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阳贵安按照中央和省委“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部署,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立足长远和当前工作,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着眼服务民生,不断提升群众“三感”;突出改善营商环境,打造“贵人服务”品牌;坚持创新引领,提升基层服务质效……广大党员干部以百姓所思所盼为努力方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百姓的烦心事,以实实在在的成效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聚焦发展重点

全面吹响“集结号”

质胜于华,行胜于言。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在于知,更在于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为群众办实事,为发展开新局。

如何立足发展大局,聚焦重点任务,让为民办实事呈现新的“打开方式”,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用行动给出答案。

坚持高位推动,突出用心用情用力。

扛起主体责任。市委始终把“我为群众办实事”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把方向、抓统筹、抓全盘的作用,强化督促指导,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办实事工作。

形成任务清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督导,四大班子示范引领,市领导在分管领域、基层联系点等多个层面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大调研、大排查、大落实实践活动,形成市领导带头“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89项。市委研究出台“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安排,细化市级任务清单38项。

扎实统筹推进。为确保贵阳贵安“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力有序推进,市级层面先后召开5次常委会、3次领导小组会、20余次调度会研究推进办实事工作。

市级层面持续抓好顶层设计、做好政策引导,推动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不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向基层落地。

学史力行践初心,“我为群众办事”实践活动在贵阳贵安大地全面铺开,彰显贵阳贵安特色——

聚焦重点任务,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

成立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和14个指挥部,出台“强省会”行动方案,推动97项指标和261项任务。

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加快推动新型城镇化,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高质量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通道,确保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000亿元以上、首位度达到27%以上、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

强化示范带动,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扎实为人民服务。

只有脚踩泥土,才有诗和远方。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走进群众身边,通过接访、带案下访、包案督访等方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市各级党组织排查矛盾纠纷约2.5万件,已化解落实约2.3万件,化解率91%;受理信访案件1.7万件,已办理1.6万件,办结率95.5%。

全市在职党员干部到工作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54472人次,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2932个。选派68名年轻干部到六城区挂职开展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改造工作,872名优秀干部驻村助力乡村振兴。

着眼各地实际,凝心聚力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同步建立工作机制、配强工作力量,层层传导压力,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落地见效。

市纪委市监委聚焦“大约谈”“大调研”“大自查”等环节,着力严纪律树新风,全面检视纠治作风顽疾,一批作风不严不实问题被查处,相关责任人被问责;

市交委强化规划引领,提出建设“一轴五环九横十纵”城市骨干路网,加快推进观潭大道、太金线、数博大道延伸段建设,推进城市断头路建设,拓展公共停车位建设,建立一套交通堵点长效治理机制;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足单位职能职责,科学规范设置接种点,延长接种时间,满足不同群体的疫苗接种需求;

南明区各“三感社区”试点建设单位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就业创业、医疗健康、教育提质、文明社区建设等内容,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之有效的务实举措,按步骤、分阶段,有力有序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

乌当区开展察民情访民意走访调研活动500余人次,召开各类会议400余场次,收集关于乡村振兴、环境卫生改善、基层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421条;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贵阳贵安跑出加速度,为大力实施“强省会”行动而努力奋斗。

破解“急难愁盼”问题

提升群众“三感”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贵阳贵安各地各部门突出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长远性民生,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事项入手,探索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持续推进民生工程,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分期分批解决百姓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把一桩桩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在云岩区,今年7月,家住八鸽岩街道辖区北京路241号的老人游京阳,终于结束了长达20余年爬楼梯回家的日子。“老旧小区改造真是件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给老楼房加装电梯,解决了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

在南明区,改造后的湘雅街道文雅巷令人眼前一亮,整洁平坦的沥青道路、粉刷一新的围墙、郁郁葱葱的墙边绿植……之前地面坑坑洼洼、垃圾遍地、下雨天污水横流的现象不复存在。南明区用扎实有效的“微改造”,推动背街小巷换新颜。

在观山湖区,今年春季开学,朱昌镇、金华镇和百花湖镇农村地区25所中小学校的2500余名学生,坐上了农村学校专项运输车,有效解决了观山湖区农村地区中小学生之前乘车不便、出行困难等问题。“现在有了‘专车’,每天接送时间、人员固定,还有老师每天跟车接送,费用节省了不说,还让我们特别安心放心。”学生家长说。

在开阳县,南龙乡以农村独居、留守老人为重点,由6个村党支部组织志愿服务队,近200名志愿者每月上门开展“打扫一次卫生、清理一次家务、清洗一次衣服”的“三个一”志愿服务,并推行“订单制”精准照料,提供个性化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小事连着大民生。

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贵阳贵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一桩桩实事真正办到群众心坎上。

全力实施破难题办实事专项行动,努力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变成政府的“履职清单”,把“履职清单”变成群众满意的“成绩清单”。市级层面向社会公布任务清单38项,各区(市、县、开发区)公布区县级任务清单514项。

截至目前,1940名县处级以上党员干部参与调研并领办实事,已梳理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基础性工作台账9019项,涉及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托幼、社会治安等领域实事,已办结6798项,办结率75.4%。

着力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改造。2021年启动棚改项目101个,改造6.66万户、801.9万平方米。4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启动360条背街小巷改造工作。

大力推进城市交通能力建设。开通运营轨道交通2号线,完成城市交通堵点治理20个,打通城区断头路6条,推进智慧停车场建设,建成花果园立交桥南北广场停车场等项目,新增公共停车位2万个。

