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咏赞钱塘秋潮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江潮,不知倾倒了多少游人看客。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前后,钱塘江口的海塘上,游客群集,兴致盎然,争睹奇景。

元末明初文学家张以宁有诗云:“山从天目下,潮到富春回。”其实,在富阳也是可以看到涌潮的。9月22日发布的《2021钱塘江潮涌科考报告》,证实了钱塘江涌潮消亡点从原来的闻堰移动到了富阳东洲岛和五丰岛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潮到富春回”!钱塘江涌潮消亡点竟在富阳!

△点击观看昨日涌潮

宋元时

涌潮可以上溯到恩波桥

9月24日(农历八月十八)16时许,东洲街道木桥头村附近江边三三两两地站着一些村民。16时42分,伴随着村民的惊呼声,涌潮如期而至。当涌潮从岛头出现的时候,像一条白色的银线,慢慢逼近。没过一会,从岛另一边回流过来的涌潮也到了,两条白线在江心相遇,碰撞出高耸的白浪,震耳的撞击声瞬间盖过了岸边的惊呼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附近村民陆先生说,“今天的潮水比七月十五大,潮水冲到岸边有3次。”

涌潮快逼近时,站在防洪堤上的洪女士着急地喊她男朋友赶紧上岸,等她男朋友刚爬到一半的时候,潮水携带着泥沙冲上了堤岸。“就差了一点点,幸亏上来了。”洪女士说,他们是外乡人,在这附近打工,今天是头一次看潮水,完全不知道潮水会冲上来,幸亏有当地人提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潮水冲上堤岸

据这一带的老人回忆,直到前些年,当地的一些年轻渔民,会抢在潮水涌来之前,奔跑在潮水尚未冲激到的那片滩涂地上,用鱼兜将潮头上卷晕了的鱼儿敏捷地兜过来,放进自己的篓中

按照历年规律,农历七月至九月间,富春江通常会出现一年中的最大潮差,一般超过两米。富阳水文史上,最大潮差极值为2.77米,出现在1994年8月22日

△2010年9月25日富春江新沙岛岛头

△2013年8月24日富春江渔山段

涌潮能到富阳,古人也多有记载。

据记载,秦始皇南巡至杭州,前往会稽祭奠大禹时,因“水波恶”而无法渡江,不得不西行六十公里,从今富阳境江面较窄的河段过渡。秦时,钱塘江“水波恶”并不能肯定这就是涌潮,但说明水势汹涌渡江难。

到了元代,杨维桢留下“风送江声万里潮”之句,记载的正是富阳一带的涌潮景象。南宋杨万里也曾留下:“海潮也怯桐江净,不遣潮头过富春。”清代陈子澜《恩波桥诗》又有“山水绕城春作涨,江涛入海夜通潮”之言。由此可见,至少在宋元时代,涌潮不仅能够到达杭州,而且还可继续逆流而上,到富阳以上的恩波桥。为了更好地观潮,宋代,富阳石头山(今鹳山)还曾设观涛所,足以说明涌潮是能到富阳的

钱塘江涌潮

总的趋势在逐渐下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钱塘大潮盛景

(来源:央视《新闻直播间》)

据记载,钱塘秋潮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由于潮势最盛位置的变化,人们的观潮点也随之改动。唐宋时候的观潮在杭城一带,从元末起,已呈下移趋势,明末以来,盐官逐渐成为观潮胜地。

“潮到富春回”!钱塘江涌潮消亡点竟在富阳!

△点击观看昨天下沙江堤钱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来源:浙江新闻)

△9月23日,钱塘江潮水冲击堤坝形成巨浪。

(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上世纪60年代后期开展大规模治江围涂以来,杭州以下江道逐渐缩窄。潮波传播远不如过去通畅。上世纪70年代以来,涌潮已无法抵达钱塘江大桥,但在江道刷深畅通时,仍能上溯到闻家堰附近,并继续向上挺进。

△9月23日,钱塘江潮水经过江东大桥。

(新华社记者 江汉/摄)

据此,有关人士推测,因为整个杭州湾的喇叭口形状未变,所以钱塘江潮不会消失。但由于江道的逐年变窄,钱塘潮的交汇点将逐步东移

这个推测也得到了9月22日发布的《2021钱塘江潮涌科考报告》的证实。今年农历七月十八前后,省钱塘江涌潮研究会对涌潮潮景多样性展开现场调研,对涌潮上塘风险点、滩地特征与涌潮潮景的关联性实地考察。

据涌潮科考报告表示,与2010年相比,经现场观测、视频拍摄,钱塘江涌潮起潮点确认在北岸海盐县黄沙坞排涝闸和南岸余姚市新临海浦闸连线以东一带的位置。之后,涌潮历经起潮、发展、衰减三个阶段,一路上溯,行进至杭州市闻堰一带时,涌潮已不破碎,变成波状,直观上涌潮消失,但科考队员在富春江北支五丰岛附近观察到涌潮,直至五丰岛与东洲岛之间消亡,改变了对钱塘江涌潮消亡点的传统认识

农历八月十八

一起来富阳观潮

记者 朱啸尘 文/摄影/视频

编辑 李思思

请分享给更多人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