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李连成 通讯员刘柯旋)每年10月,是保定市徐水城区同兴路5巷刘玉花最幸福的时候:她的出生日是1949年10月1日,入党日是1966年10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为刘玉花(后排站立者)为小学生、青年党员讲党史。张云峰摄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与共和国同龄,最幸运的是见证了家乡的巨变。”几十年,这是老人对村里乡亲、单位同事、儿孙们常说的一句话。刘玉花出生在徐水六里铺村,1965年初中毕业,回村务农,任生产队会计。吃的是野菜团子、菜饼子,但干劲十足。队里20岁上下的18位姐妹组成“铁姑娘队”,刘玉花是指导员,拉大车、拔麦子、起粪、砖窑出砖,样样不含糊。

1966年,性格泼辣、工作积极的刘玉花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22岁的“铁姑娘”由村里推荐,到徐水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上班,成了吃“国库粮”的城里人。“第一个月就领了28.5元工资,买了茶叶、吃食、布料,全家都乐坏了。”刘玉花对过往岁月记忆犹新。

1974年,经人介绍,她与当地国营企业职工安保山结婚。“婚礼简单,亲戚朋友吃顿饭,大伙送来最贵重的贺礼是暖水瓶、脸盆。”两人勤奋工作,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女儿、儿子出生,更给夫妻俩带来了欢乐。1988年,家里添置了一台彩色电视机,儿子兴高采烈地和电视合影。

上世纪90年代初,城乡兴起经商热。头脑灵活、敢想敢干的刘玉花工作之余在街头支摊烙大饼。起早贪黑虽然辛苦,但一天能赚30多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后来,由于城建扩街,公司拆除停业。她并不抱怨,放开手脚专心烙大饼,一天卖出100多斤面,收入增加,很快成为街坊四邻中为数不多的万元户。1992年,夫妻二人靠积蓄和拆借,花4万元买下一套120平米带院的二层楼。“从小平房搬上楼房,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刘玉花打心眼里感激党的好政策。

2010年后,夫妻俩相继办理了正式退休手续,放下摆了10多年的大饼摊,在家做饭喝茶,操持家务,照看孙辈,回农村老家小住。

70多年成长、生活、工作和经商创业,刘玉花见证了乡村、城镇的发展变化。“过去穿粗布,现在各种高档服装满大街都是;从勉强吃饱到吃好、讲究营养搭配,老姐妹们还时常相聚下馆子;早先回村一辆自行车驮着一家四口,五年前孩子买了汽车,去哪都方便;我俩到香港、澳门、广东、山东各地旅游;用上了智能手机,经常阅读、转发正能量的文章……”

时光荏苒,“铁姑娘”已变成老奶奶。但精神矍铄,干净利索,和老伴每天健身,到居委会参加党课学习,笔记写了几大本。今年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刘玉花结合自身经历,胸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为学校师生、社区党员讲鲜活“四史”。“感恩共产党,礼赞新社会,祝愿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秋阳下,刘玉花的笑脸灿烂如花。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