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便利。如今,上至80岁的老人,下至8岁的孩子,几乎人人都有自己的社交账号。

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为人们传递问候、交流情感。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曾经在社交平台上聊过天的好友,ta可能并不是你的好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误会!我接下来要说的,不是一个关于网络诈骗的故事!

初一男生:“我想给我的WX好友们道个歉!”

“以前回复他们的可能不是我,而是我的爸爸或者妈妈。”

少年继续吐槽说,在他上课外班或写作业时,他的爸爸或妈妈总是帮他回复WX,有时还模仿他的语气聊天。

他因此特别不好意思面对自己的WX好友们,想借着《少年说》的舞台向大家说抱歉,更重要的诉求是希望父母能尊重他的个人隐私,别再看他的手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父母到底该不该看孩子的手机信息呢?

相信所有的孩子一定会举双手投反对票。

然而,父母们往往能给出一百种需要查看孩子手机的理由,并且都是以“为你好”为前提的,其权威和深沉的爱意不容置疑。

有一位妈妈说想做女儿成长路上的好朋友,但是却做了一些让孩子非常困扰的事情——半夜溜进女儿的房间,趁她熟睡时用她的指纹解锁手机。

面对女儿的质问时,妈妈振振有词:“我特别想要知道你的全部,因为你从小都是在我的关注和注视下成长的,所以你的一举一动我都特别想要知道。”

另一位初一女生也表示,妈妈每天都要查看她和同学的聊天记录,并且极其功利地限定哪些是她可以交往的朋友。

妈妈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你学习有帮助的,咱们多聊聊也可以,那些没有用的,有的说一些乱七八糟的,我就给你删了,没经你允许,这个请你见谅,以后经你允许我给它删掉。我是最爱你的。

删了——

注意,她说的删了,并不是把“无用的”信息删了,而是擅自把那些聊天内容“没营养的”、对学习无益的人从好友列表中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手机争夺战中败下阵来的,无一例外都是孩子,他们敢怒不敢言。

相比之下,上面这位初一男生可就幸运得多了!

什么?父母都已经越殂代庖
,并且模仿他的语气替他回复信息,这情节严重程度难道会亚于那两位强势的妈妈吗?

且容我细细道来!

妈妈说话绵绵密密不透风,逻辑清晰严谨的三连问,成功“反杀”!

一问:你的眼睛是不是因为看手机而近视了?

男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

二问:你是不是有时候会玩社交软件里的小游戏?

男生犹豫片刻,大概心里已有不祥的预感,却也不得不尴尬地“嗯”了一声。

三问:最初你没手机时,你的WX登录在爸爸的手机上,是不是你同意爸爸可以帮你回复一些信息?

男生弱弱地说了声:好像是的。

这位妈妈说话绵绵密密的,但又让人毫无反驳之力,至此孩子自知大势已去,眼见着就要“缴械投降”。

接下来妈妈的一番话,才真正显示出她的双商超群——

妈妈一脸诚恳地表示,他们完全没有刺探隐私的想法,而且他们每次在帮忙回复信息后,都会及时向儿子汇报:你的某个同学曾经给你发过什么信息,而我们是怎么回复的。

社交软件是很好的沟通平台,但它也会带来一些其他的问题,比如:耽误时间、影响视力……

妈妈的话有理有据,不但令台上的儿子心悦诚服,连主持人都颔首表示赞同,“一役得胜”,这位妈妈并没有得理不饶人,反而当即向儿子道歉:

“在我们心目中你还是个小学生的样子,我们忽略了你已经长大了,妈妈诚恳地接受你的批评,我们以后也要改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下的同学们都激动地鼓掌叫好,似乎这是他们共同的胜利。

妈妈接着说,更重要的是商量好怎么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利用好社交平台,又不影响学习——

妈妈提议每天晚饭后可以看15分钟WX,集中回复一下好友的信息;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碎片化且“营养含量少”,妈妈又建议不如把刷手机的时间用来多读一些书,这对于丰富知识结构和阅历都是有帮助的,所以,每天至少读书20分钟;

“你能做到吗?”

没想到儿子欣然且斩钉截铁地说:“一言为定”。

妈妈“反杀”成功。

孩子啊,你为什么要上台吐槽啊!哈哈哈哈……

虽然妈妈答应即刻改正,也就是说以后不看他的手机,不帮他回信息了,但是,同志们啊!你们发现没有?她也把后续的“解决方案”也安排得明明白白,更难得的是让孩子心悦诚服。

这位妈妈真的太厉害了!

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更令我动容的,其实是节目录制完之后,妈妈和儿子在台下的几句对话,她说她感到非常自责,说完控制不住地落下眼泪。

其实当儿子在台上控诉父母时,毫无心理准备的妈妈表情瞬间变得很复杂,我感觉到她在极力地控制某种情绪,所以她刚开口说了一句“儿子你好”后,便湿了眼眶,虽然她快速调整好,但刚接下来说话时声音依然还有些颤抖。

看到最后那一幕我才明白,妈妈在家里一定努力地营造好的亲子沟通环境,甚至一直以来,对亲子关系也是颇为自信的,所以当她猝不及防地听到儿子的控诉,当下的心理活动是——

儿子想说的话,为什么在家里却没有说过?他选择在这个特殊的平台讲出来,从某种程度上也暴露出亲子关系的一些问题,表明我们之间的沟通并不是那么到位。

这令她既自责又难过。

评论区有位网友说得对:一个人能反思自己很不容易。

是啊!为人父母,我们是不是早就习惯了在孩子面前扮演强势者,总是输出话语权?

若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又会作何感想?

责怪儿子为什么不能关起门来解决问题?非要以让家长丢脸的方式,是想胁迫家长妥协吗?

还是会像这位妈妈一样率先反思,反思亲子关系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孩子不能信任自己,不能将内心的想法和诉求直截了当地与自己沟通?

我希望你也是后者。

写在最后

如今,最影响家庭亲子关系的,莫过于两件“大”事——

一是陪娃写作业,二是孩子玩手机。

这位妈妈的顾虑,也是无数家长担忧的事情,在关于手机的争夺中,亲子关系是否已经伤痕累累?对此你持什么立场和态度?

欢迎留言说说你的故事,谈谈你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