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随班融合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其修复社会功能的缺损,学会独立与普通群体相处,学会自我行为管理,真正融入普通社群的生活与学习,为未来的教育生涯及职业生涯做好开端的准备。
融合并不是形式上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功能上的融合。因此,决定融合教育的成败是有其关键因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非常大,不是到了年龄就能自然入园或入学进行随班融合,无论是学前还是学龄阶段的融合,都要进行融合前基础准备。
生活自理能力欠缺或社会适应能力很差的自闭症儿童并不适合直接融合,而需要在随班融合之前必须要经过系统化的干预康复训练,必须解决其自身行为及集体适应方面的问题。入学前必须要在幼儿园毕业,而且也要经过专业评估。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随班融合,融合是孩子发展的需要,而并非是家长的选择。融合是把双刃剑,孩子能否适应随班融合,必须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符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和发展需要。
必须要进行专业化的评估分析,经评估达到适合随班融合的能力时才是有效的,不然会造成普教与特教融合的两败俱伤,而无法达成双方共赢,对孩子的康复发展也是毫无价值,并且还会带来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
02、需要提供专业的支持:普教老师并不了解自闭症儿童的特点,也没有针对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方面的专业技能,也不懂得如何在融合环境里给予自闭症儿童适时地干预支持。

因此,在正常群体的学习环境中,还需要配备专业的特教老师陪同孩子一起随班支持,特教辅导教师随班辅导支持,就难以避免有些幼儿园、学校的融合教育变成了“简单混合”。“简单混合”的结果,可能会导致自闭症孩子出现社会性发展停滞。如果是这样的话,随班融合就只是一种形式,无法达到融合的真正目的。
03、需要取得环境的支持: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主张,儿童是通过观察和模仿获得社会行为的。
一个普通幼儿园的班级若能够接纳自闭症儿童随班融合,首先应当考虑的是为自闭症儿童创造空间环境方面的支持,比如座位的安排、区角的设计等,因为座位的安排可以为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提供良好的开端,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观察与习得良好行为的条件。
在物质环境方面,尽量提供一些适合自闭症儿童康复需要的玩教具器材,方便自闭症儿童的操作学习。最后,更为重要的是要营造人际环境的支持,形成同班教师接纳、同伴群体支持的融合氛围,真正实现心理与社会的功能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4、赢得普通儿童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以讲座或是其它活动的形式,向普通孩子家长科普自闭症相关知识,加强认知,消除偏见,赢得普通家长们的理解、接纳与包容,不然,如果因误解形成敌对,自闭症孩子很容易被孤立,或是强行被劝退。
另外,自闭儿童家长要利用一些适当机会,主动为班级及同班小朋友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在每天接送孩子时,主动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一方面为孩子赢得同伴的支持与帮助,同时也争取普通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支持环境。
融合并不一定能够一次成功,必须采取动态的、渐进式的尝试融合。一方面,不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不给普教增添太多的困难与干扰,这样才能实现融合的共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