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气即将到来,寒露是戌月的开始,代表着秋季的力量即将消失入土,此时的露水已经很凉了,即将凝结成霜。夜晚的星空中,代表着热气的“大火星”已经西沉,所以寒露节气就是降温的开始。老话说:“不怕七月鬼,就怕寒露水”,啥意思?为啥会有这种说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怕七月鬼

农历的七月是秋季的开始,也是夏秋交替之时,夏季为老阳,秋季为少阴。从立秋之后,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开始增强,也就是老阳生少阴的过程。所以七月是阴气上升的开始,而祖先也属阴,所以农历的七月就成了祖先回家团聚的月份。

从七月初一开始“开地门”,先人们纷纷回家与子孙团聚,一直到七月的最后一天“关地门”,整个七月都是祖先回家的时间。虽然在农历的七月有很多习俗,但是那都是从“孝文化”的基础
中演变而来的,所以我怕的却未伤我分毫,我不怕的却把我伤得遍体鳞伤。

一年之中,气是如何变化的?

寒露节气是秋季的金气迅速减弱的时候,春季为少阳,夏季为老阳,秋季为少阴,冬季为老阴。从立春开始,阳气逐渐增强,一直到夏至升到最强并开始减弱。立秋时,阳气收敛,阴气开始增强,冬至时升到最强并开始减弱。

而阳气的增强过程是发散和扩大的过程,阴气的增强的过程是收敛和下沉的过程。在季节之中的表现可以用高空的冷气层为参照物,春夏季节,随着阳气的不断增强,冷气层会越来越高,中间有温度的空间就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秋冬时,高空的冷气层不断下沉,距离地面越来越低,地表温暖的空间越来越小。到了冬季,地面几乎被冷气包围,没有温暖的空间了,所以冬季为老阴。冷气层距离地面越来越低,把仅有的热空气压迫得越来越少,最终全部被冷气吞没。

等到来年立春之后,地面的温度又开始逐渐回升,阳气逐渐增强,在阳气增强的过程中,迫使冷空气逐渐向高空上升,地面的温度也就会越来越高。这就是一年之中“阳散阴收”的过程。

寒露节气代表什么?

寒露时,高空的冷空气距离地面已经很低了,此时空气中的水气与上面的冷空气相遇之后,就会形成小水珠凝结在物体上,当温度低于零度时,露水就会结冰而形成冰露。意思就是白天的温度已经很低了,地面的湿热空气还没来得及上升到高空形成雨水,就已经被夜晚压迫下来的冷气层凝结成了露水或者霜。

所以寒露节气代表着空中的冷气层距离地面已经很低了,特别是晚上,冷气层几乎快挨住地面了,此时的露水乃是寒气凝结而成,与白露节气的露水是有区别的。

就怕寒露水

寒露节气正是秋庄稼成熟的时节,由于寒露节气,空气中的冷气层已经距离地面很低了,就算雨水落下来,也要经过冷气层而变得寒冷,所以寒露的雨是不能淋的,因为带有寒气,最容易导致感冒。

俗话说:“寒露雨,偷稻鬼”,意思就是寒露节气的水有毒,能腐蚀食物或庄稼,饮之则损脾胃,而且能坏禾稻。因为庄稼成熟之后,根系和枝干都会变老,遇到长时间的降雨就会腐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很多农村俗语都说明了这一点,比如“寒露落雨烂谷子”等。以前的老百姓下地干活或者外出时,是很少喝开水的,往往是直接趴在河边喝凉水,由于寒露之后的水已经很凉了,一不小心就容易肚子着凉,所以就怕寒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