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通道’可能真是一次机会,不申请就太可惜了”

文 | 辛颖

编辑 | 王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店已经在为收入受冲击做准备了。

占据全国零售药店收入近一半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调整即将落地,这次调整后个人账户的收入要减半,将直接影响零售药店。

“可能2022年就开始推进。”一位广东省卫健系统人士告诉《财经∙大健康》。

实体药店迫切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开辟的“双通道”成为了最受关注的机会。

“双通道”,是指通过谈判大幅降价进入国家医保谈判的药品,即可在定点医院,也可在定点药店销售,享受相同的医保报销政策。患者在就医的医院买不到的药,也可去药店买。

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发布指导意见将这项业务推上了快车道。截至5月31日,92个谈判药品已在全国5.2万家定点零售药店上架。

各大连锁药店都在积极争取获得“双通道”定点药店资质认定,想借此机会触达处方外流的市场。

究竟是多大的机遇?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接到了投资人道贺的电话,但他认为投资人可能太乐观了。谢子龙在中康科技主办的2021西普会上分析,“新政策对药店是一个长期的利好,但过程会很缓慢,不会一下出现太高的涨幅”。

创新药成药店希望?

刚听说武汉市医保局在制定“双通道”的落地细则,当地一家药店的经营者没等文件出台,就开始筹备申请资质,“我们药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国资背景,希望这在医保局眼中能成为一种信用背书”。

国家医保局要求,在2021年11月底前,全国每个地级市(州、盟)至少要有一家“双通道”零售药店。

虽然国家医保谈判的221个药品种类并不算多,但能搭上卖创新药的快车还是让药店经营者动心。

药店受新冠疫情影响,最常见的感冒药卖不动了,其他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的消费者也逐渐被线上平台吸走。就连老年人最常用的降糖、降压的处方药,也在几轮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后,在公立医院卖到了比药店还低的价格。

现在零售药店中,抗肿瘤和免疫调节剂成了处方药销售的第一大品类。根据中康CMH数据,抗肿瘤药和免调节剂在2021年上半年占据了9%的零售市场。

外资药企对这一高增长起到了不少的贡献,在国家药品集采中频频失意后,外资药企开始转战院外市场。中康CMH数据显示,诺华、阿斯利康、罗氏、强生、GSK和晖致在院外市场增长明显快于本土药企。

随着集采的逐步扩大,仿制药利润不断被压缩,就是末端的药店也感到越做越难,上述武汉药店经营者想看看,自家的药店能否在抗肿瘤新药上分一杯羹。

在“双通道”推出之前,医院不想卖的高价创新药主要是通过DTP药房销售,就是药企将药品直接授权给药房,患者凭处方在药店购买。DTP药房是随着公立医院推进药品“零加成”,医院卖药不赚钱,医院处方开始流出而受到热捧。

由于药品单价高,DTP药房的营收数据一直领先。DTP药店的月平均销售额超过300万元,是普通门店的20倍以上。DTP药房的数量只占行业的0.3%,却贡献了5.6%的销售额。

不过,DTP药房的利润率一直很低。因为公立医院处方药实行药品零差价,即以购入价卖给患者,药房作为医院的一项成本运转。

上述武汉药店经营者担心,单纯靠卖药挣钱的药店,加价多了患者不想买,加价少了药店兜不住成本。

涉入DTP药房业务四年的思派健康,在招股说明书中写到,DTP药房占据收入构成超九成,2018年-2021年3月,公司整体亏损34.09亿元。

比思派健康晚一年进入DTP药房的广州医药,“预计2021年这块业务还要亏损6000多万元”,其副总裁程震分析,早期进入市场的DTP药房还有些先发优势,对后入局者来说有难度。

尽管已经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新政,药店经营者期盼利好的心不大,“如果能靠‘双通道’的处方药建立品牌,吸引顾客,能靠其他医保报销的品种挣钱也行”,上述武汉药店经营者还担心,医保会给药店添加各种限制,因为医保方面不会希望支出大幅增加,最后药店是赚是赔,可说不准。

“如果我们拿下了资质,运转一定时间后发现不划算,可以再退出。以前也有类似的地方政策,但最终药店做不下去的情况,所以要看细则。”上述武汉药店经营者对《财经∙大健康》说,还是不想错失先机,如果真是一次好机会,不申请就太可惜了。

药企亦有此顾虑。有抗癌药PD-1进入医保目录的百济神州副总裁刘焰在2021西普会上坦言,只会选择一部分药店进入,主要是考虑医保额度限制。

连锁扩张进入中场休息

破解DTP药房盈利难的困境,程震的建议是“适当的扩张,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成本”。
DTP药房宽敞的店面、临近大医院便捷的位置、冷链运输等高标准设施设备配置、高水准专业技术人员配备,都需要相当的成本支撑。

其最大的成本有二:一是店面物业租金贵,临近大医院的门面都稀缺;二是人力成本,每个店面至少要招聘两名或以上的执业药师提供服务,还要有诸如营养师、护师等。

全国有DTP药店1400多家,相比于2020年全国连31.3万家锁药店门店而言,DTP药房还在青春期。

DTP药房难做,还在于掌握在医院手中的处方,流不出来。“我们一直在讲处方外流,可这么多年都没有什么大行动。” 漱玉平民大药房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杰说。

处方外流的阻力,不仅是利益,医院和医生还担心院外处方用药万一出现安全问题,引发患者纠纷,责任难确定。“最近一次卫健部门来医院检查时,特别关注了一些创新药的院外处方合规性,我们虽然没问题,但也还是挺紧张的。”一位肿瘤医生告诉《财经∙大健康》。

李文杰认为,医保谈判药“双通道”政策是处方外流的一个破冰之举中康CMH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处方药已经占到零售药店销售额的57%。

药企现在关注的是,如果医院处方真的能大量放出来,谁能接的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锁药店的扩张之战在2018年达到高潮,业内分析就是为争取处方市场在做准备。不过,进入2021年,连锁药店的并购之战已经放缓。“前两年各大连锁药店都在跑马圈地,现在大家进入消化期。”在中康科技总裁吴瀚看来,接下来是做整合,做服务,要看管理能力能不能跟的上扩张速度。

同样,DTP药房也在拼扩张的能力和速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大药房以306家位居首位;老百姓大药房的DTP药店的数量也增加到143家。广州医药大药房仅在广东省布局了36家门店。

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认为,从现在的数据就能看出来,实体门店的优势还是在处方药,患者对需要用药服务的处方药对实体店有依赖。非处方药和保健品的销售,未来更多会在线上实现。

秣马厉兵,收购之战只是进入中场休息。老百姓大药房董事长谢子龙曾公开表示,未来3年—5年,还是定位在高速增长,通过收购保持每年新增2000家门店。“那些收入在几亿元水平、甚至更少的药店,未来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狭窄”。

仅扩张门店还不够,“双通道”未来可能并不仅局限于实体药店。今年9月,广东出台的“双通道”政策提到,要跟互联网相互融合,推进“网定店送”模式。

国药控股零售诊疗部运营分析高级经理王明辉认为,“现在药品网络销售解禁在逐步推进,广东的政策能够有效衔接双通道政策以及未来推进的处方药销售政策,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

线上的布局,对连锁药店巨头们将是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