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了《中国住房报告(2020-2021)》,在这份报告中,回顾了2020年的房地产发展历史,根据现在的各项实际情况,对2021年整体房地产做出了一番预测,社科院认为,2021年房地产总体涨幅在5%左右。

看到这个消息,很多人沸腾了:5%涨幅,那表明今后买房依然有赚头,这个涨幅可远远高于银行5年定存啊(现阶段5年定存最高利率为4·1%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房价均涨5%,买房真的依然有“溢价”空间吗?指闻君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买房能否有溢价值,关键要看3个方面:①这套房子的涨幅,不能看均涨;②资金成本有多高;③房子还能否兑现卖出去。这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房价平均上涨5%,但是这套房子降价10%,那不能说升值了;同样,如果房价上涨5%的同时,资金成本就高达10%,那这套房子最后损失5%;最后则是能否变现,不能兑换为现金货币财富的资产都是“假牙”,如果房子名义上增值了,但是卖不掉、无人按照溢价后的价格购买,那么这套房子并不能说增值。

接下来,咱们举个例子,具体分析:

1、大明购买了一套100万元的房子,按照社科院的预计,在2021年涨幅5%,这是正向增值5万元;

2、根据经济学家梁中华的说法,现阶段综合资金持有成本一般在8%-9%左右。这一点不难理解,如果采用按揭贷款的话,房贷利率普遍为5.88%-6.25%之间,买房还需要各项手续费等大约有2%-2.5%。所以各项资金成本加起来8%并不超预期。

【结果】直观来看,大明这套100万元的房子,在房价年增长5%的情况下,最终的实际收益为100万元+5万元-8万元=97万元。也就是说,大明买的房子不仅没有升值,反而缩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还是理性状态的结论,就2021年的房地产状态来看,其实还有2个问题不得不考虑,第一房价不是均涨状态的,社科院认为平均涨幅5%,但是同时提出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价或进一步下跌,如果买错城市,其实不是损失更多?另外,市场上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所以房价不涨的情况下,大明这套房子其实卖不掉,即便是名义增值了,但实际上财富并没有增加。

以上结论根本就不夸张,经济学家马光远同样对普通人多次强调,马光远说到“今后炒房将成为越来越专业的事情。”一般人根本不可能随便买房子就赚钱,房子能否升值因素太多,城市差异、地域差异、地段差异、楼盘差异等综合诱因都会导致房子升贬值。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手中有钱怎么办?中央要求“过紧日子”。

前段时间,经济日报刊文《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各地※强化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指出,要进一步严格落实中央“过紧日子”要求,各地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去,继续推进强化绩效管理。一位银行行长直言,这个建议不仅对地方城市实用,对于一般人而言,同样具有指导意义,养成良好习惯,不要随便大手大脚,凡事未雨绸缪。银行行长:提前准备,百姓持2样东西不慌。

1、保住身体。

2020年1月份开始,整个人类都在为“共同的对象”奋战,虽然不少地方取得了超前的成就,但是临近年关,很多城市“新迹象”重新复燃。用专家们的一句话说:2020年这一年让我们学会了很多事情,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要对健康问题重新审视和重视起来。

健康很重要?搁在老年人身上体现的最明显,经济学家预计,到十四五中期,我国老年人超过3亿人,本世纪中叶达到4.8亿人,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15.5%。健康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了。

根据智研咨询产业研究机构的预判,2020年的综合健康行业市场总值超过10万亿,GDP贡献比重超过6.5%。接下来的10年里,健康行业仍然是朝阳产业,潜力不小,就拿美国而言,文化水平越高的国家,健康对GDP贡献度越大,美国就达到17.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一份人生计划。

这也是2020年一年的“生活”总结。目前,超过60%的人有“与生俱来的危机感”,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什么样子,但是总有“不可描述的不好感觉”,而在解决策略方面,很多人给出的答案是“要多存钱”。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类似的感觉,这就是“未来的危机感”,他们随时随地在为“不可预测”的未来做好准备,通过拼命工作、使劲赚钱来弥补这种“感觉”带来的不适感。

一份人生保障计划,或许能打消很多人的顾虑,原来一个家庭有一位成员生病了,可能一次性消耗掉家庭20年的存款50万元,但有了保障之后,则随时能用上(当然,永远用不到最佳),未雨绸缪,方可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