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明日报刊文批评艺人脂粉气十足,称别让"浓妆艳抹"遮住艺术真实之美。

语境

不过却遭到了一众网友质疑矫枉过正,有人甚至引用世界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进行反击: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单纯从这句话来说,毫无意义是无可挑剔的,那么难道真是光明日报错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个人是这样认为的,任何一句话都要结合语境去理解,而非执拗的断章取义。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男人叫自己的妻子或女朋友“宝贝”那是情话,但要是这样称呼别的女人,就变成了骚扰。

不同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

“人的美并不在于外貌,衣服和发式,而在于他的本身,在于他的心。”

这句话指出了人真正的美应该是内在美,如果只有外在的美而没有内在的美,那么这个人并不是真正的美。结合小说中的时代背景,这里的“外在美”显然不仅仅是指长得漂亮或者衣着华丽,还隐喻着社会地位的高低。

反观光明日报所批评的:

“一些青年男艺人“浓妆艳抹”,脂粉气十足,一些女艺人脸上的浓妆完全掩盖了自己本来的面容……”

请注意“浓妆艳抹”这个词是打了引号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打引号,看看词义就一目了然了。浓妆艳抹是用来形容女性妆饰打扮得十分艳丽,这个词用在青年男艺人身上,正是眼下人人喊打的“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何为“娘”,绝不是单指青年男艺人的装扮女性化,实质上是颜值即正义。放眼当下的娱乐圈,能称之为顶级流量的艺人,大抵都是依靠颜值上位的。与此同时,往往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作品,也就是所谓的人红作品不红。

什么样的人只需要有漂亮的脸蛋儿,即便没有真本事,也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呢?

答案自是不言而喻,那些依靠浓妆艳抹来倚门卖俏的人。这既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刻意贬低,相当一部分追星族有着跟杨丽娟如出一辙的心理。追星不是因为喜欢明星的作品,而是看上了明星这个人,将其视作了理想的中伴侣。

供需

对于投身于娱乐产业的资本来说,有需求就理应有供给。追星族钟情于什么样的异性,那么就把艺人包装成什么样子,秉承着顾客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受了人家的服务,自然是要掏银子的。于是氪金、集资、打投、应援等粉丝行为便应运而生了,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核心的目的就是为了要赚钱。关键还是要牟取暴利,诱导粉丝非理性的消费,《青春有你3》的“牛奶打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非理性的消费这件事,有一点大家一定要明白。在销售中存在着这样三个要素,目标人群、目标人群的消费能力和目标人群的购买欲望。包装艺人的那些资本为什么会选择把某些人发展成追星族、这些人能够花多少钱去追星以及如何调动其消费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精心规划过的,好比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都需要经过精算师的精算后才会确定推出。如何能够吸引到更多潜在的客户,如何能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人家早就算到骨头里了。与之相比,普通人是无法抵挡这些设计出来的诱惑,很容易就失去了理智。

当然了,整顿不能只针对青年男艺人,很多女艺人也会选择把颜值和身材作为自己的卖点。但鉴于追星族中的性别比例,女性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故而女艺人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显得没有那么扎眼。不过任何问题都是量变演变成质变的,女艺人的“浓妆艳抹”,同样也到了该整顿的时候了。

适度

只是一些人总喜欢用极端的思想去看待事物,光明日报批评艺人的“浓妆艳抹”,这些人就反问难道艺人要素颜吗?

该化得妆还是要化,但任何事情都有一个度,适度是最合情合理的。这就好比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机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孩子去玩游戏,但却并没有完全禁止。这就是适度,学生也不是一天24小时都要学习,劳逸集合还是很有必要的。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部网络电影《摸金玦之守护人》,故事背景是大约是60年代末,算是《鬼吹灯》的前传了。在主角团进入墓中之后,由于温度骤升,大家便开始轻装上阵了。这个时候几位女性角色无疑成为了焦点,几乎是清一色的紧身装,好身材完全展现了出来。但这样的装扮显然与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究其原因的话,显而易见是剧组想以此作为噱头。毫无疑问这就是过度了,为了博眼球而牺牲剧情的合理性,这才是光明日报所批评的“浓妆艳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只能说大家对“浓妆艳抹”这个词理解得不够透彻,不是光明日报矫枉过正了,而是一些人的思维过于极端化了。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一个人是不是好人就是坏人,这种愤世嫉俗的思想该改一改了。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