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省,医养健康智慧服务平台打通电视、手机、电脑等服务入口,以家庭为场景,辐射社区,提供医康养护、体征监测、健康教育、养生康复等一站式进家服务;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率先采取虚拟养老院新型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服务项目包含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援助4大类150余项;在湖南省,基层卫生管理平台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已涵盖约6000万人……

9月25日,在浙江省嘉兴市召开的第八届互联网﹢健康中国大会上,与会专家分享了近年来互联网赋能健康中国行动的实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群策群力,智能技术加速发展

“必须把政府、社会、行业、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群策群力,每个人支持、每个家庭都主动参与,携手建设健康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副司长吴翔天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实施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跨部门跨领域的工作网络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工作推进模式初具雏形。在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健康环境、中小学生健康、老年健康、职业健康促进等领域都取得积极进展,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防治工作有序推进。

吴翔天认为,下一步要重点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做好监测考核,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为健康中国行动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在多部门、多行业、多层级的协同实践中,新一代通信技术和智能科技,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速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提供了新机遇。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核心支撑技术为基础,通过智慧医疗、智慧服务、智慧管理和智慧科教的创新与实践,实现智慧健康医疗的能力增强、效率提升,助力全民最优化健康照护和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达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指出,我国智慧医疗正在蓬勃发展,在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筛查、疾病诊断和治疗、治疗后康复、慢病管理、高龄照护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孕育了智慧医疗生态体系的雏形。

“我国智慧医疗发展处于强劲态势。”董家鸿分析其原因,一是国家重视,政策环境不断优化;二是行业快速发展,更多资金在流入;三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发展空间巨大;四是新兴技术为智慧医疗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手段和新的动能;五是复合型人才逐步增加,支撑智慧医疗发展;六是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提高了各界对智慧医疗的认识和重视。他同时指出,“我国智慧医疗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产品研发慢、产品审批严、法律监管难、数据标准化差、信息孤岛现象严重、较难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人才缺乏等”。

“近年来,卫生健康领域借力信息化不断提升群众健康获得感,同时也积极推动基层医务人员减负增效。”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健康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互联网工具赋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在落实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异常跟踪随访、推动预防接种门诊分时预约、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等方面已颇具成效。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并不断完善升级相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信息。

信息技术,为分级诊疗提供支撑

当前,无论是医改政策的制定执行,还是分级诊疗的实现,都与新技术产生了紧密联系。

“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搭建了医改监测信息展示平台,对12年来的医改数据进行了汇总,分析发现改革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为改革中的政策调整提供数据支撑。可以说,持续推进医改工作,信息化是重要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副司长薛海宁指出,下一步要推动医改任务落地见效,在相关重点任务中,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破除信息壁垒,促进数据共享互认;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新技术应用;改善群众服务体验,推进多学科诊疗、日间手术等服务模式,并优化线上线下支付流程;要严格监督管理,建立医改台账和考核评价机制等。

“信息化是路,数据是车,优质的同质化服务与健康治理是货。信息化新技术正是目前实现优质资源均衡布局最重要的手段。”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在会上指出。

他解释,从宏观层面看,信息化赋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有几个重点环节:构建互通共享、业务协同的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为核心的基础数据库;打通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数据资源共享通道,健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为实现连续、协同、整合的医疗卫生服务提供技术支撑。

“从实践看,规范医联体建设,推广远程医疗服务,加强社区医院建设,提高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发展居家医疗护理服务等分级诊疗相关工作,越来越离不开新技术的加持。因此,只有把信息化做好,医疗、医药、医保才能够协同发力,分级诊疗才能实现。”付强说。

智慧医养,让健康管理更精细

“目前,‘互联网﹢慢性病健康管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比如健康服务可及性提高,提供更多针对健康影响因素的精细化指导,帮助高危人群实现早筛查早干预,推进慢病防治和健康管理水平同质化等。”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看来,慢病健康管理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过去,医学以治病为中心,为公众提供的是被动的、断裂的医疗服务。而今,有了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支撑,医疗模式正向智慧化转变。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医养结合处处长汪丽娟也认为,医养结合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互联网助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探索的方向包括“远程专家门诊﹢智能健康监测”服务模式、建设医养结合继续教育网络平台、开展医养结合监测工作等。在此过程中,各地也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经验,为打造更成熟的智慧养老模式奠定了基础。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副院长杨向东在会上介绍了他带领团队在嘉兴市开展的实践案例。案例中,床垫被作为数据采集端口,服务管理人员借助睡眠场景取得数据,为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相应的健康服务。

“当然,新技术与行业的融合,在许多方面尚待完善。比如,需完善相关标准和规范,加强与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融合,探索完善患者激励机制,加强流程优化与制度设计等。”吴良有说。

来源:健康报记者 王潇雨 赵星月

编辑:徐秉楠

审核:闫龑 陈会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