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能火到什么程度?

Sir先展示它目前获得的部分成绩:

Netflix播放量最高剧集之一;

开播就冲上世界播放榜首

烂番茄新鲜度100%

豆瓣4万人“想看”

前作没有一部低于9分

开播空降微博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什么?

套用一句流行语。

大部分观众对它的偏爱

始于片名,忠于性格,合于三观。

《性爱自修室 第三季》

Sex Education Season 3

曾经片名简单粗暴,“性教育”。

嚯。

三个字,几乎每一个都打在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上。

如果像Sir昨天说的,恐怖片代表的“恐惧”,是我们最习惯回避的情绪。

“性”,则是我们心里更隐秘的“鬼”。

当然有人反驳。

不啊,慢慢家长也开始普及了,学校也有相关“入门”课程了……

但。

慢慢是多慢?

入门就够吗?

01

躁动

三季过后,大概观众都有了共识。

《自修室》哪是什么挑逗尺度的激情剧。

它就是鲜活的性教育科普剧青少年成长剧

青少年+性,不可避免要躁起来啊。

本季故事梗概很简单。

爆发衣原体病毒事件而声名在外的莫代尔中学,这一天迎来空降新校长——霍普(杰米玛·科克 饰)。

出场美艳,古灵精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眼看要和学生打成一片?

正相反

这位时髦的空降兵,骨子里却是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保守到什么地步?

霍普校长之于莫代尔——乌姆里奇之于霍格沃茨。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她不放火,直接全面爆破。

小屁孩们标榜的,荷尔蒙、个性、自由、特立独行、小众怪癖……

通通不允许。

得。

一场怪咖学生VS强势老师的“战争”即将打响。

坦白说,这段剧情看得Sir细思极恐(禁止一切联想)。

第一炮,轰响厕所。

可不是普通的厕所——而是前作中最标志的“性爱厕所”。

学生们讨教性知识,咨询性问题的地方,可谓莫代尔中学圣地。

第二炮,轰向校规。

禁止配饰染发、严查仪容仪表、走廊分流行走、禁止吸烟……

以及,最猛一招

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服,男裤女裙。

为什么说最猛?

在学校,服饰是最直接彰显个性的装饰。

果然校规一宣布,引起轩然大波。

难看是一方面。

更烦的是,很多人不知道咋穿。

——以卡尔(杜阿·萨利赫 饰)为代表的“酷儿”群体。

女生一定要穿裙子吗?

可她压根没穿过啊。

斟酌再三,最终还是遵从自己内心。

穿起宽大的裤装,少不了校长一顿批。

这才仅仅第一关。

新校长不仅要求学生穿制服,还为他们特别准备了性教育课程

诶,好像也没有那么保守?

但真正上课,学生们彻底傻眼

两性健康的科普?

No。

对正确性行为的倡导?

No。

真实课程:

男生课堂,大肆宣扬同性性行为的危害和禁欲的好处

女生课堂,百般灌输性交的弊端与怀孕的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哪是上课,简直是威胁!

整个学校的性观念,一夜回到“解放前”。

不过,能上课还是幸运的。

那些“顽固派”学生,要么被迫遵循,要么,无课可上。

- 男生去这间教室 女生去另一间

- (卡尔)但我是非二元性别……

上课被按头服从能忍。

下课总该自由吧?

呵呵。

新校长的嘲讽下,就连日常中一枚小小的LGBT徽章,也不被允许。

-这是我的少数性群体徽章,对我很重要

-我相信它很重要,但我希望你的价值观没有这么脆弱,仅靠一枚小徽章来维持

看似有道理,实则“双标”。

更别说学生们的创作自由。

只要有个人作品与情色沾边,直接校报点名

哪管你内涵底蕴,才华几许。

甚至,校长直接召集所有“异端”。

逼他们当面念出羞辱自己的话语,挂牌示众。

台下,同学们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

鸦雀无声。

可怕吗?愤怒吗?

更可怕的是……

这一切,竟然真的收到成效。

这场权威主宰的“铁腕阉割”,渐渐击溃学生们的散兵游勇。

起初,只是尖锐的反抗消失。

后来,温和的辩论也不被允许。

最后,连沉默也提心吊胆。

……

相比于一二季,第三季的基调的确有些暗黑。

不过。

有抑,才有扬。

对于一部直指禁忌的剧集来说:

主题的暂时候场,并不意味着它的缺位。

相反,也只有这样。

藏在背后的思考与人性,才能一点点,显山露水。

02

释放

《自修室》的母题究竟是什么?

如另一个片名:性教育。

但。

性教育,永远不只关于性行为的科普。

这是在第一二季时就早已打下的世界观。

第三季,格局再拓宽:

因“性”而起的偏见误解,比我们想象得更深远。

比如。

性观念,会影响后代、家庭,甚至感情观吗?

会,而且可能永远会。

专门研究两性问题的性治疗师珍·米尔本(吉莲·安德森 饰),突然意外怀孕。

面对这个“不速之客”,珍决定生下并抚养这个孩子。

独自一人。

但孩子的生父,珍的前男友雅各布(米卡埃尔·佩斯布兰特 饰)却不同意。

他想与珍一起,重组一个家庭。

不结婚,但住到一起,共同抚育后代。

开启一种新型的家庭模式。

什么?开玩笑么?

