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未来能源系统需要保障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系统成本将大幅度提升,仅靠电力系统内部难以化解转型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如何让“拉闸限电”不再重演? | 新京报专栏

▲9月26日,辽宁省召开电力保障工作会议,通报全省有序用电相关情况。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文 | 林伯强

今年9月以来,全国南北多地“拉闸限电”。此前,广东等多省份也有开展限电控能耗举措。

针对当前供电形势,国家电网公司表示,要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电力保供攻坚战,保障基本民生用电需求,最大可能避免出现拉闸限电情况,坚决守住民生、发展和安全底线。

其实,“拉闸限电”的出现是周期性的,往往是由于用电量激增且供给不足所导致。今年夏季以来,持续高温天气叠加经济复苏,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已有部分地区出现这一情况。

工业用电需求激增而供给不足

事实上,限电原因很多,主要还是需求和供给的问题。目前限电限产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电力需求增长太快,电力系统反应不过来。就全国而言,煤电的利用小时数去年是4000多,今年预计也到不了5000,而今年煤电在电力消费中占比超70%,所以整个电力系统还有空间。

局部缺电跟电网有关,也跟局部性需求短时间内上涨太快有关系。当然,电力紧张和煤价太高、煤电企业发电意愿和财力不足也有关系。

一方面,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中煤电占比高,所以煤一出问题、电就容易出问题;另一方面,产业结构中工业用电占比约70%,尤其是高耗电(铜铁铝等)产业占比非常高,今年大宗商品价格又高,这些产业稍微加一点力,对于整体用电来说就会增加很多。

今年前8个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8%,可以说是近年来最快的增长速度。按低碳清洁转型的基本方向和目前中国的电力结构,每年5%左右增长就应该属于较高水平了。

至于限制居民用电,实属万不得已的举措。因为居民用电的量很小,目前居民用电量只占全社会用电量15%左右,而且牵扯民生影响太大,所以限电限到居民,就不是“双控”限电可以解释的了。限居民用电,是短时间措手不及的结果,应该只是暂时的,预计很快就会过去。

如何让“拉闸限电”不再重演? | 新京报专栏

▲9月23日,沈阳限电致部分街道红绿灯停电引发拥堵。视频/新京报我们视频

电价应按市场供应成本逐步改革

中国清洁低碳能源转型,面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两大难题。目前,清洁能源占比小,风电、光伏的发电量贡献只有9%,无法满足比较高的电力消费增长。电力需求高时还得靠煤炭。

加之,工业占比较大,其活跃度增加势必加大电力需求。目前电力供应结构中火电占70%,电力消费结构工业占70% ,两个70%叠加到一起,其影响可想而知。所以,限电今年不是第一次,肯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是电力供应结构和电力消费结构所决定的。

发电成本、电力系统的效率、中国的资源禀赋共同决定了中国的电价。由于对生产和生活都有影响,中国电价改革相对缓慢。但是,在碳中和背景下,未来电价应该会按市场供应成本而逐步改革。

而针对煤炭价格上涨,煤价倒挂这一问题,需要健全市场化交易机制,考虑成本传导关系,根据上游燃料市场价格波动进一步调整燃煤上网基准价,这是电力市场和电价改革应当关注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2021年前8个月发电结构,其中火电占比71.9%,清洁能源占比只有9%。制图/新京报

仅靠电力系统内部难以化解转型成本

中国高质量经济增长要求尽可能“双脱钩”:GDP尽可能与化石能源脱钩、与能源电力需求增长脱钩。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平均GDP增长与电力消费增长相关系数为0.9,平均GDP增长与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相关系数为0.6。如果不能控制电力需求增长,则需要加快清洁能源发展速度。

碳中和目标需要的不仅是能源结构调整,也会引起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调整和变革。因此,战略和政策需要强调整体系统成本和整体解决方案。

放眼未来,由于越来越不稳定的气候和越来越不稳定的能源电力系统,未来能源系统需要保障安全稳定和充足供应,系统成本将大幅度提升,仅靠电力系统内部将难以化解转型成本。

况且,政府补贴随着规模扩大不可持续,更需要通过市场来提高清洁能源的竞争力、提高价格(成本)抑制消费和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此外,通过活跃碳交易市场,碳成本会推动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和转型转移;通过电力市场改革,让电价反映市场供需和低碳清洁转型成本。

特约撰稿人丨 林伯强(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

编辑丨徐秋颖

校对丨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