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浦东大道1695弄16号楼加梯项目签约仪式顺利举行,洋泾街道在过去2个月内完成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立项数量定格在了18部。洋泾将加装电梯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督办项目,而跑出这样的“加速度”,离不开党建引领下居民自治与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建引领把好“方向盘”

前期业主意向征询是加装电梯的一个难点,博山小区65-74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虽然这些楼栋加梯的物理条件优越——一二层是商铺,以上才是住宅,不会产生对低层住户的影响,但小区老年居民较多,对加梯政策理解有困难,同时资金分摊也对部分居民带来一定的压力。

为了打消居民顾虑,博山居民区党总支以“红帆物业”为抓手,召开联勤联动工作会议,邀请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楼组长共同参加,并请来加梯公司来作政策宣讲。会上,各方统一思想,先开展全小区业主意向征询,其后再根据居民需求“成熟一栋,加装一栋”。

在党总支的积极推动下,博山小区65-74号门栋业主意向征询迅速推进,然而在确定资金分摊比例环节,其中一个门栋遇到困难。原来,这个门栋有几户居民起初持反对意见,经过居委会、楼组长上门做工作,最终签字同意,但明确表示不出资、不使用,资金分摊方案因此需要重新协商。

“开弓没有回头箭,加装电梯既然要做,就要坚定地做下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党组织都要扛住压力,把好‘方向盘’。”博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玉萍说。在党总支牵头下,业主代表、居委会、业委会、加梯公司等开了十几场协调会,最终有一户居民自愿多出资几万元,项目成功签约。目前,博山小区已有2部电梯开工建设,1部电梯立项签约,3个门栋已通过业主意向初步征询。

居民自治寻求“公约数”

加装电梯项目建立在业主意向征询通过和建设费用自筹基础上,找到愿意牵头的热心人十分重要。这一点,巨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包晓勤尤为赞同:“牵头人找好了,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我们中星张杨苑3部电梯能够做下来,樊来娣可以说功不可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樊来娣是一名楼组长,了解加梯政策后,她仔细盘算了几方面情况:一楼是商户,开展征询有优势,2到6楼一共10户31名居民,60岁以上的占45%,其中个别居民还因常年卧病在床成为“悬空老人”,加装电梯有潜在需求。她立即将想法告知居委会,并在居委的指导下,动员2名比较懂工程的业主,成立3人加梯小组,共同开展工作。

加梯方案征询总体顺利,但有一户居民不理解,也不愿意具体沟通。“赞成也好,反对也好,每个业主都有权利发表意见,大家都是邻居,有什么想法说出来,我们都可以商量。”樊来娣几次上门做工作,终于弄清楚原因,原来该户业主担心电梯加装的位置可能影响通风和采光,眼下也不想出资。

加梯小组随后当即与加梯公司沟通,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最终得到该户业主的认可,资金缺口则由其他业主分摊,加梯项目顺利签约。之后,其他楼栋的居民也纷纷来找樊来娣取经,推动自己的项目成功立项签约。

多方协同奏响“协奏曲”

为推动辖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从“盆景”到“苗圃”,形成成片加装态势,洋泾街道注重面上工作统筹,建立多部门协同监管、加梯与实事项目协同推进工作机制。

街道第一时间成立以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加梯工作领导小组,并组建加梯专班,根据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操作流程细化3阶段、22个步骤的分工安排。加梯办每周召开工作例会,对29个居民区的加梯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建立“一梯一档”,对立项、签约、施工、交付等进行全流程动态跟踪和业务监管。

年初,包括凌三小区在内的5个小区被列入街道旧住房修缮项目。如果能在这些小区同时落地加梯项目,将有效节省地下管线移位等费用,减轻居民资金分摊压力。在街道加梯办指导下,凌三居民区同步开展两个项目征询,30号、16号、49号楼加装电梯项目相继立项签约。

此外,街道还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加梯工作的有效路径,拟在洋泾社区公益基金会设立“洋泾街道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公益项目”,通过定向筹资、专款专用,对高龄空巢老人家庭加梯费用分摊给予资助。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