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包括婚姻在内的一切关系,能继续下去必须要秉持着正确的心态,而且能够充分地尊重对方是关系维系的前提。婚姻是人们都会向往的一种社会关系,男人女人从婚姻里获得安全感和温暖,亦要对对方付出努力和真诚,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婚姻关系才会恒久稳固。

而实际上,仍然有一些女人明知道离婚后将会一无所有,却依旧坚定地选择离婚,比如创办了锦江饭店的“世纪夫人”董竹君,她之所以选择与仍有爱意的丈夫结束婚姻,是因为女人除了要在婚姻中获得踏实的温暖,还要保有无价的尊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迫堕入青楼,与进步青年才俊一见钟情并被救出魔窟

1900年,上海洋泾浜旁的一户董姓贫苦家庭中迎来了一个女婴的出生,父母以自己的姓氏再外加了一个“媛”字,给女儿取名为董毛媛。以拉黄包车为生的父亲和母亲之后又生育了几个孩子,不过可惜的是,因为家庭条件实在太过寒苦,只有大女儿董毛媛存活了下来。

一转眼,董毛媛已经长成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她样貌甜美清秀、乖巧伶俐,父母期望这个寒窑里能飞出金凤凰,于是就从紧巴巴的生活费中挤出学费,将董毛媛送进了私塾读书。

董毛媛13岁那年,父亲染上了非常严重的伤寒病,为了给父亲看病抓药,家里很快就债台高筑,日子更加苦涩不堪。

这时,一家妓院的老鸨巧言令色地哄骗董家人说:且将董毛媛送到妓院做3年卖唱“清倌人”,这样可以给董家300块大洋以解除燃眉之急,董毛媛只卖艺不卖身,3年之后一定将她完璧奉还。

董家父母听信了老鸨的话,从此,董毛媛便离开了双亲,在妓院里学到了琴艺及说唱的技巧。很快,样貌清丽的她便凭借着婉转的音色成了那一带最为出名的歌女,亦成了妓院老板的发财树。

董毛媛不爱笑,她一心只想着早点把那“三年之约”履行完毕,从无半分杂念的她被人称为卖艺不卖身的“小西施”。

一年后,14岁的董毛媛出落得愈加秀丽可人,老鸨就暗中寻思着早点把她逼良为娼。而当董毛媛惊闻此事后,便暗中寻找逃出妓院的机会,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而且还是带着一段姻缘来到了董毛媛的眼前。

彼时,在经常点选董毛媛唱曲的客人中,有一伙人的神情和举止都颇为正派,为首的一名青年男子风采翩然,总是对董毛媛客气微笑,然后就和身边的三五个人一起严肃地谈论着事情——时间久了,董毛媛才弄清楚,那名男子并非酒色之徒,他乃是爱国志士、四川都督夏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毛媛出尘的气质和纯洁的过往被夏之时看在眼里、映在了心上,这对青年男女虽说相差了12岁,但潜滋暗长的爱情却将两人的命运扭系在了一起,当被袁世凯所追捕的夏之时想要离开上海前往日本暂避政难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拉着董毛媛一起出逃。

家境富裕的夏之时本欲给董毛媛赎身,可董毛媛却凭着机敏和智慧在一个深夜里成功地逃出了妓院,和等待了她多时的夏之时共同奔向了属于他们的新未来!

官场失意后,丈夫竟变得暴躁易怒、低落庸俗

革命党人夏之时是个出身富贵的进步青年,他先是给董毛媛改名为董竹君,然后与她在上海的一家洋行里秘密举行了婚礼。婚后第二个月,夏之时就携着新婚妻子前往日本,好学又上进的董竹君进入东京女子高等师范读书,夏之时继续着他的革命工作,1917年,他们的长女夏国琼出生。

女儿出生后不久,夏之时就接到命令要求其回国参加护国抗战。夏之时临行前尤其放心不下年轻娇美的董竹君,大男子主义甚为严重的他将自己的手枪留给了董竹君,告诉她如果为了保护自己,可以开枪,但如果做了越轨之事,亦应用这把枪来自我了断。

一年后,董竹君在日本刚刚完成学业,便收到了夏之时父亲病危的来信,没办法,董竹君只能收拾好全部家当,带着女儿从日本回国,到丈夫的老家四川合江去开始旧式大家族的日常生活

董竹君为了能够获得夏家上下的认可、更快地融入新的生活环境,不惜整日勤于操持家务、敬奉公婆,聪明能干的董竹君逐渐赢得了夏家人的认可。

本以为幸福生活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可惜,随着二女儿、三女儿和四女儿的相继降生,董竹君尝到了冷眼和冷遇,也与丈夫夏之时渐渐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夏家这个旧式大家族里,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思想尤为严重。饱富学识的董竹君希望女儿们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可抱着封建思想的夏之时却认为女孩子学得再多再好最终还是嫁人生子,根本不值得花费大力气教育培养

董竹君不理会夏家人的反对,坚持给4个女儿请来了家庭教师,给了她们新式的教育、希望她们能拥有独立自由的人生。

后来,夏之时官场失意,再加上川蜀时局动荡不堪,这位昔年壮志凌云的军中才俊退出了军政两界,带着失意和挫败回到了夏家,整日以烟酒和赌博为乐,半分家事也不予理睬,甚至连几个年幼的女儿身染重病也不闻不问。

