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长沙的周女士和同事聚完餐以后,准备回家,便通过某平台叫了一辆网约车。晚上12点36分,司机接了单,12点38分,司机到了周女士对面,周女士说自己喝醉了,不方便过去,让司机调个头来接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司机不愿意调头,质问周女士为什么连定位都定不准。周女士拿起手机,取消了订单,另外打了一辆车,在等车的过程中,司机开车来到她身边,辱骂了周女士,然后起身离开。

周女士跟了上去,打算拍下车牌号,司机发现后调头下车,直接扇了周女士一巴掌。周女士觉得很委屈,当时就蹲在地上哭了起来。然后拨打了110报警电话,联系了平台客服。

平台方面的负责人向周女士道了歉,称会封掉涉事司机的账号,对其罚款,但一直联系不上涉事司机。在警方的协调下,司机才出面向周女士道了歉,并且赔偿了3000元。

周女士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有的道路车调头并不容易,人走过去要简单很多。但不管怎样,只要动手打了人,那司机的错误就要更严重一些,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点。取消订单,是平台赋予周女士的权利,打人可是违法的。

网约车司机其实也属于服务行业,每天都会面临形形色色的人,素质参差不齐,想要在这个行业里发展,就得有好的心态。服务行业的人不应该卑微低下,但也不能欺软怕硬,换个角度想一下,如果周女士是个五大三粗的花膀子大汉,司机还敢掌掴吗?大概率只会自认倒霉,然后去接下一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国一共有214家平台,取得了网约车经营许可证,发放了289.1万本网约车驾驶员证。国内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了2100万单,不管是平台数量还是订单需求,我国的网约车行业,都已经有了相当大的体量。

但在这一片繁荣的景象之下,网约车市场却没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瓶颈和难度,导致网约车市场乱象横生,消费体验没有基本的保证。

2020年底,湖北一女士老家出了急事,便叫了一辆网约车,结果网约车司机在距离目的地还有10多公里的地方,让女乘客下车,自己开车走了,给出的理由是车子没有电力。女乘客非常无奈,只好拨打了朋友的电话求助,让朋友开车接自己回家。但就算这样,平台还是扣了138元的车费。

一个女性,被放在乡村公路边,黑灯瞎火的,真的很不安全。司机的做法太不妥当了,在接单之前,就应该做好硬件上的准备,即便车子没有电了,也应该等女乘客找到另外一辆车以后再离开。

网约车司机的培训时间很短,不到1个月,就可以开车接单,这就导致司机们的素质没有保证。网约车平台做大以后,抽成非常高,有的平台要抽成40%左右,司机们的收入水平,和网约车刚刚兴起的那几年相比,相去甚远。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部分司机戾气过重,遇到麻烦点的乘客,就会爆发冲突。

想要让网约车行业健康发展,平台进行整改是少不了的。平台两头通吃,让乘客和司机都觉得不划算,但是平台又不会直接和他们面对面交流,于是司机和平台、乘客和平台之间的矛盾,就变成了司机和乘客间的矛盾。平台应该控制下抽成比例,然后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完善培训考核制度,杜绝有黑历史的人,进入这个行业。

作为司机,要用平和的态度去对待乘客,这是服务行业的基本操守。遇到问题后,双方要好好地进行沟通交流,不要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这是违法的,会让自己面临民事赔偿。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