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今纶,财经专栏作家

如果你家孩子的衣服上印有“Welcome to the hell”(欢迎来到地狱)、“Let me touch you”(让我摸摸你)等英文字样,并配有骷髅头及疑似车裂和万剑穿心酷刑等诡异图案,家里老人又不懂英文,喜欢衣服的款式就买来给孩子穿了,你会怎么想?

是不是觉得设计师的脑回路有问题?恐怕还不止是设计师,把关的人呢?

“江南布衣”就干了这么一件事,而且还不止于此,不少网友晒出了江南布衣童装产品中其他的不当图案,如孩子跌落、断足等。

“江南布衣”,你的设计师真的是入了什么不该入的教吗?非要用衣服上的图案来诅咒孩子,又或者是教唆他们做坏事。那些图案很美吗?

1

很多人审美能力已崩溃

“江南布衣”目前已经道歉,不过,这还不是我要说的重点。

我要说的重点是:在很多领域,很多人的审美能力已经全面崩溃。

“江南布衣”的设计师长期在作品上胡作非为,审核者、老板、管理层没看见?或者看见了也觉得没啥,只要能迎合某些低级趣味即可。

这不是一两个设计师的问题,也不是一两个公司的问题,而是非常多的公司的问题。他们可能就不具备基本的审美能力和价值观底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短视频节目为例,李子柒的节目当然是美的,可是,铁山靠作为抖音的千万粉丝主播,长期以方言骂人吸引流量,他的魅力在哪里?他的智慧在哪里?他的知识含量在哪里?

他就是靠痛快淋漓的骂人来吸引流量,这是艺术?这是工作?还是耍流氓?又或者是“放毒”?

现在铁山靠被封号了,又冒出一堆佛媛:在佛教场所,衣着暴露去拍照,并以此在各种平台上立人设,博眼球,获得流量后再卖货。

如果不是媒体曝光,这些佛媛还会继续存在,大大方方割韭菜。她们美吗?她们在佛教场所衣着暴露,合适吗?

我觉得佛祖应该施展法术,把这些佛媛以及放纵佛媛的平台好好收拾一番,为了流量和KPI毫无底线,应该被雷劈,不,应该如那泼猴一样被压在五行山下。

2

“唯流量论”非常可耻

江南布衣以及诸多短视频平台本质上是缺乏审美能力的,不仅仅缺乏审美能力,也缺乏社会责任感。

尤其是短视频平台,长期以来以所谓“大数据算法”来包装、打造网红,相当不靠谱。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

在网民学历中,初中学历占比最高(40.3%),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不足一成。小学及以下学历的网民群体占比由2020年3月的17.2%提升至19.3%。

也就是说初中和小学学历的网民才是网络上的所谓“主流人群”,他们喜欢什么?很多人喜欢骂人的铁山靠,喜欢各种各样低俗的情景剧,喜欢被煽动,喜欢美颜过度的美女。

如果不是政策限制、法规管着,某些UP主做出黄色视频来播放,估计流量也很大(这个当然是各种学历的都可能有人愿意瞅几眼)。

算法算来算去,平台发现网民最喜欢的大多数都是一些非常低俗的作品,但是,挡不住人家人多啊,为了流量,为了卖货,平台就加速给这些低俗网红加粉丝,因为卖货有提成。

相当多的短视频平台就这样成了“动物园”,什么妖魔鬼怪都有,所谓算法不过是加速失序的工具而已。平台为了利益,把审美和社会责任感扔到了太平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平台上的塑料美女以及装腔作势男主角的大行其道,有时候真是觉得生活在一个极其荒诞的时空中。短视频平台成了一个“丛林社会”,劣币驱逐良币,谁没底线,谁就有流量,只要不犯法,什么都可以干。

不客气地说,各平台的“唯流量论”是非常可耻的,不止是短视频平台,还有文图平台。

如果要讲流量的话,大艺术家展示一张自己的作品,得到各方尊重的畅销书作家朗读一段自己的作品,和一个超级网红、娱乐明星的段子相比,后者可能更有流量,可是谁才是更值得珍惜的?

在算法面前,真正高水平的艺术作品、文学作品都难以抵挡网红美女三分钟的搔首弄姿,这是最大的悲哀。

算法不懂审美,难道平台的审核者也没有任何审美知识,又或者是有,为了流量,故意作恶?现在看来,两者兼有。

3

不是数据好就代表了真理

说个旧闻吧,先看新闻标题《太刺激!驾校美女教练穿黑丝授课,三天吸粉三百万!》,这就是算法的力量。

美女穿黑丝,干啥都有流量,平台一定心知肚明。可是这是宣扬的一种什么审美观和价值观?就不能着装整齐正常教学?

相当一部分人的审美能力堪忧,而且加速低俗化,这是极大的问题。

而且更严重的问题是,北京开卷公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规模为970.8亿元,同比下降了5.08%,这是该数据2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国人越来越不爱读书了,越来越多人被短视频吸引并消耗了很多时间。

低水平的审美影响算法,平台因为利益刻意放纵低俗大行其道,算法又推送更多低俗作品给受众,形成了越来越大的闭环。

这不是自由表达的问题,因为这个“自由表达”的背后有数据推手,低俗作品制造者实际上获得了平台最大的加持,而正常作品乃至阳春白雪的作品被刻意冷落了。

如果以数据作为低俗短视频的推手,初中学历以及小学学历的网友数据永远比知识精英的数据多,因为他们人多。

难道要让他们来引领我们的阅读趣味和观看节目的方向,让他们来影响拍电影的导演,让他们来影响音乐家和艺术家?

很不幸,实际上,他们借助算法之手,已经深刻影响了当下的舆论环境、媒体生态以及艺术创作。

现在在某些领域,某些精英为了所谓获得最大的传播力,甚至不得不牺牲作品的格调,做一些违心的修改,而不是保持独立思考和独立创作,那么,我们未来到底要往哪里去?

极端的民粹化与低下的审美能力、利益追逐纠葛在一起,一次次上演反智行为。

不是人多、数据好就代表了真理,很多时候恰恰相反,它可能只是代表了狂热的情绪,以及审美能力、思考能力低下的人太多而已。这就是我们要的“大数据未来”?

是时候要反击了,不能也不该容忍这种情况继续蔓延,要从破除算法产生的那些低俗作品的流量圈层开始,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增长知识的作品回到聚光灯下。

从重建审美能力开始,从反击“唯流量论”开始,一点点重建正常的媒体和舆论生态。

学校要高度重视美育,美育不只是画画、做雕塑,还要培养孩子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家庭也要有这个氛围,要通过大量阅读,通过去博物馆、美术馆以及旅行,家长和孩子共同培养、提升审美能力。

如果再不行动起来,会有越来越多不走心的设计师、短视频UP主通过各种渠道,把他们怪诞的、可耻的、邪恶的想法通过衣服、作品传播开来,毒害人心,毒害孩子,毒害环境,而缺乏审美能力和警惕性的人们可能会是最终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