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有一次学校来了位印度专家,因为早就了解到了此人是素食者,校长秘书特意给定了纯素的“斋饭”。

没成想,进餐的时候,竟然还是闹出了一些尴尬。原来,素食中,有炸土豆。而这土豆,在印度专家眼中,竟然不算“吃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才搞清楚,这位印度素食者,是个耆那教徒。

跟印度教或者佛教相比,耆那教对素食的要求,更为严格——吃植物的根茎,那也算杀生!

咱们先简单捋捋印度教和耆那教对于素食的理解。

对于占全国总人口数量83%的印度教来说,原本只有属于神仙系列的瘤牛,是明令禁止食用的对象,并不包含其余品种的牛和别的动物制品。

可是,为什么至今,印度教徒总是人人以吃素为荣呢?

原来,跟咱们印象中一提及主动吃素,多源自“不忍杀生”的理念正好相反,印度人对于动物制品带着一种天生的歧视,他们认为——动物制品过于污秽,为了保持身体的纯洁高贵,拉近和神的距离,必须得远离肉食。

也就是说,在他们眼中,吃肉会污染身心,将受到神的厌恶,是“下等人”的行为。

所以,大部分印度中高种姓的人,除了瘤牛肉不敢吃,其余的动物制品也不愿意碰,生怕“玷污”了自己高贵的身份。

而时间一长,大量中低种姓的印度老百姓为了追求这种“高贵”的生活模式,也都开始“自发”排斥动物制品,进而形成了印度几乎全民吃素的氛围。

印度的素食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看,大部分国民不吃牛肉的情形下,印度又大量出口牛肉的操作就可以理解了——我不吃是嫌弃“被污染”,出口给外国人吃,自然就木有什么心理负担了。

和印度教“嫌脏”不同,耆那教对于素食的理念跟佛教非常接近——不忍杀生。

耆那教本起源于印度教,和印度教一样,也有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但对教徒的要求,从表面上看,还要更苛刻些。

也正因如此,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曾经与印度教、佛教在印度次大陆三足鼎立的耆那教,由于穆斯林入侵和印度教逐渐成熟,教义严苛、群众基础较差等原因,到了近代,最终成了印度的一个“小众”宗教——目前印度耆那教教徒不到五百万人,占全印度人口不到0.4%。

不过,虽然耆那教教义严苛,但能坚持下去的群体,他们的信仰,基本都是异乎寻常的顽强。

耆那教寺庙内部

耆那教教徒崇拜二十四祖,如果直译的话,可以被叫做“渡人者”。

在“修行”方面,耆那教教徒需终身遵从这五条戒律:指不杀生(ahiṃsā)、不欺狂(satya)、不偷盗(asteya)、不奸淫(brahmacharya)、不贪财(aparigraha)。

这五条,单从字面上看的话,还是较为积极的理念。

他们的世界观讲究:万物都有“神灵”,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均有生有死,除非通过刻苦“修行”达到彻底的解脱,进入“极乐世界”享福,否则都要不停得轮回往生。而你如果进入轮回的话,下辈子是大富大贵还是当牛做马,甚至托生成卑贱的虫蚁,那都是很有可能的——但总的来看,你如果多做功德,来世的命运不会很差;否则,今生表现不好不够虔诚的话,就得悲剧了。

这点,同印度教和佛教很接近。

不过,关于摆脱轮回的“不确定性”,获得解脱进入“极乐世界”的方法,耆那教的操作难度,要更苛刻。

它并非只要求信徒简单地求神拜佛,按时念经打坐,而讲究看似自虐”的修行方式。

这点,又同印度教很接近。

大家都知道,在印度教中,有一种神奇的存在,那就是“苦行僧”。他们的某些“修行”方式,在咱们眼中往往带着明显的“自虐”色彩,比如,衣衫简陋(只围一块布)、不洗澡不梳头不理发、每天一顿简单的素食,定期还得绝食半个月,坚持数年甚至数十年举起一只手臂、有房子住却要睡山洞或者树底下等等。

印度教苦行僧

而耆那教的深度“修行者”,要更进一步,不仅摈弃了一切正常人追求的欢乐和物质生活,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资料,都尽量舍去——因而,耆那教的神像,大部分都是赤身裸体的,连男性私处也雕刻的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传承过程中,耆那教分了两个流派:天衣派与白衣派。

两者最直观的区别,就看男性僧侣有没有穿衣服,出家人中,有没有尼姑。

“天衣派”讲究修行时一丝不挂,回归自然(这被称为“裸形外道”)。

但是,这样的裸体修行只限于少数的高级僧侣,大部分人,还是要在身上裹块布的。

耆那教高僧

而且,“天衣派”对女性不太友好,认为女人只有先好好表现,等来世转生为男性后,才能成为超越轮回,进入极乐世界的“解脱者”。所以,“天衣派”出家人里,只有僧侣,没有尼姑。

再看“白衣派”,顾名思义要穿白衣。

“白衣派”比较讲究性别平等,认为女人也可以通过“苦修”,进入极乐世界成为“解脱者”。所以,这个派系,是有尼姑的。而且,相对于“天衣派”,“白衣派”对教义的掌握,更为灵活。