珍的儿子奥蒂斯(阿萨·巴特菲尔德 饰)和雅各布的女儿欧拉(帕特里夏·艾莉森 饰),也觉得天方夜谭。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习惯

单亲生活早已是他们的常态。

更何况双方还曾拍拖。

这下子……

前任,变兄妹。

谁受得了啊!

更何况,两人心里都有一道抹不去的黯然与忐忑。

万一,爸爸(妈妈)有了新的伴侣和孩子,就不再爱自己了呢?

我很高兴 你和珍在一起很幸福 你会继续好好地生活

但我也很担心 你爱新的家庭胜过爱我

第三季将大量的篇幅,留给对家庭的反思。

家,亲密关系最初的源头。

也是所有情感与联结的初始。

但,不是所有的原生家庭,都是好的“情感学校”。

一旦原生家庭稍有不足,对家庭成员的伤害,往往会彻骨而恒久。

年少时梅芙(艾玛·麦基 饰)因为缺少父母关爱,便习惯将自己与他人隔绝。

久而久之,恶性循环。

-你这么说太他妈刻薄了, 你从不接受任何人的帮助,因为你太孤傲

-我不需要你帮忙

-因为你高高在上很坚强?你表现得好像对谁都不鸟 其实只是拒所有人于千里之外

等岁数长一些就会好了吗?

并不是。

人过中年的老校长也会因为曾被父亲霸凌而难以学会去感受自我与释放情感

别哭了!你是男孩!

男孩 不哭

第三季,逐渐残忍起来。

相比前作“情感万岁”的态度,这一次,无比现实。

它想告诉你,“性”不是终点。

而由它而起的一切,才是人生,真正沉重的母题。

03

混沌

Sir不得不承认。

《自修室》是顶级的“破题高手”

“性”,先是少年的冲动与和解;

再是观念与观念的碰撞与融合。

最后,将所有或小众,或前卫,或保守的观念揉碎,融入琐碎的庸常之中,娓娓道来。

这才是最好的“教育”

让每个角色,必须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求解答。

如此得来的答案,书本上没有,往往让人意外。

往往更深刻。

曾经非常在意男子气概的校霸亚当·格罗夫(康纳·斯温德尔 饰),很看不惯那些男同性恋。

但当他爱上埃里克之后,面对爱人,开始试着转变自我。

同学嘲笑他,他深吸一口气。

直接回怼。

同学:你现在变娘炮了 格罗夫?

格罗夫:对,我现在是个娘炮。你没意见吧?

同学:没意见,哥们,我觉得很酷。

另一个同学:没错,恭喜你,老兄。

哦,原来不“男人”也能受到尊重?

女生同样。

原来在恋人、朋友之外。

或者,还有第三种相处方式?

就连大人们,也从来不比孩子们更懂亲密关系。

所有人要么踽踽独行,要么相互扶持。

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我知道我对爱情一无所知,但我觉得她是我的心上人。

-噢,亲爱的,我不知道我们有谁特别懂爱情,我只知道有感觉的时候就是有感觉。

由个人到集体,从规训到自发。

相比前两季疯狂讨论性的各种好处与优势,第三季抛出了一个最为真实,却也让人无奈的结论:

填补欲望,并非人生的万金油。

许多人在看《自修室》的时候,都提到一个词。

“舒适”。

这种舒适从哪里来?

角色的真诚,叙事的留白,三观的契合……

以上都是。

但Sir在评论区里找到一个更难得的答案。

《自修室》豆瓣页面,点赞前三的剧评,竟然全都不是评论。

而是盘点剧中人的服饰;

剧中记录一首自己深有感悟的短诗;

科普剧中所提及的单词和含义……

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分享。

这同样是《自修室》最让观众动容的地方。

将所有角色置于混沌的观念、教条、天性与阻力之中,并推心置腹地分享着每个人羞于启齿的困窘,隐秘的私人感受,最终打破屏幕与“你”的隔膜。

无论是因童年而破碎的人生。

-你上一次哭是什么时候?

-记不得了

还是连“性”都无法拯救,却必须要面对的破裂的关系。

-要不回头你可以来公寓,我来做饭,到时候我们把所有的事都谈清楚

-好的

舒适,因为我们始终与角色共享着情绪。

我们总说,“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

Sir认为还有后半句。

——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并共同学习。

《自修室》并不是说教。

但如果说它教会了我们什么,便是“分享”这件事。

诚然。

分享意味着坦诚自我,而坦诚,在当下,很有可能意味着不被理解。

别忘了。

虽然我们的社会仍存在“谈性色变”的刻板。

但我们的文化中,还有包容,对话,尊重……

Sir理解许多人心里的担忧,或偏见。

——固有教条当然比复杂的人性更容易理解,划分阵营当然比多元的共存更简单粗暴。

但正因如此。

那些对自我,对爱人,甚至对“敌人”的毫无保留。

才真正值得赞叹。

△ 美剧《超感猎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穿Prada的南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