小涵读书】 每天陪你读不一样的红楼梦!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在一瞬间就能给予我一生写作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