“白衣派”的尼姑

长期以来,天衣派主要活动于南印度,而白衣派主要聚集在印度西北沿海(这些地区旱季的时候,温度还是会比较低的,光着,确实冷)。

好了,咱们再说回“不吃土豆”这个话题。

跟佛教相比,耆那教的不杀生信条更为严格,极为讲究“非暴力”和众生平等(耆那教反印度教的种姓制度),而且这个不杀生和平等,包括人和人之间、人和动物之间,甚至是人和植物之间。

因此,其教徒严禁食用肉类,就连植物也只能吃特定种类的特定部分,未发芽、未长虫的谷物、豆类、菜籽是最佳食品。同时,严禁食用根茎类植物——此类植物的根茎包含大量微生物,这就是在“杀生”;而且,把这类植物连根拔起时,还会殃及周边的植物和虫蚁。

很显然,土豆、萝卜、藕、姜等等,耆那教教徒,都是不能吃的。

另外,吃水果也要分品种。比如,种子太多的番茄石榴,就不能吃。

所以,耆那教的“素食”,可比印度教的吃素要严格得多。比如,为了保持“修行”状态,坚持印度素食理念的莫迪总理,他只是不吃肉,但鸡蛋还是偶尔会吃的;但在耆那教群体中,鸡蛋则属于碰都不能碰的禁食对象。

不过,他们被允许喝牛奶——可能这也几乎算是他们唯一的动物蛋白的来源了。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虔诚的教徒在特定的区域还会佩戴口罩,以防误食昆虫(下图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受到“不可杀生”戒律约束,耆那教教徒基本都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干农活不可避免地会伤及昆虫。

所以,大多数耆那教教徒都从事工商业。他们通过经商,从祖辈开始就累积了大量财富,受教育水平也相对要高。据印度2016年经济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70%以上的耆那教教徒收入位于全国水平的前20%,明显领先于其他宗教团体。同年,耆那教教徒的识字率是94.9%,远远高于印度平均水平。

而且,跟一般的有钱人不同,信仰耆那教的富人很低调,没有常见的土豪做派。因为,在他们的教义中,超过日常生活所需的财富,应该被视为由自己代为保管的社会财富,不可随意挥霍奢侈,浪费也被看作是一种可耻的,被神摒弃的行为。

因此,耆那教的有钱人都非常乐于搞慈善,热心于修建和经营学校、医院、收容所、旅馆、孤儿院、救助站、动物收容所等等。

很显然,这些“行善”的活动,非常有助于他们“功德圆满”。

耆那教寺庙内部

不过,要想摆脱轮回的困扰,获得解脱进入“极乐世界”呢,还是要对自己再“狠”一点。

这就是耆那教最为世人所诟病的习俗——“萨莱克哈那”仪式。

在耆那教的教义中,世界是永恒的,时空上也是无限的,且只有形式上的变化。而一切物质都包含两种因子,即物质因子和精神因子。也就是说,灵魂和身体的结合,是随意的,无原因的,人的肉体是一种障碍,掩盖着灵魂原有的光辉,使灵魂受着束缚。

那么,你要想获得精神上的永恒,就得主动舍去自己的皮囊,这样你的灵魂才能顺利摆脱肉体、切断宿业。

按照这个理念,有些耆那教教徒年老时,不但拒绝任何医疗手段,还会逐渐减少食物和水分的摄入,直到身体虚脱,最终死亡。

一般来说,这个过程往往比较漫长,甚至会长达数年。当然,耆那教传统上认为这不叫“绝食自杀”,而是一种相当崇高和神圣的行为——只有这样主动“放弃”自己日渐腐朽的皮囊,才能让灵魂最终得到永生,进入极乐世界。

一个“萨莱克哈那”仪式现场

对于“萨莱克哈那”,在老早前的莫卧儿王朝时期,就曾经禁止印度民间随意搞这个仪式。

因为,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们,都是北方来的穆斯林。

而根据伊斯兰教义,自杀是大忌,属于一种亵渎神灵的犯罪行为。

到了后来的英国殖民时代,还有当今的印度政府,都对“萨莱克哈那”做出过各种限制。目前,除了南印度的某些被视为“圣地”的寺庙会偶尔会传出一两个进行了“萨莱克哈那”仪式的“圣徒”(都是有正规医院诊断证明,已经没治了的人,否则不予批准),在普通耆那教信众中,这种“绝食求道”的行为,已经相当罕见了。

老实说,虽然耆那教的教义很严苛,甚至有的方面看似还挺极端,但他们只是严格要求自己,并不会对别人也用一样的标准,让周围的人都无条件的迁就自己。

所以,一般来说,耆那教徒往往并不让人觉得反感,还是很好交往的。比如,开头说的那位印度专家,发现了带有“杀生”性质的土豆,也并没有愤怒地表示自己被冒犯了,而是心平气和地解释了这种特殊的信仰,然后吃了除土豆以外,订餐中其他能接受的“素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