大力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市幼儿园数量从2010年的421所增至2020年的1046所,增长1.48倍。2020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3%,公办率达52.84%,普惠率达86.5%。今年将完成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3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8%。

完善“三感社区”建设指标体系,全市41个试点社区初步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15分钟城市社区健康养老服务圈”“30分钟文化生活圈”。目前,已整合资金195亿元,建设项目850个,解决问题1300余个,惠及群众32万余人,努力将社区打造成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筑城大地上,一场场生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蓬勃展开,一个个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正得以解决,写下了“学史力行”的生动注脚。

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城市“软实力”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座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最能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强省会,强实体,分布在贵阳贵安各地的企业支撑起实体经济的脊梁。贵阳贵安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营商环境高地,让企业在贵阳贵安发展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实施“强省会”行动为主线,贵阳贵安持续开展营商环境大提升行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不断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务服务改革,各级各部门不断为群众解绊、为企业松绑,积极塑造“贵人服务”品牌,推动一批批大企业、好企业入筑投资兴业、共谋未来,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优化政务服务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三减一降”,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

市市场监管局出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新增一批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企业,加大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和资助奖励力度,着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管理、服务的效能。

市工信局针对企业反映的实际困难,通过现场交办、协调会办、跟踪督办等方式明确责任处室和时间表,及时反馈办理情况。在贵商易平台开通“政策一键通”功能板块,为全市12万户企业提供2794件惠企政策文件进行匹配计算,实现政策精准推送。

贵安新区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21-2023年)》,围绕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19个方面,明确54条措施,突出抓好“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贵阳经开区推动技能强区战略,通过政校企三方联动,采取强化校企联动、举办技能比赛、创建培训基地等举措,达到定向“引培”、以赛“代培”、以修“带培”、以评“促培”的效果,助推技能人才队伍提量更提质。

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实现1125个市级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1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实现社保、医保、公积金等162项民生服务事项“掌上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打造“贵人服务”品牌。目前,市级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全部取消,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100%,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80个工作日以内,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招商项目实现100%全程代办。

近日,一新办企业负责人张建民在家中,通过电脑登录贵阳市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全程电子化系统,提出申请、进行信息采集、完成电子签名并提交,一天后便顺利拿到了营业执照和公司印章。

市民杨贵敏经营服装店已有20多年。由于经营地点不停更换,她多次在工商部门变更营业执照。以前每换一次执照要跑好几个部门,往返多趟,非常麻烦,现在的办理时间缩短了很多。

“政务服务大厅实行‘一窗式’受理后,只需向一个窗口递交一次材料,第二天就可以领取新的营业执照了。”杨贵敏说,大厅开通了24小时自助服务,遇到不懂的,工作人员还会主动帮忙指导,特别贴心。

在服务恒力(贵阳)产业园项目过程中,贵阳贵安创新制定“双节点”服务保障机制,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52天时间,创造了“贵人服务”的奇迹。

贵阳市在2020年度贵州省营商环境评估中的综合得分、市(州)级指标排位均位列全省第一。

创新服务机制

画好网上网下同心圆

学史力行,实干为民。

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不仅要让广大党员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也要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大概在今年4月份,我们在散步时无意间看到法治文化广场议事长廊两侧有‘微心愿’的二维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扫了,并建议社区开一个老年学校,让我们这些退休人士能有丰富一点的业余生活。没想到,才过一个多星期,‘家门口’的老年学校就开起来了。”观山湖区金阳街道金元社区居民李玉梅说。

这是贵阳市创新“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工作机制、竭诚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

聚焦群众的揪心事烦心事,贵阳市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工作机制,畅通网络渠道听民声,聚焦“急难愁盼”办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方位促进“上网交心下网服务、网上问题网下解决”。

为顺应时代发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贵阳贵安发挥大数据优势,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要求,以“贯穿一条主线、推动两‘心’相悦、三站聚力三感、实事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在融媒问政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其中,“1”是紧紧围绕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这一主线。“2”是推进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两心相悦”。第一个“3”是建好用好融媒贵阳群工站、融媒问政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三个阵地。第二个“3”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三感”指数。

公积金、医保、疫苗、交通、教育……打开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网民的留言无一例外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涉及各行各业。

“我们实行轮班制,365天全程在线,一个月大概要处理线索1300条左右。”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工作人员赵政说,平台上设置有咨询、问题反映、困难求助、投诉解决等栏目,市民留言后,工作人员精准判断后立刻转至相关部门及时处理。

从2019年底至今,已有131家单位入驻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包含区市县(开发区)、市直部门、市管企业等,所有入驻单位均明确专人负责融媒问政工作。平台收到群众的反映件后,按照属地管辖和职能权属即接即转给入驻单位;相关单位接到案件后,须在1个工作日内受理,并根据案件类型在5至30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回复。群众反映的一大批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由此得以解决。

截至目前,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累计转办市民反映的问题20367件,办结18981件,其中满意15853件,办结率93%,满意率83%;发布融媒问政稿件近万条次,点击量超2.5亿次,网友评论120万余条,好评率达85%以上。

如今,“我为群众办实事”1233机制已经成为贵阳贵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创新实践“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载体。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贵阳贵安上下拧成一股绳,用心用情用力办实事办好事,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心同向、接续奋斗。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金毛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