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江湾镇

江湾镇与淞沪铁路的

百年“情缘”

——上海城市考古

“轮随铁路与周旋,飞往吴淞客亦仙。他省不知机器巧,艳传陆地可行船。”这首竹枝词描绘的是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吴淞铁路(淞沪铁路前身)运行时的盛景。

CHAPTER 01

淞沪铁路(吴淞铁路)

吴淞铁路(后改名为淞沪铁路)是清光绪二年(1876年)以英国怡和洋行为首的英国资本集团擅自修建的。翌年清政府赎回拆除 ,是中国的第一条营运铁路,全长14.5公里。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九(1876年6月30日),上海至江湾段竣工通车;闰五月十二日(7月3日),吴淞铁路上海江湾段正式营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HAPTER 02

江湾镇

江湾镇位于虹口区西北部。东与五角场街道为邻,西与静安区接壤,北与宝山区相连,四周为江湾镇的镇南、镇北、奎照、纪念村。面积0.66平方公里。江湾以虬江蟠曲于此而得名。据《宋史》记载,韩世忠曾驻中军于此,是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曾有当地居民写了一首短诗介绍了江湾的一些传统和特色虬江十八弯,弯弯到江湾, 江湾中医驰名中外,三月二十八,江湾庙会集,迎请三清 授君彩衣 ,道观重器,力士提行,历史遗迹重现生机。后面一句是作者对江湾未来的期待。

CHAPTER 03

江湾镇与淞沪铁路

1872年,淞沪铁路第一期工程终点站设在江湾镇。1876年7月3日,从天后宫到江湾段正式通车。这是工业革命与千年古镇的第一次邂逅。这场邂逅持续了125年。

△1876年7月1日,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试车列车待发

出生在江湾镇的人,自有记忆开始便与这条铁路相伴。我们无法得知一百多年前的江湾居民是如何适应这条骤然出现在门口的“长龙”,但根据现有保存的照片来看,后来江湾镇人的生活已经与这条轨道完美融合,形成了特别的景象——吃火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吃火车(qikhuco)是一句地地道道的上海话,它是指人或者车被横穿的火车拦住。生活在淞沪铁路江湾站的居民如同吃饭一样,每天都要“吃”几顿火车。

△ 穿梭于居民住宅的铁路轨道

轨道成了大爷们聚在一起下象棋的娱乐地,甚至将软皮沙发搬来,好不舒适。

它也可以成为模特和摄影师地绝佳取景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也可以被挂晒着的棉被横穿,不知道是棉被吃了火车,还是火车吃了棉被。

在铁轨上玩闹的父子。

提着红酒的男人,脚下踩着的木制车轨大部分已经被泥土吞没。

轨道的局部特写。

来来往往的人骑着自行车从轨道上驶过。

轨道与居民棚户区的俯拍图。

在江湾镇人儿时的记忆里,经常会碰到横跨过马路的火车铁轨,那是淞沪铁路及其支线部分。每遇到火车要经过,两边黑白相间的大栏杆就会放下,栏杆上系着三角形的小红旗,边上的红色信号灯亮起,就知道火车要来了。于是马路边所有的汽车,两侧的自行车及行人都静立等候,等待铁轨远处那“呜——”的一声长鸣,一个巨大的黑色火车头哐当哐当就开来了,有时伴随着“呲呲”放气的声响。车头后面连着的一个个箱体,那是棚车,多半都是装着生产物资。有时几十节车连绵不止,有时只三五节就完了。随后栏杆收起,车辆和人流又穿过铁轨,鱼贯前行了。

CHAPTER 04

化身爱国主义基地

民国21年一二八淞沪战争时,淞沪铁路沿线站屋全部损毁,线路桥梁被炸。停战后,线路修复,但沿线站屋延至民国23年才重新建成,客货运输逐步恢复至战前水平。

△ 被日军轰炸地铁路

解放后因生产资料运输的需要,又开建了311和611支线,起了很大作用。由于上海城区不断扩张,淞沪铁路沿线平交道口交通压力越来越大,高峰时期道路因火车通过连续中断30~50分钟,给人民生活造成了极大不便。因此,淞沪铁路于上世纪60年代停止办理客运,直到九零年代,市区江湾站段铁路才逐渐拆除,完成了它原来的使命。最后到1997年,淞沪铁路全线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光辉历程,成了人们心中的记忆。现在的地铁3号线,基本上就是沿着淞沪线架设的。

△ 现存淞沪铁路与上海地铁三号线

△ 1998年发行的淞沪铁路纪念邮票

2016年,历时6个多月的改建,这个百年老站重新开放,变身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集装箱创客走廊回归公众视线。现在来到旧址附近,视线所及是硕大的“老站1876创意园”地标。周围建筑红砖黑瓦,大抵是仿江湾站老站房的样式而建。在创意园的“火车头广场”上,立着一块纪念碑,向世人诉说淞沪铁路的前世今生。

纪念碑旁是一个通体黝黑的蒸汽机车头,车体上写着“建设8260”“上海铁路局徐州机务段”,后经查询,得知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物。车头后面拉着一节绿皮车厢,车厢内被改造为餐车的内饰,游客可以购买饮品,一边品尝一边感受软座包厢的氛围。

沿着车厢继续向里走,来到了一处铁轨遗址。铁轨早已锈迹斑斑,枕木也露出了它的纹理,变得大小不一。头顶右上方是地铁3号线的高架桥,与下方百年历史的轨道交相呼应,一种时代变迁的沧桑感顿时涌上心头。

△下方为淞沪铁路遗址,上方为3号线高架线路

尽管淞沪铁路已经老旧,无法再恢复往日荣光,可它的踪迹却并未完全消失。在写于2013年的《淞沪铁路的保存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文中提及,淞沪铁路江湾站以南被拆除改造,而江湾站以北至何家湾站却仍被用于货运。

道口远处的铁轨和之前在旧址处看到的完全不同,铁轨没有完全生锈,木枕也被混凝土轨枕所代替。问了清洁工大爷,才知道这段铁路前几年还在使用,最近废弃,但是道口处仍有人值班。看着横穿逸仙路的平交道口,逸仙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不远处的3号线高架车站。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上海人记忆中地江湾镇正在慢慢淡去,吃火车的盛况也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或许过不了多久,江湾镇的这些旧屋将不复存在。一代一代人在此经过,逗留,生活,也会逝去或者离开,这是一种必然。只是,未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又会有多少人记得这里,这个上海的江湾镇呢?

本文素材来自: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自摄影师许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