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及市况疲弱影响,港交所(00388)第三季的IPO集资额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82%,较今年第二季也下跌76%。香港的IPO集资额,在全球排名中跌出三甲行列。财经界人士表示,香港IPO跌出三甲的原因,是很多计划来港上市的公司因疫情而放慢进度,再加上香港的上市监管比较严密所致。
香港上季IPO跌出三甲,排名第四 (香港政府新闻处)
上交所超越港交所
德勤于9月24日发表报告表示,预计本港首三季将有73只新股上市,按年下跌26%,集资额约2885亿港元,但跌出全球新股融资额排名榜三甲,排第四位。
德勤还指出,美国纳斯达克和纽约证交所因有多只大型新股上市,集资额大幅超前,两家交易所在全球新股融资额,将分别继续占据第一及第二位,而上交所受惠于“重磅红筹”中国电信(0728)的回归,超越港交所成为第三名,深交所则排第五。
德勤表示,港交所首三季有更多新股采用新上市制度规则及同股不同权上市,不过小型新股数量大幅减少,GEM市场仅有1只新股上市,加上9月份上市速度减慢,因此首三季表现不如其他交易所。
大跌市打击全球IPO市场
另外,新加坡安永亦于9月25日发表一份报告,指出由于资本市场剧烈波动,第三季全球只有284家公司通过 IPO融资,按年下跌6%,较第二季减少26%。集资总额为285亿美元(约2223亿港元),按年及按季分别大幅减少45.7%及57%。报告又指出,第三季共有22家公司推迟上市计划,放弃上市的则有49家。
全球第三季IPO比较突出的有上海证券交易所,有9宗IPO,融资总额31亿美元(约241.8亿港元),位列第三。但香港上季集资额急降82%,港交所仅有17宗IPO交易顺利完成,融资总额仅约195亿港元,同比急降82%,跌出头三位。
以行业来看,第三季集资额最多的仍然是金融行业,共有16宗交易,涉及68亿美元。其次是资源类股份及工业类股份,分别集资58亿美元及43亿美元。
就区域市场来看,IPO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依然是亚洲。第三季的IPO交易中,有138宗来自亚洲,融资总额为135亿美元(约1053亿港元),占全球总金额47%。不过,这个金额亦是亚洲区自2009年第二季以来最小的。
预计全年可争回第三名
德勤中国华南区主管合伙人欧振兴表示,香港IPO跌出三甲的原因,是很多计划来港上市的公司因疫情而放慢进度,再加上香港的上市监管比较严密所致。
他又说,香港新股市场持续依赖中资企业,据德勤统计,本港新股市场首三季来自内地的新股数量由去年同期的70%大幅升至85%,集资额则占97%,而海外企业赴港上市数量及集资额进一步缩减,只有3只来自新加坡、台湾和日本的新股,合共集资10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2家,集资15亿港元。
欧振兴解释,以往来港上市的海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受到疫情持续影响,加上港交所提高上市门槛,直言它们来港上市会比较吃力,预料全年海外企业上市会维持下跌趋势。
预计全年可“争回第三名”(香港政府新闻处)
不过,他笑称,凭着科技生态圈渐趋成熟,加上近期生物科技公司蜂拥而至,又有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作为后盾,相信本港全年“绝对有优势争回第三名”。
“虽然香港IPO市场在第三季表现放缓,但是持续货币及经济宽松计划所带来的资金、包括超大型双重第一上市和新经济公司的强劲准备上市企业名单、发展中用作培育科技公司的生态圈,将于今年余下时间为其稳健表现继续带来支持。同时,连同长久以来的地缘政治张力,这些因素为中资企业创造机遇,让它们重新思索上市策略。”
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上市业务华北区主管合伙人任绍文也指出,香港仍拥有优势吸引中资企业上市,尤其是科技企业。以近期和长远来说,香港将继续成为最广受中资企业欢迎的境外上市地。尽管内地进行不同的市场改革,该行预期许多来自内地企业的中大型新股仍会选择香港。
他继续说,长远看,香港定当成为中概股用作融资及支持发展的平台。本港今年有条件夺全球三甲,但亦有挑战,因内地亦有不少企业转向上海及深圳上市。
新加坡安永的Max Loh在报告上估计,目前全球希望上市的公司多达3,000家。港交所今年以来获原则上批准但仍未在港上市的公司有30家,未来几个月,将有更多公司到香港上市。
新浪微博来港第二上市
香港分析师协会副主席郭思治亦表示,香港未来几个月仍有多只新股来港上市,其中又有中概股回港上市,社交媒体平台新浪微博已提交在港第二上市申请,集资最多10亿美元。瑞信、中信里昂及高盛正就有关上市计划展开工作。新浪最快年内可达成上市。
郭思治看好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他指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资金和信息自由流通、法制健全、采用国际通用的语言、靠近大型经济体和流动性充裕等众多优势。
他继续说,香港之所以拥有如此大吸引力,除了本身在金融领域积淀深厚,更重要的是“依托祖国,面向世界”,在内地与国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中发挥了桥梁作用。比如,作为全球离岸人民币的重要枢纽,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及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地位的日益提高,让香港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底气十足。面向未来,确保香港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香港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更好借助内地资金和优势实现发展,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大有可为,前景美好。
(文/本刊记者 何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