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同学问我,如何提升语文水平。我觉得这问题有些大,除了告诉她要积累,我推荐了一本杂志《新华文摘》。

我阅读过其中理论类、学术类、文学类、人物类的文章,觉得对于提升阅读技能、开阔视野、

可读性好,又有深度

相比《读者》、《青年文摘》的轻阅读,我觉得有分量,甚至话题有些沉重、深厚的《新华文摘》对于中学生理解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和方向有重要作用。从其内容来看,其文章来源范围广,涉及上千家报刊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最新进展状况,可谓视野广阔,内容及时。对于处于校园内的中学生开阔视野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优质信息、注重深度又不回避热点,兼顾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学术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视界

2004 年,《新华文摘》迎来了 300 期,刘云山表示祝贺并提出希望:精心策划,精选精编,精益求精,办成精品。之后,又批示:导向正、基调好、高品位、高质量是《新华文摘》追求方向,要经得住诱惑,不可浮躁,扎扎实实办刊物。

事实上,《新华文摘》作为大型理论性、综合性、资料性文摘类期刊,在业界具有广泛赞誉,用权威一词来说,并不过分。

/ 专注阅读,提升技能 /

现在不少同学专注阅读的能力令人担忧。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从材料中获取信息,明确问题方向方面有明显的不足。对此,除了加强学科教学之外,还应该从语文的功底方面入手,提升其阅读能力。

语文课文普遍使用部编本,但有些老师在对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培养、教材选文理解不透彻的情况下,可能采用自觉不错的方式、思想进行解读,可能会对学生理解文章造成负面影响。而重读这些文章,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解读,可能会由于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依旧限于老师的讲解窠臼,而难以爬出坑洞。

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需要学生面对新文章,尝试去分析、建构自己的技能,或者强化较为成熟的阅读技能。最好能够在不同题材、不同写作风格的文章中,学着优化阅读策略,提升阅读技能。提升阅读技能的方法有不少,熟练应用还需要在石头上不断磨砺,也可以让阅读为我所用,达到应用自如。

阅读,让思维跃动

阅读,是让思维跃动,跃动的过程会有思维的拓展,伴随着大脑的困倦、疲惫。有些书和文章,通俗易懂到不用动脑,比如有些社会新闻和评论,在缺乏深度时,在吸引眼球、刺激大脑作用显著,压缩过程,削减细节。读过之后,很少揣摩其细节、事情的逻辑、结论。这样的文章算下来,每天读过 20 条或者 50 条,之后留给大脑的是什么?如同肥皂泡一样,慢慢飘走、破碎,或者转眼就破碎。

那些浅阅读的故事和逻辑,慢慢淡忘,想法慢慢淡去,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可能让你产生了共鸣,但没有产生思考。故事没有积累,观念没有深化,没有拓展,不过是打发时间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静如水

顺手查阅了高校借阅图书的达人,除了表示佩服自律之外,我很奇怪,中山大学某同学如何能做到一年读书 623 本,如果图书本身有一定难度的话。就算是阅读《三联生活周刊》、《中国国家地理》这样的休闲杂志,能创造这样的记录,也是相当不容易的。

阅读,如同奔跑,可能会让你疲惫,同时才会让你肌肉、心肺功能得到提升。如果一场跑步下来,没有汗水,没有心跳加速,何来锻炼的效果?!同样地,在阅读过程中,能激发你思考,或者阅读速度需要显著降低的,可能才是对你有挑战难度的图书、文章?以大多数人的平均阅读水平,《新华文摘》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阅读技能,需要亲历

现在有不少平台提供听书、拆书的服务,号召力在于在较短的时间让你了解一本书。用建构主义的思维看,知识体系构建、技能的提升都需要自己主动参与建构,他人无法替代。如同游泳,方法可能不难,但如何做到协调呼吸、肢体,需要在水中反复体会一段时间才能做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也建议在课堂上,能够主动思考,积极回答。可能思路不恰当,结论不正确,重要的是经过试错,会逐渐形成对文字、图表、音频、情境的敏锐感知。在缺乏向导的基础上,主动发现,挖掘有价值的文字过程中,阅读技能会不断提升。

愿每位读者都能从阅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