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70年代,那时候我还没来到这个世上。

据说,那时候的亚洲有个共和国叫阿富汗,那里的人民不像现在这般水深火热,至少还有多姿多彩的风筝在万里无云的碧空上飞翔,还有欢喜雀跃的儿童在淳朴整洁、烤肉飘香的街道和小巷间肆意追逐。

《追风筝的人》故事背景起点于彼时,阿富汗人民也许常常怀念的“岁月静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这段相对美好的时光,故事主人公阿米尔还一度是无忧无虑的少年,每天与发小哈桑爬树登山、撩猫逗狗和捉鱼摸虾,好不惬意!

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当局发生了变化,人民的生活逐渐被血腥和恐惧笼罩着,阿米尔与哈桑的友谊也因为个人的心境变化产生了裂痕。

此后几十年里,阿富汗的和平日子基本上一去不复返,而阿米尔与哈桑,也再没有再度相逢与和好如初的机会。

昕玥读完整本书最大的感悟是,不管集团还是个人,如果没有好的初心,结局注定悲苦。

首先说集团

历史上的阿富汗也曾国泰民安过的,比如18世纪的王国成立,一度很强盛。

但是自从19世纪后,当英国和沙俄盯上他们的资源,并动手去掠夺的时候,他们的人民便开始了水深火热的生活。

直到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共和国成立,人民才有了一段相对和美的日子。

然而这种祥和也就保持了几年,70年代末,随着苏联入侵,国家开始陷入战乱。

后来,即便苏联走了,美国来了又走,殖民地国家的在与不在,阿富汗似乎一直没有人能够在高台上坚强地站稳个几年,今天是甲说了算,明天轮到乙作威作福。

政治是昕玥的弱项,但是从《追风筝的人》的某些情节,也不由得联想了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主角阿米尔的叙述,他的祖父曾经与查希尔国王合照,73年的时候,那位大人物失去了对权力的掌控,权力被他的某位亲属窃取,然后开始疯狂体验权力和物质带来的快感,对国家的管理却漠不关心。

没过多久,他又被其他人取代了,而其他人,也是同一类人。

也或者说,从那位恶棍阿塞夫的口可以得知,一个普通的平民为何又会走上塔利班道路的。

当年阿塞夫只是一个混混,从来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做的都是欺善怕恶的勾当,但是有一天,他被当权的某些人利用权力和武力的压迫把他折磨得生不如死的时候,他心中萌发了争夺权力的念头。

一旦他夺下了权力,天天践行的都是复仇泄恨,国家与人民生活的好与坏,与之毫无关系。

说到底,这就是一个关于初心的问题。

我们伟大的党时时教导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得不说,我们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与这句话的践行大有关系。

初心,也就是初衷,人去做一件事的最初的动机。

1921年,当我们的党人数屈指可数的时候,先辈们就抱着救国救民的伟大理想和使命,不惜抛弃个人利益和献出生命,用星星之火燃烧了压迫人民的各种邪恶势力,赢取了后代崭新而幸福的生活。

有使命感的人走上集团的前端,国家和人民才会有发展的希望,这些历史已经印证过的。

像李闯王和太平天国那样的,开始得张狂,但是无法取得胜利和获得持久,归根到底就是他们的领导群体人物对社会没有抱有使命感,只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和复仇泄恨,最终只能陷于同类的争夺之中自我毁灭。

《追风筝的人》的阿塞夫就是某些代表,不学无术,对人生和人民从来没有过什么宏伟的畅想和计划,他能够上位,一来是处境的逼使,因为只有上位才能得到活得比别人好的资源;二来是他的心够狠,性格够暴戾,别人不忍心干不来的事他都能。

而一旦夺得位置,他就变本加厉地释放暴虐的本性,唯此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说个人

故事虽然很仔细描写了背景,但是主旨却在于人性——通过主人公阿米尔与特殊的好友哈桑的恩怨纠葛去剖析人性。

然而这又与初心有什么关系呢?