因为心里还有爱情的存在,董竹君便一力撑起一切,女儿病重时只有这个妈妈跑进跑出、求医问药,公婆卧床不起直至离世,皆是董竹君喂饭端药、侍奉始终。可即便如此,每当夏之时心中涌起失意和暴躁的怒气时,就会寻机与董竹君吵架打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竹君一直念在夫妻深情的份儿上忍耐着、坚持着,而当董竹君生下了小儿子夏大明后,因为夏家族亲长辈要将其过继给夏之时的三弟,两人再次爆发了恶战。

夏之时认为董竹君这个女人总是太有主见,而董竹君却在这次激烈的吵闹后看清了丈夫的心,她对早已变了心性的夏之时说:太累了,我们还是离婚吧。

1929年的初冬,董竹君和夏之时展开了一次深入的恳谈,心如死灰的董竹君提出要带着4个女儿净身出户,夏之时听后冷笑着说:我不给你们生活费,你们到上海能活下去吗,我们暂时分居5年,如果到时候你们母子都还活着,我用手掌给你煎鱼吃。

董竹君一刻也不想再纠缠下去,她迅速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带着4个女儿就离开了夏家,来到了阔别已久的上海。

带着四个女儿艰难谋生,将苦难化为人生成功的阶梯

乱世之中的上海,母子4人要吃饭穿衣、上学受教,起初的日子过得无比艰难。身为坚强的母亲,董竹君毅然决定要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1930年,董竹君在朋友的鼎力帮助下建起了纱管厂。

次年,她远赴菲律宾集资募股,使得纱管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可惜好景不长,工厂在一次日军空袭中被炸毁,无力重新兴办工厂的董竹君只得带着4个女儿靠着打工度日。

董竹君是个聪明人,她知道给人打工将永无出头之时,就时刻留意身边的商机,随时准备在外部条件合适的时候东山再起。

1934年,董竹君与夏之时的5年分居期已满,夏之时多次表示想挽回这段婚姻,可董竹君的心意已决,两人最终还是办理了离婚手续。在此后的岁月里,董竹君始终都没有再谈论婚嫁之事,只是一心想干事创业、想把女儿培养得个个有出息。

1935年,董竹君萌生了开办饭店的想法,随后,她在几位故交的资助下,在上海开了一家锦江川菜馆,饭店的名字取自成都的锦江,也是董竹君对夏之时在四川老家那些时日的一种怀念。

锦江川菜馆在董竹君的认真管理下开办得红红火火,因为菜品口味正宗、用料扎实,就餐环境优雅又有情致而深受食客们的热捧,就连上海滩的大佬杜月笙、黄金荣以及国民政府的要员来锦江川菜馆用餐,也必须要排队等候才行。

1936年初,董竹君另外开办了一家锦江茶室,茶室的生意不温不火,但董竹君看重的不是盈利,她主要的目的在于为抗日救亡的革命志士们提供一个地下联络站、一个安全的避难所。

在董竹君看来,如此美丽可爱的中华,绝不应该被屈辱地被外国侵略者所轻贱、践踏,自己理应为革命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1951年春,上海市政府根据实际需要,想寻得一个能够接待高级宾客的安全接待机构,既可以提供餐饮服务,又能提供宾馆服务。而最终,他们看好了董竹君已经享誉全国的锦江川菜馆。

董竹君怀着一颗愿为新中国做贡献的热忱之心,将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的人员合二为一,乔迁了新址并精心装潢陈设布置,于1951年6月9日挂牌成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的声誉盛隆,是董竹君将自己名下市值逾15万美金的资产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的结果,有人说董竹君真傻,可她却说为了国家,自己无论奉献出什么都再所不惜。

董竹君的4个女儿在母亲的鼓励和影响下,纷纷赴美学习深造,学成归国后都成为了音乐、电影、教育方面的顶尖人才。晚年时候的董竹君,也曾在动荡的年月里经受了牢狱之灾,后被平反。

1990年,已经90岁的董竹君拿起纸笔,将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了一部自传,名为《我的一个世纪》,在这本书里,处处都体现着董竹君面对苦难坚强应对、顺势而为的良好心态。

1997年12月6日,董竹君在北京病逝,整整走过了98载岁月的她亦被世人尊称为“世纪夫人”。临终前,董竹君留下的第一句遗言是:请在我的墓碑上刻上一句话——“我从不因被曲解而改变初衷,不因冷落而怀疑信念,亦不因年迈而放慢步伐”。而第二句遗言则是:请在我的葬礼上播放爱尔兰民歌《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竹君的遗愿都实现了,而据说《夏日里的最后一朵玫瑰》是她与夏之时热恋时最喜爱的歌曲,于此,人们才意识到,董竹君并非彻底忘却了夏之时对她的情意,她只是恼他的大男子主义、恼他对自己的不平等相待,她心底清楚地知道:若被剥去了尊严,等待她的也只能是无休无止的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