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指导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22日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要抓好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出台和落实落地,构建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世界水平的评价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地各校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面推进《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1.《总体方案》出台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是树立正确办学导向的指挥棒,也是提高现代教育治理能力的关键点。长期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教育评价不同程度存在着导向不合理、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评价问题,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出发,就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特别是在2018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作了集中论述,深刻阐释了教育评价“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的重大问题。关于“为什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素质教育提出二十多年了,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总的看各地区成效不够平衡,说到底是立德树人的要求没有完全落实到体制机制上;关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没有真正确立起来,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关于“改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中小学生太苦太累,办学中的一些做法太短视太功利,更严重的是大家都知道这种状况是不对的,但又在沿着这条路走,越陷越深,越深越陷!教育的指挥棒在中小学实际上是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在高校主要是科研论文;人才评价制度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仍然严重;要用好人才评价这个“指挥棒”,把科研人员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营造有利于激发科技人才创新的生态系统;现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招人用人标准和导向过于单一,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还要看本科是不是“985”“211”,这是一种现代版的“出身论”。关于“怎么改”,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谁都不是旁观者,谁都不能置身事外;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直接以升学率奖优罚劣的做法要改,把升学率与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的潜规则也要改;

要改进人才评价机制,避免简单以学术头衔、人才称号确定薪酬待遇、配置学术资源的倾向,推动人才“帽子”、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回应了群众关切,体现了时代要求,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部把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作为重点攻坚任务,作为“龙头之战”“最硬的一仗”,成立专门工作组,切实加强组织研究和统筹协调,推进《总体方案》研制工作。一是深入学习中央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始终把握教育评价改革的正确方向。二是开展全面系统调研。深入开展文献研究,分类开展专题研究,深度访谈专家学者,扎实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人、师生代表、有关专家和用人单位意见建议。三是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文稿形成后,通过书面和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征求有关部委、地方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代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成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意见建议。四是认真研究论证完善。方案起草过程中,同步就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政策点开展论证,对各方意见建议逐一研究分析,不断修改完善文本,形成《总体方案》。

2020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总体方案》。10月13日,《总体方案》公开发布后,舆论高度关注,有关媒体、专家学者、教育行政人员、广大师生和社会各界对《总体方案》给予积极评价,充分肯定,充满期待。

出台实施《总体方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教育决策部署,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确保正确办学方向具有重大意义,必将全面牵引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注入强大动力;必将深刻影响学校如何办教育、政府如何管教育、社会如何评教育和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全面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必将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营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生态;必将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2.《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考虑和特点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任务协同推进。具有以下4个特点:

一是突出立德树人、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引领性。《总体方案》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于各项评价改革任务始终,坚持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总体方案》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改革举措,确保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着力扭转短视化、功利化倾向,推动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三是突出顶层设计、统筹兼顾,具有鲜明的系统性。《总体方案》坚持系统观念,突出整体设计,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五类主体同步设计改革举措,一体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全面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和大中小幼各学段,全面贯穿教、育、考、招、用各个环节,坚持远近结合、内外结合、上下结合,有效凝聚改革合力。

四是突出科学有效、精准操作,具有鲜明的行动性。《总体方案》坚持把宏观战略部署与微观操作相结合,既立足当下、以教育评价改革驱动各项决策部署贯彻落实,也面向未来、通过教育评价改革带动营造教育良好外部环境,既强化正面倡导,也划定负面清单,明确了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使改革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径可行。

END

/讲述景院故事 传播景院声音/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

党委宣传部·校报记者团

来源 | 教育部

编辑&一审 | 曾蕙

二审 | 万爱英

三审 | 郑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