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为达成买楼目标,究竟有多辛酸?近日有网民于讨论区指,有一位80后朋友由2007年起就苦等楼价大跌才置业,谁知等了14年仍然未能如愿,由「由20几岁等到40岁」,变了「中佬」,同情其馀生都未必可以实现置业安居。
事实上,上述80后买不到楼的例子比比皆是,且现实往往比互联网的「故事」更可悲。回看今年3月份立法会秘书发表的「自置居所对香港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指出,香港于2004年至2019年的15年间,楼价升近4倍,自置居所比率却跌至51%,除了是过去20年的低位,亦远低于富裕经济体系的平均六成水平。研究引述部分评论员指出,社会因而弥漫负面情绪,年轻世代尤甚。
研究也发现,35岁以下的年轻人于整体自置居所户主中的比例,由1997年的22.1%大跌至前年的7.6%,跌幅高逾六成;又引述地产代理问卷调查指,普遍受访者平均预期在44.1岁才能「上车」。反映上述网民诉说的朋友遭遇并非个别例子,不靠「父干」,单凭年轻人双手创造上车机会的难度远比想像中大,缺乏上流机会亦成为社会深层次矛盾之一。
更严重的是,年轻人置业难成为香港人口结构的心腹之患。普遍港人结婚的大前提是有个「安乐窝」,而44岁才置业,负责生儿育女的女性早已步入「高龄产妇」行列,因据医学界定,35岁以后怀孕就已属高龄。难怪香港生育率一直低企。
另外,香港政府统计处资料显示,在过去30多年,总和生育率持续低于2.1的更替水平(即可维持现有自然人口的生育率),而自从1990年代中以后,生育率更在0.9至1.3之间上落,时至近年更有每况愈下的趋势,过去3年的总和生育率依次为1.07(2018年)、1.05(2019年)及0.87(2020年);去年全年仅约4.3万个婴儿出生,是香港有纪录以来首次出生人数低于死亡人数。长此下去,香港社会的高龄化问题只会愈来愈严峻,凸显解决房屋问题的迫切性。
让你成为通晓香港的人
最受华人欢迎的香港资讯平台
搜罗香港万象,只为精彩呈现!
知晓香港事,关注香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