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生活的人,有着自己的生活想法。

他们不会流于世俗,不会因为别人的评价和行为而去做出迎合似的改变。

他们都有一种坚定的想法: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是自己做主的才对;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做别人想要你做的,那并不是属于你的职责。别人强加给你的负担你完全可以丢弃。

想做就做,想说就说。在不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的前提下,随心而动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何乐而不为呢?

想做什么就勇敢去做,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别人的议论永远都只是别人的议论,别人不是你。

既然不懂你,那么他们的评价又有什么理由能让你悲伤呢?

手的作用是拿来把握好当下的,让当下的每分每秒都属于自己,做好当下想要做的每一件事情。给生命带来运动的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觉得知识没什么用,在学校学到的东西到了社会上百分之八十都用不上。抱着这样的想法学习自以为是地选择那些在社会上也能用得到的知识。拥有这种功利心从一开始就走上了歧途。

自己不学还不算,还要影响着周围尽心尽力学习的人。循循善诱,说着时间要用到对的地方。

“这些学来都有没什么用,还学干嘛?”

在他们眼里,书本不过是毫无用处的无效谈资。

之前有一句传得很火的话:我用一袋子的钱来买书,学到最后,这些书卖的钱还买不起一个袋子。

书本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们本身的纸张,而在于纸张上的文字。

俗话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本中所含的知识如果吃透了,其价值完全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识所起到的作用不仅仅是考试。它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当然这些说得还有些远。

说些近的。书本中所含的故事,一个个人物的经历,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体验着书中人的生活。

在别人还在为前行的路小心翼翼地亦步亦趋时,你已经学成归来,经历了书中的百世轮回。旅程的目标早已了然于心,能够自信地大步向前。

知识渊博的人或许表面看起来与普通的人相差无几。但只要几句话的功夫,就让人对她高看一眼。佩服她的知识渊博。

这就是知识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一个善良的,品行好的人。他可能并不富有,但是他的公信力肯定比一些商贾巨富还高。人们对他非常的尊重。

知识同样如此,知识的力量才是真正能够保持持久的。它是跟随人一生的一个内在的力量。它比蛮力,财富更加的可靠。因为它们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力量会随着年老而减弱;财富总有花完的一天,地位再高也有退下来的时候。外在的力量远远没有内在的持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识的渊博也会给人带来文人的风骨,文人的风骨说的是:不屈,不自傲,有傲骨而不是满身的傲气。

而不是一些仗着看过几本书,就自诩为文人墨客的小丑。

把不敢争说成不敢争,把仁者无敌改成忍者无敌。甚至还引经据典,说得煞有其事的样子。

这两个词虽说只是一字之差,但具体的含义可是天差地别。

不敢争是懦弱无能的表现,“不敢”两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一个有风骨的文人身上,不争是因为自身强大的让对手畏惧而不敢与你争,此谓不争。

仁者无敌以仁义为名,让百姓为其歌功颂德,即使凶恶之人见到这种人都会对其恭敬有加,无人与之为敌的无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不是别人的欺负,因为懦弱,畏惧,无能而忍让,无力与之为敌的无敌。

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

屈原以死明志的行为完美诠释了什么叫作文人的风骨。一个与国家共存亡的人,他的精神,他的风骨让我们传颂至今。

努力提升自己,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获得从内心散发的力量,长久地散发着一种让人信服的气度,才能更好地获得别人的尊重。

我是惜源,感谢您的观看。

加油,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