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韦应物,立刻想到他的《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首高水准的诗,奠定了韦应物在诗坛不可取代的位置。

韦应物的人生之路,分为两段,少年顽劣,放荡不羁,横行霸道,不学无术。安史之乱后,这个纨绔子弟竟意外地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他日日夜夜发奋读书。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三观,韦应物的前后,判若两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以有如此反转的人生,让韦应物回头是岸,自涤污垢,是盛唐由繁华到一步一步的破败,目睹战乱频频,百姓流离失所,社会动荡不安,激发出了韦应物以己之力,报效国家的壮志与情怀,他进太学读书,从此华丽转身,脱胎换骨,成为一代文豪。

韦应物的作品大都反映的是百姓生活的疾苦,他专注于底层民生,忧国忧民,他的山水田园诗实质上是从另一个角度,倾吐百姓的呼声与呐喊,他的坚持从没有停滞,信念与理想付诸了他的后半生。

我们今天欣赏韦应物写的一首《闻雁》,这首诗写在783年,是他出任滁州刺史后不久。韦应物到滁之后,秋意渐浓,在一个秋雨淅沥之夜,听到由远及近的阵阵雁叫声,触发诗人悠悠的思乡之情,他挥毫而作,留下这首千古名作。

闻雁
韦应物 〔唐代〕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两句诗人开篇直抒胸臆,故乡遥不可及,不知道在何处,而归乡的思绪却无穷无尽,不可阻挡。秋雨绵绵之时,诗人独坐高斋,越发清冷孤单,漆黑的雨夜,唯有绵长的思念在心中翻涌,哀叹中是道不尽的无奈与悲凉。

最后两句依旧是诗人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人写道,窗外的秋雨淅淅沥沥,漫漫的长夜寂寞孤单,无以控制的乡情乡思,令人愁绪万千,彻夜难眠。诗人在高斋之上,忽闻自远及近的雁叫哀鸣之声,恰如诗人内心深切持久的呼唤与挣扎。

韦应物的这首小诗布局精巧,立意独特,以质朴的语言,在含蓄委婉中,娓娓道出内心的苦闷与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在感时伤事之时,又增一笔忧伤与无奈的叹息。小诗用字不多,却内涵深刻,有缠绕的思念,也有对现实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