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海网红桥八月十六中秋月亮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作者:周琦

出处:“后司街”公众号(台州)

本文四期连载

敬请关注

最近友人问我台州中秋为何“俗重十六”?因对台州民俗素乏研究,故一时语塞。偶阅2010年第5期《台州学院学报》,发现其中有临海市委宣传部卢如平部长撰写的《台州元宵中秋特别风俗考证》一文,文中详细列举了关于台州元宵中秋节俗起源的二十种传说,可谓是集台州元宵中秋传说之大成。使人既琳琅满目,又获益良多。根据胡适先生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学术原则,促使我花些仔细功夫,搜集史料,小心求证,以求探索还原台州中秋“俗重十六”的真正源流。

经多方搜集史料和仔细思考,台州中秋“俗重十六”的“中秋路线图”,在我脑海中渐趋清晰。故赘述如下:(今天为第二部分)

二、台州及各地均有八月十六为中秋之例

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二《明诗次集》九十六载明代诗人罗荣《仲秋十六夜发榆之南》诗云:“日暮官途马足轻,萧萧凉籁逼人清;蒹葭水郭鳬鹥梦,篱落田家蟋蟀声;小堡铜刁持夜警,远氓皮槖事宵征;月华光满浑如昨,万里江山仰大明。”罗荣字志仁,福建古田人。弘治庚戌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擢参议广东,以剿寇功迁参政,寻转其司布政使,调贵州,卒于官。荣居官以才敏著,性长厚爱人,乡人虽微贱,必接以礼。古田旧无城,荣为参政时,上议创筑,至今邑人德焉。罗荣诗题“仲秋十六夜”,即中秋十六夜。明正德三年(1508)进士冯裕亦作有《八月十四日夜月》《十五夜月》《十六夜月》三首五律中秋赏月诗歌(载明石存礼、冯裕等所编《海岱会集》卷六):

八月十四日夜月

别墅中秋近,天空月转髙;

逾弦増皎洁,隔望欠纤毫;

玉镜涵蟾影,金波漾海涛;

嫦娥许再会,永夜醉香醪。

十五夜月

净扫茅亭坐,溪山度晚风;

云开三极北,月满九秋中;

丹桂霓裳曲,清樽鹤发翁;

古今吟赏兴,谁似庾楼雄。

十六夜月

仲秋十六夜,月出照清淄;

素魄光无减,冰轮上较迟;

影随云汉下,凉逐海风吹;

逸兴应难尽,髙歌送酒卮 。

冯裕(1479—1545),字伯顺,号闾山,原籍山东临朐县仁寿乡(今盘阳一带),其远祖曾因戍边迁籍广宁(今辽宁省北镇县),裕成名后复籍临朐。明正德三年(1508)考取进士,累迁贵州按察司副使。旧志称其“官抗直,有裁断”,且不谋身家,不讨好他人。致仕归家后,与挚友8人结“海岱诗社”,诗作合辑为《海岱会集》。魏允贞在《海岱会集序》中称其诗“异乎今君子诗矣”。上三首五律中秋咏月诗即载其所编《海岱会集》(四库本)卷六。“仲秋十六夜”,同上诗一样,即中秋十六夜。

那台州中秋八月十六诗歌何时出现于台州呢?

月亮走我也走(蔼莫言摄)

据笔者所知,最早是南宋王洋《东牟集》卷六《和曽宏父约八月十六日看月》诗:“海上群仙锦旋襕,舞余掷出紫金盘;人心自爱休分别,未必全输昨夜看。”

王洋(1087-1154),字符渤,山阳人。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省试第二名,宣和六年(1124年)甲辰科进士。绍兴元年(1131年),秘书省正字,历官校书郎、吏部员外郎、起居舍人,知制诰。晚年任鄱阳太守。因洪皓事被免职,改知邵武军,十七年,知饶州,不久罢官。隐居信州,住所有荷花,故自号王南池。二十三年(1153)十二月卒。其子王易祖辑其文为《东牟集》三十卷(《四库全书》编《东牟集》十四卷)。

曾惇字宏父,曾纡之子,建昌(今属辽宁葫芦岛市)人。绍兴中,守台州,黄州。十八年(1148),知镇江府。二十六年(1156),知光州。著有《曾宏父诗词》一卷,作于台州,并刊于台州郡斋。《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二著录,今不传。《[嘉定]赤城志》卷九载曾惇“绍兴十六年(1146)四月十七日知(台州),十八年(1148)五月二七日替,有诗集刊于郡斋”。清代朱彝尊《曝书亭集》卷四十三《石刻鋪敘跋》称曾惇“绍兴十三年(1143),以右朝散郎知台州府事”,误甚;惟称曾惇“其以字称者,避光宗讳也”;确为的论。

曾惇知台州时,王洋作有《送曾宏甫守天台》诗:“莫作阳关堕泪声,丹丘胜事要君听;兴公赋里云霞赤,子美诗中岛屿青;天近岂无宣室召,地偏犹有草堂灵;銮坡飞上勤回首,记取来游旧客星。”“记取来游旧客星”;观其诗意,王洋游寓过台州。又观王洋《和曽宏父约八月十六日看月》诗意,是与曾惇相约八月十六中秋节海上观月。“未必全输昨夜看”,说明王洋八月十五亦在台州。此诗当作于绍兴十六年至十七年间。曾惇亦作有八月十六中秋观月词《水龙吟》:“去年看月诗成,援毫曾寄鄞江守。流传乐府,惭非宾客,竹枝杨柳。今岁江楼,载勤歌扇,青蛾应奏。况铃斋初驻,凉生燕寝,有香雾凝清昼。遥想十洲三岛,对冰轮、寒光依旧。主人来自,清都碧落,天香满袖。寄语嫦娥,剩留清照,时为公寿。恐明光诏下,翩然归去,试为霖手。”这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台州八月十六中秋观月诗词。

