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的一年,我国研究生招生人数正式突破百万大关,研究生群体正在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绝对主体之一。

▎学术型硕士、全日制硕士停招!

5月12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官网发布通报称,经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自2022年开始,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图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不再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发布最新研究生招生公告,文件中明确提到:2022 年会计专硕拟进行调整,将不再招收全日制统招普通考生。

高校纷纷取消全日制

近年来,不少高校在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方式上都做出了一些“新变化”。

2020年,中国人民大学官网发布了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招生调整的公告:2021级全日制仅招收推免生源,统考阶段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业生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一所文科生心中的顶尖高校,南开大学,宣布2020年应用心理专硕取消全日制招生,非全只面向非应届生。

而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前,已有不少大学陆续压缩或取消全日制招生,如武汉大学2017年全日制会计专硕仅招推免生,其余全部为非全日制;华中师范大学则在2020年取消全日制应用心理学专硕招生,全部招收非全日制专硕。

近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多所高校取消全日制专业。

▎“专硕”招生比例增加,学习年限变长

日前,河北师范大学发布通知:2022年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类别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等7个专业(领域)培养年限拟调整为三年。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负责人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表示,“这是大势所趋。”

截至目前,包括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海大学等在内的多所“双一流”高校,均明确延长一部分专业型硕士培养年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7月份刚刚公示的2020年学位授权审核结果中,共计拟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专业型硕士学位点就占了1115个,比例高达70%以上,专业型硕士培养单位数量正在大幅增加。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中明确,争取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多所高校扩大硕士推免比例,博士“申请-考核”制普及

8月6日,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官网发布了《南京大学2022年接收推荐免试研究生预报名通知》,明确提到,“校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接收推免直博生和硕士生的招生规模,欢迎有志于学术研究的优秀本科生申请。”随后,复旦大学也宣布,2022年将进一步扩大直接攻博生和学术学位推免硕士生的招生规模。

此外,许多高校的优势专业,也正在对统考生关上大门,“仅招收推免生源”的字眼,正在越来越多顶尖高校的招生专业目录中出现。

近期,国防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双一流”高校陆续宣布,从2022年开始,取消统一入学考试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招生。

图 | 近期,多所“双一流”宣布博士招生全面实行“申请-考核”制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40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至少有131所高校已经开始在博士招生方式中,全面或部分实行“申请-考核”制,占比超过93%;其中,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均已开始推行申请-考核”制。

与此同时,在非“双一流”建设高校中,这项制度也在悄然执行。深圳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均在进行逐步改革,在全部或部分学科实施“申请-考核”制招生。

可以预见,博士“申请-考核”制和硕士推免制度的普及,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写我国研究生培养的招考标准和评价方式。

▎发表学术论文,不再作为毕业“硬性标准”

2020年2月18日,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到“不宜以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等指标作为学生毕业和学位授予的限制性条件”。

随着“破五唯”的持续推进,学术论文——这柄曾经悬在广大研究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被取下。

3月份,清华大学最新修订版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中明确,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图丨清华大学取消发表学术论文硬性标准。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西大学等高校也陆续印发新规,不再将发表论文数量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曾几何时,对于研究生群体而言,有一篇合格的学位论文并不足以毕业,若没有额外几篇符合要求的学术论文发表,就不能顺利拿到硕士或博士的学位证书,而不断加码的学术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标准也令许多研究生苦不堪言,进而催生了一系列乱象。

在正本清源之后,学位论文将会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地位越来越重要,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如专利、专著、研究报告等类型的创新型成果,也将成为许多研究生 顺利毕业的“通行证”。

▎最严“导师限制令”出台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

针对此前人大代表提出的“改革我国对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考核体制,给予导师决定博士生、硕士生能否毕业的自主权”,教育部认为该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完善高校研究生科研成果评价标准具有很大启发,决定充分采纳。

