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观点:“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人家在沙漠里适应了几万年,不要总想着给人搬家。生态环境是难以完全模拟的,万一新家没整好,连38条都没了,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科学家曾经少量搬过,但结果震惊了,后来就不敢动它们了,怕给整成四不像。

下面具体说说咋回事:

最坚强的沙漠鱼——魔鳉

沙漠鱼,即沙漠环境中的鱼,有很多种,其中魔鬼洞的魔鳉(mojiang)生存的环境最恶劣,数量最少。1930年发现时仅有38条。

美国莫哈韦沙漠与科罗拉多沙漠交界有个山谷,叫做“死亡谷”。这里是北美温度最高,湿度最低的地方,最高温曾一度逼近55度。在谷的东部,有个130多米深的山洞叫魔鬼洞,洞底有个小水池就是魔鳉生存所在。

20米长、3米宽、15米深的水池,是生命的禁区

50万年前,死亡谷是个盐水湖,地势改变、山脉抬升,阻挡空气流入。水汽只升不进,水位逐年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湖中的鱼儿开始在四处洼地求存,当湖底干涸,隐藏在更深处、更黑暗的小水坑使生物有了喘气的机会,然而这只是暴雨前的宁静,更严峻的考验差点让它们全军覆没。

湖水可以蒸腾却带不走盐份,意味着盐会沉积到更少的水中。魔鬼洞的水池中的盐度一度升高到海水的4倍。

更加致命的是洞中所能接收到的阳光极其有限,意味着水生植物难以存活,生态中没有能量流转,同时没有光合作用,水池中的含氧量极低。无论哪一点都可以使外界大部分生物灭绝,它们却同时发生在了这里。

沙漠鱼在5万年前被水流带到这里,随着水位继续下降,它们再也逃不出去。面对氧气、能量、盐度的逐年变化, 它们在演化的道路上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最终仅存一个物种,尚能苟活,然而人类的脚步却随之到来。

沙漠地区地下水是人类唯一用水,而魔鬼洞也需要靠地下水进行填补,再加居民农药的使用,沙漠鱼再次遭受重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多名喝醉酒的大汉持枪冲破了保护区的铁门,入池游泳,还吐了一水池,原本支离破碎的生态哪受得住这样的冲击,直接挂掉了部分沙漠鱼。

为什么不转移它们?

面对各种威胁,科学家模拟了3个相似的环境,并迁移部分魔鳉及鱼卵。好消息是一部分活着,坏消息是它们不是沙漠鱼了。

体型由原来3.7~8cm,逐渐增加到10cm,还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它们的外表、生活习性,例如对外界的攻击行为、求爱行为都有非常大的差异,总之科学家难以把这些“变形种”联想到魔鳉身上。

科学家还尝试了第二种方案,与其他鳉属类杂交,模拟尚不能“原汁原味”的保留,杂交则更容易扭曲,成功概率还低。

魔鳉是极端环境下的新生物种,受环境制约。虽然物种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物质匮乏导致部分基因难以完美表达,甚至不表达。

当它们从绝地,进入到“天堂般”的环境中,或许可以存活,但基因的表现不再受压制,它们就不再是“沙漠之物”,甚至在几代后就会发生变异,形成新的物种。这是一种保护,还是一种迫害呢?

科学家能尝试的机会不多,总共就那么几条,试试就没了。即使少量尝试,种群也会面临近亲繁殖的灭绝后果,因此最佳的手段是保护原生环境,防止数量进步一减少。

保护手段

政府禁止了灌溉,禁止了农药,甚至禁止了科学家“参观”,每年只允许两次下水科学观测,还要躲开繁殖期内,终于使它们有了增长的趋势。因此,让这比熊猫还稀有的物种,继续与世隔绝,在熟悉的世界中休养生息,才是最好的保护手段,而非帮它们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