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漩涡(公众号:城市新未来)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晋升经济第四极,越来越多的城市群正调整方位力争国家战略,打造经济第五极。

其中,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华东地区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一直是经济第五极的有力竞争者,两大城市群都拥有完善的交通、工业体系,在人口、经济等要素方面都呈领先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早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极时代时,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就在积极争取经济第四极,不过随着“百年大变局”的加速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素有“大后方”之称的成渝一跃而起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顺势成为经济第四极。

长江中游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四极之竞”也演变为“五极之争”。

长江中游城市群|四极定调?

相较于山东半岛城市群,业内更倾向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经济第五极。

首先,铺开我国四大经济增长极会发现,从东到西都有一个核心引擎,唯独中部还缺乏一个有力的经济支点来连接四大增长极。

事实上,我国经济发展和开放格局就是从沿海、沿边向内陆推进的,而中部具有承东启西的关键作用。如果中部地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第五极,那我国的经济版图就将形成一个“弓箭”型发展格局,这种全面开放经济格局也是当下界内最认可的方案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继成渝定调后,今年3月高层正式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指出: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显然,这为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经济第五极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但相较于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还是存在许多短板。

长江中游城市群最大的问题是“区域发展不齐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一枝独秀,而长沙更乐意打造长株潭城市群对接大湾区,承接来自大湾区的产业,南昌摇摆不定地想挤进大湾区和长三角圈子。

比如2020年,湖南就发布有关对接大湾区的实施方案《湖南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而江西早在2018年就发布《江西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行动方案的通知》,江西的赣州更是被省内赋予了对接大湾区桥头堡的重任。

无论是湖南还是江西都有意深度对接大湾区,由此可见三方共建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存在积极性不高的处境。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范围就在省境基础上,论城市群内部发展和推进速度,山东半岛城市群明显更胜一筹。

另外武汉、长沙、南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同时三省市的文化习俗等并不统一,有分析指出:城市群发展需要较强的文化认同感,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成渝都是一个文化圈子里的城市,而缺乏文化认同感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必然要付出更多努力。

山东半岛城市群

一直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就是我国区域发展的明星城市群。自从城市群这个区域发展概念在我国普及以来,山东半岛城市群便长居三极之后,随着西部和中部的崛起,这一局面才得到消解。

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争创经济第五极时,热度并不如长江中游城市群,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缺乏国家战略和顶层设计的支撑。2016年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正式获批,中原城市群的范围覆盖了山东菏泽、聊城两市,而这两市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组成部分。

显然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在规划和范围上存在一定冲突。城市群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国家战略,任何一个区域城市群要想成为国家级城市群都需要国家战略的鼎力支持和设计,缺乏政策支撑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如何突破值得关注。

近年来,山东明显加快城市群发展步伐,2020年山东提出: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其中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西经济圈是带动城市群的核心支柱。

山东半岛城市群对比长江中游城市群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在省域基础上推进的,利益冲突不大,发展效率较高,而长江中游则受到竞争、文化认同感等多个因素在推进速度上要慢半拍,同时山东半岛城市群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人口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山东经济总量高达7.31万亿,仅次于广东、江苏,巅峰时期山东曾一度超越江苏,位居全国第二。

在常住人口上山东也是独树一帜的存在,七普数据显示:山东常住人口高达10153万人,仅次于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遥遥领先河南、四川等人口大省,值得一提的是山东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双达1亿的省份。

山东半岛城市群虽然没有跨省,但其庞大的资源也足以担任经济第五极。不过经济第五极,从国家战略来看,中部要更恰当一些。

关注公众号(城市新未来)获取更多城市发展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