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排排高楼如雨后春笋,在这片红色的土地拔地而起;一道道坦途像幸福链条,在这方希望的原野纵横交织。一个崭新的会宁,带着历史的厚重,载着脱贫的喜悦,划过一个时代的印迹,从远方款款而来。

古道名城、会师圣地,这是会宁厚重的历史名片;金色教育名县,红色旅游目的地,这是会宁深沉的颜色符号。在祖厉河畔,遥望桃花山巅,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现代高楼与绿色原野深情对唱,奏出会宁振兴发展最唯美乐章……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省会宁县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由此,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赓续不断、世代相传。

红军会师开启崭新篇章

磅礴大气的钟鼓楼,笔直宽阔的会师大道,古雅壮观的汉唐商业街群,水波粼粼的滨河风情线……展示着红色会宁日新月异的新面貌。会宁是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当时会宁的敌军力量薄弱,仅有甘肃省保安团和县保安队400余人,同时会宁县城靠近黄河,为三军会师后渡过黄河夺取宁夏,巩固和扩大西北抗日根据地提供了便利。毛泽东在陕北保安讨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时讲到,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合是件大事,三大主力会合的地点一定要慎重考虑。当时,周恩来建议放在会宁,这一主张当即得到毛泽东的赞同。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骑兵团一举攻占会宁县城,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10日黄昏,中共中央西北局,红军总司令部、总政治部、总供给部在会宁县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了庆祝三军会师联欢会。红军长征中,先后举行过多次会师,而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是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意义最深远的一次,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

今年以来,会宁县深入挖掘会宁党史和革命斗争史,充分发挥红军会师资源优势,弘扬传承红色基因,创新组织开展一场仪式、一次参观、一场廉政教育、一个主题展览、一堂红色党课、一场红色故事会、一张留影、一次追寻先烈足迹、一次“重走长征路”、一次感悟总结的富有特色的“十个一”党史学习教育实践,让党员干部群众在离历史最近的地方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一河引领筑造绿色梦想

长期以来,包括会宁在内的陇中地区,“苦瘠甲于天下”,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中国成立以来,会宁县干部群众不畏困难,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持续书写了战天斗地的生存史诗。

祖厉河是会宁的母亲河。多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祖厉河河水逐渐干涸,河床支离破碎,防洪能力低下,河道满目疮痍。针对祖厉河流域严重水土流失的状况,会宁县放眼黄河流域,统筹经济与生态、发展与安全,提出“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战略,2011年开始对祖厉河城区段进行规划治理,将其纳入城市升级改造的“组合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三五”以来,以祖厉河生态长廊建设为引领,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全民义务植树和一大批重大生态项目,推动祖厉河全流域综合治理,构建治河保水、治沟保塬、治土保绿的大生态格局。在治理河道的同时,会宁县在城区祖厉河西岸规划建设了汉唐文化休闲商业街,通过招商引资建设10个住宅小区,还同步配套建设生态绿地22.3万平方米,建设了7条路、7座跨河大桥等公共基础设施。

如今,在会宁这片希望的原野上,草木静美、阳光和煦,充满生机。祖厉河区域内90%坡耕地梯田化、60%荒坡林草化,年输沙量减少215万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达到70%以上,县域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盖度分别达到12.68%、56.76%,一座绿色魅力之城正崛起于陇中大地。

项目落地撑起发展脊梁

“没有自来水、没有购物超市,也没有公共交通。”从小居住在北关的人们说起旧城旧貌时感慨万千。但他们明白,这里是自己的家乡,这里承载着一代代会宁人关于城市最初的梦想和最深的渴望。探索、寻觅、转折,一场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运动悄然迸发。会宁县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西城区”的战略思路,通篇布局,高位统筹,打造出了以红色文化为鲜明特征,以历史文化为传统承载,以人文会宁、和谐会宁、魅力会宁、灵动会宁为重要标志的城市规划构想。会宁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开始从图纸走向实践。

今年,会宁围绕“项目建设推进年”活动,共实施35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22.26亿元,涵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社会事业等九大领域。为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会宁对重点项目逐个谋划,全面推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建设制度,持续优化政务环境,开展集中审批、限时审批、容缺审批,最大限度缩流程、减环节、降成本,当好“店小二”、做好“服务员”。

“十三五”以来,会宁谋划实施1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46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5.28亿元;完成一批重大水利、交通、民生工程,切实优化了公共服务;实施一批城市发展和生态改善项目,实现了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繁荣“一座城”的华丽蝶变。

锻造产业凝聚振兴力量

走进中川镇的南峪川万亩蔬菜园施工现场,施工车辆来回穿梭,一座座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中川镇的蔬菜产业种植历史悠久,但长期以来农户单打独斗,没有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相对较低。会宁县引进甘肃会基华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南峪川蔬菜产业园,打造1万亩高标准设施蔬菜基地,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成效。公司负责人曾朝飞介绍:“前期计划投资建造1000座日光温室的产业园,通过统一的布局、质量标准、技术培训、品牌和销售,达到规模性经营目的。”

今年,会宁县还将重点推进两大天然牧场、四大万头牛场、六大生猪养殖场,扶持100个万只肉羊育肥大户、1000个饲养量50头以上基础母牛大户、10000个出栏30头以上育肥生猪大户,培育30家大型草业加工企业、50家大型养殖企业,实现以草带畜、以畜促草、草畜一体化发展,真正实现“大养殖、大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会宁县抓好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工程”的同时,以肉牛、肉羊、生猪、蔬菜四大主导产业为主攻方向,依托上海东方希望、北京雄特牧业等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加快发展生猪养殖产业,着力打造肉牛、肉羊、生猪、蔬菜、林果和现代牧场6个百亿级全产业链,让群众分享更多产业收益,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牛新建 常景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