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心脑血管疾病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 “四高一多”的特点。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患者不计其数,所以对于易患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早期防治是关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症状,快来自测下!

  • 经常性心慌、气短、胸闷,活动时加重。
  • 重体力劳动时心前区疼痛或左部放射性发木发痛。
  • 饭后胸骨后憋胀得厉害,有时冒冷汗。
  • 睡觉时经常胸闷难受,不能平躺。
  • 长时间躺卧后突然坐起来,感到胸部很难受。
  • 心情激动时心跳加快,胸部有明显不适,随即消失。
  • 胸闷偶有刺痛感,一般1-2秒后即消失。
  • 走路时间稍长或速度略快便胸憋气喘、心跳加快。

5类易患心脑血管疾病人群,有你吗?

高血压人群

血压升高是脑卒中、心梗、心衰、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致死、致残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当3次非同日诊室测量血压的平均水平收缩压≥140mmHg及(或)舒张压≥90mmHg时,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这类人群如果不伴有其他危险因素,可以在密切监测血压的前提下先进行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限制钠盐、减重、少饮酒、平衡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如非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当血压在160/100mmHg以上时,应服用降压药物,同时进行生活方式干预。

长期吸烟人群

吸烟与心血管病发病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被动吸烟也会增加患心血管病的几率。戒烟的益处已得到广泛证实,且不分年龄。临床研究证据提示,戒烟是冠心病最有力的干预方法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重或肥胖人群

大家都知道BMI指标和腰围是衡量超重和肥胖最简便方式。前者通常反映全身肥胖程度,后者主要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中心型肥胖)的程度。两个指标都可以较好地预测心血管病的危险。

运动不足人群

大量研究表明,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为了有效预防心血管病,建议每周至少5天,每天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活动;对于中老年人提倡低中度有氧锻炼,如慢跑、快走、游泳、太极拳等。

心理压力大&失眠人群

心理压力增大和失眠能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增加。血脂异常人群、不合理膳食人群,都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常生活中,针对不同的人群而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调整。若身体已出现一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检查,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