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江实验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西站设计图

青山湖科技城

钱塘奔涌,东方潮阔。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进行曲”从未停止过。从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到云城、青山湖科技城,科技创新动力澎湃。

2012年9月,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挂牌成立;2016年8月5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式启动建设,横跨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2020年8月4日,云城建设指挥部正式挂牌,“一廊四城”格局正式形成……

五年征途,星辰大海。过去五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迎来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过去五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不忘创新初心,接续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启示,实现了高质量、高速度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浙江省最具吸引力、最具创造力、最具想象力的科创热土。

2016年-2020年,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6%,年均增长率是浙江省的3.5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3%,规上服务业营收增加值年均增长32.7%,税收年均增长35.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年均增长73.1%。2020年,区域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080亿元,同比增长15.5%,占浙江省总量25%左右、杭州市总量50%左右。

这张亮眼的“成绩单”,为浙江“十四五”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眼下,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正蓄势待发,逐梦未来。

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浙江省 城西科创大走廊“创新策源地”加速崛起

字字千钧,言约旨远。

去年9月,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调研时强调:“建设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浙江省的创新策源地,这是大走廊的核心使命。”

何为“创新策源地”? 创新策源地是指创新策动和起源的地方,不仅要有高能级的科创平台、高水平创新企业、高素质创新人才,还有不断涌现的创新技术和转化成功,更要有高质量的人居条件和专业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围绕“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建设,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一批大型科研装置、科技重器在大走廊落户,创新策源能力有效增强。

之江实验室进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浙江省首批布局建设的之江、良渚、西湖、湖畔4家省实验室全部落户大走廊。获批建设浙江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新建西湖大学、中法航空大学等高水平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国家重点实验室12家、科研院所61家、诺奖和院士工作站19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未来科技城、浙江大学、阿里巴巴入选首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高能级科创平台之外,大走廊还有一批高水平的科创企业、高素质的科创人才、高质量的科创项目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并聚集了包括项目、资金、政策等在内的创业创新高端要素,创业创新“雨林式生态”逐渐形成。

五年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始终坚持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先后签约引进云计算产业园、阿里全球总部、ViVo AI全球总部、OPPO全球终端研发总部、聚光科技等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00个,协议总投资约2000亿元,其中数字经济项目占比90%以上。注册企业数爆发式增长,总数已超7万家。

大走廊的梦想并未止步于此。据《浙江省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浙江将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互联网+”科创高地,初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科创高地,初步建成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

而蓝图的重心,就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省科技厅厅长高鹰忠说:“以城西科创大走廊为主平台加快建设创新策源地,引领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创走廊和高新区等平台高质量发展,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到2025年,要建成10家省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15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一切表征显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浙江省的“创新策源地”正在加速崛起。

建设梦想之城、未来之城、数智之城 在“江南”云城,望得见远山、记得住乡愁

号角声声,奋楫笃行。

8月31日,随着最后一块铝镁锰合金屋面板铺设完成, 2022年亚运会交通配套保障工程杭州西站站房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全部完成,顺利实现金属屋面闭水;

不久前,杭州西站枢纽的标志性建筑“云门”正式开工。云门位于杭州西站站房南侧,代表着杭州西站的形象和门面,更是整个大杭州的未来城市之门;

从2020年1月18日全面开工,到2021年6月30日西站站房封顶,再到8月31日金属屋面系统施工全部完成,杭州西站综合枢纽工程的加快建设,正助推大走廊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数智杭州,宜居天堂,云城将建成啥样?

据云城建设推进大会会议精神,云城将着眼“风起云涌”“云聚云散”“绿野流云”“壮志凌云”四个关键词,定位城市新中心、人才新高地、创新新引擎、生态新基底、文明新空间,打造人们期许中的梦想之城、未来之城、数智之城。

梦想照进现实,未来豁然开朗。

在交通路网上,杭州西站枢纽落子云城,给云城插上了“腾云驾雾”的翅膀。以西站枢纽为核心,将构建高铁、高速路、地铁、快速路、慢行系统“五位一体”交通网,打造主城区“半小时交通圈”、1小时杭州枢纽服务圈、4小时国家中心城市交通圈,实现云城与杭州都市圈城市、长三角城市群、中西部城市的互联互通,助推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全国配置。

在创新能级上,云城引入国家级实验室、重点科研高校、科技引擎企业,并通过“城-岛-村”空间形态,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加快云计算、物联网、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蓝绿交织的创新生态系统,强力吸附了人才、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

在产城融合上,云城规划常住人口40万,提供42万个就业岗位,规划了杭腾、云门、苕溪等5个未来社区,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复合、职住一体、标杆示范”要求,集成九大场景,打造浙江省、长三角样板和未来城市生活典范。

在生态文明上,云城“把城市轻轻放在山水之间”,意在打造自然环境与创新发展交融的新生态,构建十字绿野、贯通文明轴线、传承文化记忆、营造文明新空间,让人们在“稻生西田”“一穗江南”的意境中,望得见远山、记得住乡愁。

猎猎驾长风,白云升远岫。

杭州城西,随着城市功能短板的加快补齐,大走廊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城市格局正在渐行渐近,一个399米高“城市天际线”的摩天建筑群正在加速崛起。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 人才集聚效应凸显,大走廊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科技创新的根源是人。人才的集聚度、活跃度和贡献度,是“创新策源地”的关键。近年来,杭州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他们成了杭州创业创新的主力军。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抢抓国际人才加速流动“窗口期”,持续优化全生命周期、全过程的人才服务体系,先后建成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医疗器械创新发展技术服务平台等一批重量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推进浙江人才大厦、浙江人才之家、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等载体落地,建成了浙江省首批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和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园,建成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78家,建设省级特色小镇8个,双创生态不断完善。累计引进金融机构1600余家,管理资本超过4000亿元,并成功举办第五届全国“双创周”主会场活动,打响了浙江、杭州“双创”品牌。

一流环境引一流人才,一流人才建一流城市。

眼下,大走廊已成浙江省密度最高、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人才高地。据统计,2016-2020年,大走廊人才总量从27万增长到50万,海外高层次人才从2000余名增长到8500余名,国省千人才从276名增长到619名,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28名,占浙江省90%以上,入选鲲鹏行动计划顶尖专家19名,占浙江省70%以上,每年入选国家“杰青”“优青”项目人数均占浙江省80%以上,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1800余个,海外高层次人才领衔成立科创企业1000家,每年落地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100以上。据第三方机构测算,大走廊区域平均年龄30.1岁,人才净流入率常年保持在25%左右,北京、上海、深圳、南京、广州成为大走廊中高端人才来源的前五位城市。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句话不仅是大走廊的服务理念,更是服务品牌。特别是今年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办实事、解难题、减负担”专题实践活动,精准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提升企业人才满意度。

击水三千,万物生长。未来,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将继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淬炼人才品牌,提升人才密度,打造全球“人才蓄水池”,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对标国内外一流创新策源地,大走廊还需补齐不少短板。下一步,将根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加快实施《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十四五”规划》,全力建设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城市现代化先行区、整体智治示范区,努力成为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卓著的高水平现代化引领示范区。”杭州市城西科创大走廊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