在扩大研究生导师自主权的同时,为了维护研究生群体的权益,对于导师职权的必要限制也在进一步加码。

针对个别导师存在指导精力投入不足、质量把关不严、师德失范等问题,去年11月份,教育部印发了被称为“史上最严导师限制令”的《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并要求对违反准则的导师,培养单位要依规采取约谈、限招、停招直至取消导师资格等处理措施;对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一经查实,要坚决清除出教师队伍;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为准则》明确,研究生导师需合理调整自身指导研究生数量,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且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研究生导师必须按规定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经费支持,确保研究生正当权益,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对与研究生联合署名的科研成果承担相应责任。不得有违反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不得侮辱研究生人格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为了强化各地各校对于研究生导师的监管,教育部还规定,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对导师违反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高校,将视情核减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情节严重的,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

下面,小编给大家简述一下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在职研究生他们三者的区别:

全日制、非全日制及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1.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在职研究生的区别

首先全日制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和在职研究生这三个概念需要先理清。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 不等于在职研究生,正是因为现在不少用人单位是在把后二者混为一谈,所以才有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被曲解的现象。

在职研究生:

国家计划内,以在职人员的身份,半脱产,部分时间在职工作,部分时间在校学习的研究生学历教育的一种类型,属于国民教育系列。

2016年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在职研究生”将改称“非全日制研究生”。

非全日制并不同于原来的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列入国家统考,和全日制研究生统一划线,同样的毕业要求,毕业后具有学位证和学历证书,和全日制研究生具有同样的法律效力。

如今的在职研究生考试分为非全日制统考和5月联考两种,单纯的把在职考研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画上等号是不准确的!

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

而且,由于教育部并没有规定非全日制专业只招在职人员,应届生同样可以报考,同时允许全日制考生向非全日制专业调剂。

2.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证书的区别

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非全日制研究生最终毕业拥有双证,但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而没有毕业证。

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唯一的区别为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所以,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只是培养方式不同,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

方案指出,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大幅增加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数量。此举无疑于给了专硕更大的发展空间。

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扩招年均增幅达到6%,也就是说,研究生扩招是持续进行的。

但扩招应该是只会向部分专业倾斜,尤其是向专硕倾斜,大部分扩招名额可能都是给了专硕或者是非全考生,学硕的扩招名额应该是比较少的。

其实对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培养,国家教育部早就有了相关发展方案,这表明非全非常受重视,这也表明全日制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无论在哪个维度都是平等的,一样很难考,一样要上课,一样要发论文、做课题、毕业答辩通过才能毕业,证书含金量也是一样的。

3.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学习投入情况

非全日制研究生学费相对贵一些、学时长,一般周末节假日上课,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金钱。

所以对读非全日制的人来说,在工作和学业之间找到平衡,这可一点都不容易,综合难度一点都不低于全日制在读!

4.含金量很高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其实,很多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学术技能也十分优秀,还有工作经验,对用人单位来说性价比可能更高。

所以,通过上述的对比分析,从学历含金量这个角度来说,两者没有根本区别。

若是单论研究能力,全日制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确实整体上要比非全日制强,企业如果不是招学术研究型人才,而是招业务型人才的话,那么真的,是不是全日制研究生,没有太大关系。

但就我们自己来说,除了依靠外部环境优势,更重要的还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学历、能力、各项工作技能等综合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职场的洪流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而后,才有机遇不断往上攀登,继续求学是为了拓展我们看世界的路!

看了这些,各位正打算考研的小伙伴心中是否已经有底了,面对不同性质的研究生类别,你是否已经明白自己的选择了呢?

在此,小编想说的是,无论是何种身份的研究生,我们最初和最终的目的都是学习来提高自身价值,所以我们在选择以及就读的时候更不该因为不同类别的研究生身份而对学习产生质疑。

『声明:山东教育信息(sdedu0531)所刊发内容,均自网络搜集并整理发布,版权归原文作者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