在昕玥看来,它还就是关于初心的故事。

阿米尔和哈桑一起长大,两人亲密无间、形影不离,在他们父亲看来,他们是彼此最好最好的朋友,也是彼此最重要的亲人之一。

然而一切只是看起来,因为两位男孩心怀各异。

哈桑对阿米尔的感情是毋庸置疑的,他恳切地道出:“为你,千千万万遍!”

不管阿米尔如何地欺骗、整蛊、背叛和利用他,他由始至终都没有埋怨过分毫,一直一直把他视作自己生命中最亲的人。

但是阿米尔对哈桑的感情却是不纯粹的,自从他有足够的脑容量思考人生开始,就对哈桑的感情有所保留。

他自己给出的坦白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客观的主仆关系和有高低之分的种族血统,使之有天然的优越感;二是对父爱的过度渴望萌生的嫉妒心(因为父亲对哈桑超过主仆情谊的关怀)所致。

两人的交往初心并不相同,哈桑是肝胆相照,阿米尔却是暂且将就、漫不经心,因为除了哈桑,他平常找不到别的玩伴。

所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变故时,哈桑是豁出身心地保护对方的生命和尊严,阿米尔却万事以自己不受伤害为重。

甚至,最后为了自己心安理得、眼不见为净,阿米尔卑鄙地把生日礼物塞到哈桑的床底,栽赃嫁祸他,让他和残疾的父亲阿里不得不离开他们的家,回到贫苦的乡下去。

表面看来,两个人的命运走向与初心没有多大关系。

始终怀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哈桑饱尝了贫苦之后,最后为守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被塔利班组织在大街上枪杀。

而阿米尔在战乱开始之时便遁走美国,拥有了新的生活,不但事业有成(成为著名作家),而且婚姻美满(抱得美人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故事讲的是心,精神价值的东西。

哈桑直到死都是坦荡的,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无遗憾。

但是光鲜地活着的阿米尔,自从与哈桑分别那天起,一直在滋长中的愧疚里苦苦挣扎,而随着年岁增长,积虑越来越重。

在接到父亲旧日好友拉辛汗电话时,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就从风和日丽的美国踏上通往那个危险国度的路;当知道哈桑夫妇已死、儿子流落在孤儿院朝夕不保时,他压住了自己强烈的精致利己主义,像勇士一样孤身闯入了地狱般的喀布尔。

就是因为对自我救赎的迫切需要。

但是救赎谈何容易啊,当年有多决然,如今就有多惆怅!

阿米尔坐着租来的破车一路颠簸穿越N座城市,经受着数日晕车的痛苦终于来到喀布尔某所孤儿院的时候,发现哈桑的儿子已经被某军阀买走。

救赎的希望落空了。

但是阿米尔这次没有退缩,他离消除自己的愧疚已经很近很近了,近到一步之遥,这个距离让他很抓狂。

赤手空拳的阿米尔来到了掳走孩子的军阀面前——他竟然是二十多年前欺负自己和哈桑的那个恶棍阿塞夫。

终于,阿米尔用肉体的伤残和剧痛去支付挺身而出的代价。

而救回来的孩子,却与他们的期待完全不一样。

阿米尔不得不拖着重伤未愈的身体去小心翼翼地照顾这个孩子,呕心沥血地培养感情,然而即便如此,他还不得不面对孩子自杀和自闭等种种问题。

正如某些读者在豆瓣小组提出的疑问,如果当初阿米尔没有对哈桑不怀好意,顺着父亲的意思,他们肯定会一起到美国开创新生活,又何来多年以来夜不能寐的精神负担,何来如此艰难险阻的救赎呢?

所以说,没有好的初心,人生注定悲苦。

结语

不管个人还是集体,在处理或开创某些事情的时候,如果最初抱有的心装上了某些不良的东西,或者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去承受去弥补,或者最终难有善果。

我们的初心,要纯洁的、向善的和长远的,这样才能走得更远,未来更加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