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今国内的巨头确实有些让人看不懂,各种跨界玩得眼花缭乱,做家电的董明珠去做格力手机,做手机的小米跨界去做汽车,如今,从传统汽车做到新能源汽车的吉利,也要跨界做手机了。但跨界的难度是相当高的,所谓隔行如隔山,格力手机从2015年开始,做到如今成为了一个笑话,李书福就比董明珠强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利做手机靠谱吗?

最近有消息称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正筹备造手机,项目进展十分迅速,已开始在业内寻觅人才,公司将在武汉、上海等多地乃至海外设置办公地。而这一重磅的消息也引起了媒体的关注,但是向吉利求证的时候,并没有得到确切回复,只是说不便对外透露。

那么这种态度就相当有意思了,在行业里一般叫做不予置评,或者也可以直接理解为,目前已经开始做相关的工作了,只不过还不到官宣的时候。作为传统的汽车行业,吉利这一手可以说是非常有开创性的,相比于格力的胡乱打闹,只是满足于董明珠的想法,吉利是目前国产汽车行业最愿意改革和迎合用户的,所以在理念上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从吉利汽车的发展模式上来看,确实走了很多好棋,比如一手蛇吞象,拿下沃尔沃,让吉利在燃油汽车技术上,明显要高过其他国产汽车,尤其是旗下的领克,完全使用了吉利沃尔沃合作研发的技术,这其实对于吉利自己也算是比较大的提升。

在车载互联网上,吉利率先开启了五年免流的活动,同时在内部车载机上,定制地图类的产品,包括一些互联网的音频节目,这其实是符合了现代人购买汽车的刚需,从这一点上来看,合资车包括一部分的豪华品牌,显然还是不愿意为用户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单从车联网这一项上来看,吉利的转向是相当快的,加上自己不断提升的显示屏和操作系统,某种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平台的集成能力。从销量是能够来看,2017年销量为124万辆,2018年为150万辆,2019年为136万辆,2020年为132万辆,可以看出,吉利最近几年始终保持在百万辆的水准,保守估计目前吉利汽车已经拥有上千万的用户,那么这些用户确实是吉利的核心用户。

跨界做手机没有难度,吉利想做什么?

如今的智能手机市场,其实门槛更低了,但想要做最顶尖的产品,难度却比以往都大,这对于吉利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到底选择什么样的方向,如果想要冲击高端产品,那恐怕对于吉利而言,投入产出比太低了,更何况,很难和华米ov这样的大厂进行竞争。如果只是单纯的造手机,那么用户又为何要选择吉利的产品呢?毕竟性价比产品如今也杀得不可开交,走性价比这条路线早已经成为过去时了。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吉利其实已经积累了一些造手机或者是智能硬件的经验,比如目前吉利全系汽车都在使用的GKUI车载系统,这也算是一种轻量化的尝试,毕竟在2020年,GKUI的用户量就已经突破200万,那么按照吉利的销量来看,目前GKUI的总用户量应该达到了300万上下,以此来孵化自己的手机产品,也未必不可以。

但是吉利要考虑的问题仍然很多,做手机和自己的汽车产业有什么样的联系,随着车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辅助驾驶自动驾驶的高速发展,手机的集成度也会越来越高,目前中高端产品的NFC技术,或许会成为未来各种产品交互的集成点。由此衍生出一套完美的闭环,吉利甚至可以依托手机-汽车产业,发展出更多的产业链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潜力是巨大的!

吉利做手机会成为另一个格力吗?

2015年开始做的格力手机,做到现在,除了满足了董明珠本人的想法,在市场上连一片水花都没溅起来,到如今还是靠着格力成千上万的用户支撑,放在市场上真是非常落后的产品,也正是如此,今年格力才会挖来王自如,负责智能手机项目,但不论是谁来,格力手机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

一方面格力手机的品牌影响力太弱,在空调领域,格力是不容置疑的老大,但在手机界,格力的品牌就成了不利因素,家电行业的品牌放在手机圈,确实太土了。其次格力手机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导致供应链等等都没办法像巨头那样拿到比较好的元器件和技术,可以说这就形成了个死循环,至于格力畅想的智能家居体系,现如今也还远没有到爆发期,即便是爆发,格力也并没有优势。

吉利和格力类似的问题基本相同,在汽车品牌里还在艰难的上升期,至于在手机行业,恐怕一时半会也摸不清门道,加上如果吉利的手机品牌也叫吉利手机的话,那相比于格力来说是一样土的,所以就看吉利如何解决这些比较棘手的问题了。

当然,吉利要是能够挖来罗永浩来做手机,或许笔者就可以带头尝试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