此外各地亦有八月十六中秋赏月的习俗。宋韓琦《安陽集》卷十六《辛亥八月十六日社始月望》诗云“中秋不必拘三五,惟望时方月正圆;巳荐社壝通肹蠁,始开宾席对婵娟;清光自喜今宵满,俗会从输一日先;乐事几去为风雨,破直须欢饮倍常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飞凤秋亮(蔼莫言摄影)

韩琦 (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著有《安阳集》。熙宁四年(1071),韩琦作《辛亥八月十六日社始月望》诗云“中秋不必拘三五,惟望时方月正圆”;正是说明了中秋节不必拘泥于八月十五,八月十六亦是中秋节。

曾几(1084—1166)是陆游老师,于绍兴二十六年(1156)三月知台州。《[嘉定]赤城志》卷九载“曾几三月二十三知(台州)”,至翌年“九月再召”,在任共年半左右,“政尚简静,有诗集(《茶山集》)刊于郡斋”。其诗集《茶山集》卷六有《癸未八月十四日至十六夜月色皆佳》诗云:“年年岁岁望中秋,岁岁年年雾雨愁;凉月风光三夜好,老夫怀抱一生休;明时谅费银河洗,缺处应须玉斧修;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否?”此诗系曾几隆兴元年(1163)致仕在江西老家赣州后所作,是年中秋节,从八月十四至十六,均皓月临空,月色绝佳,联想南方还处于南宋的正朔之中,而北方则生活在金人的统治之下,不知北方中秋节是否能像南宋首都临安地浙江一样热闹。曾几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南宋义乌籍诗人喻良能之《香山集》卷六《八月十六夜月》诗云:“一更山吐月,万里湛虚明;聊当中秋色,堪欣此夜情;西风金盏侧,香雾玉簪横;却忆青莲语,寒鸦栖复惊。”

喻良能(1120—1205),字叔奇,号锦园,人称“香山先生”,义乌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任广德县尉。乾道三年(1167),升越州(今绍兴)通判。乾道七年(1171),喻良能向孝宗皇帝进呈《忠义传》,人物起战国王蜀,终五代孙晟,入传190人,共20卷。请予“颁之武学,授之将帅”。受到孝宗赞赏。乾道九年(1173),出任容州知州。旋改知处州(今丽水)。以工部郎官致仕。著有《香山集》。“一更山吐月,万里湛虚明;聊当中秋色,堪欣此夜情”;由诗可知,喻良能亦以八月十六为中秋。

有南宋“东南文章大家”之誉的奉化戴表元,其《剡源文集》卷十《八月十六日张园玩月诗序》略云:“斯人之居斯世,虽学道不可以过劳,于是乎必有时节,燕游咏歌之乐,以节适其筋骸,而调娯其血气,其尽游之乐,非逺之乎,山林寛闲,旷野之处,则不畅固,亦有因劳而求乐,未乐而反劳者矣……而春气喧浊,不如秋清。故自古骚人逸士,以中秋玩月,为四时乐游之最……大徳戊戌岁八月十五夜,望舒掩其明逰者阙焉,乃以次夕合燕于君子轩之圃……”戴表元认为:人活在世间,不可过于劳累,必定要安排时间去休闲,以活络经脉,调节血气:但一年中可以休闲之季节,也不过是春秋二季,“而春气喧浊,不如秋清。故自古骚人逸士,以中秋玩月,为四时乐游之最”。故于大徳二年(1298)八月十六中秋夜遂与友人,“合燕于君子轩之圃”。其《剡源文集》卷二十七有《八月十六张园翫月得一字》诗,又选八月十六为中秋节。诗云:“明河荡残云,清海收晚日;婆娑林端月,为我良久出;洗杯问劳苦,天女笑肸肸;月行虚空中,万古无损失;且可娱今宵,勿复思昨日;歌情天水遥,坐影入树密;嗔醒有微酒,徼诗或呼笔;仲容欢入林,怀祖娇在膝;初犹整裘褐,久乃忘冠栉;趋锵翻奕盘,笑傲惊帐室;宁来共喧呶,不许私暇逸;蚩蚩复扰扰,醉态不可一;情知此月下,此乐世无匹;月光本天性,清莹本其质;动定极渟涵,声沈转萧瑟;怱忙寄醉语,悟迟巳难述。”戴表元认为:不要管八月十五,还是八月十六,都是中秋节;故云“且可娱今宵,勿复思昨日”!

清代金石大家、著名学者阮元《揅经室集·续集》卷九有《以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诗云:“雨余昨夜无明月,三五佳时室上楼;忽计今宵月才望,正该十六作中秋。”阮元“忽计今宵月才望,正该十六作中秋”诗意,与宋代名将韩琦“中秋不必拘三五,惟望时方月正圆”《辛亥八月十六日社始月望》诗意同出一辙;阮元在《以八月十六日为中秋》诗后自注:“凡中秋十五无月,而望在十六者,正宜以十六为中秋。”这说明以八月十六为中秋节,自古各地亦然。

洋溪印月(蔼莫言摄影)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 出处:后司街公众号

□ 作者:周琦

□ 摄影:蔼莫言、周衍平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