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看!那边有一大一小两头江豚并排游动!”9月25日,在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中山码头监测点,顺着天空中盘旋的黑耳鸢向下寻找,不费多大功夫就能观测到“长江微笑精灵”江豚,最近的时候能观测到离岸二三十米的江豚。据考察,今年上半年,南京50余头江豚“原住民”喜添4“丁”,侧面说明江豚数量呈现正增长、长江大保护初见成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南京绿化园林局委托,我们监测发现,在自然环境下,今年上半年长江南京段的50余头‘常住’江豚养育了至少4头小江豚。”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目前长江南京段的江豚种群大约可划分成3个“家族”,今年每个“家族”至少都喜得1头小江豚,其中鼓楼区中山码头观测到两头小江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今年上半年,南京50余头江豚“常住民”喜添4“丁”

近年来,南京绿化园林局在南京浦口区三桥下、鼓楼区中山码头、江宁区新济洲等6个监测点位考察江豚活动情况。今年1月至7月,共监测到江豚1162头次,其中大胜关长江大桥水域监测到的江豚数量较多,日均检测数量超5头次,最多的一天监测到56头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豚的数量不下降已经是一种成功。”姜盟告诉记者,长江“十年禁渔”给江豚种群带来了明显的变化,监测人员惊喜地发现,江豚活动范围扩大,因此南京绿化园林局或将在6个监测点位的基础上再新增若干临时监测点位。此外,江豚离岸的距离也由原来的约200米,拉近到目前的五六十米。

为增进市民的江豚保护意识,南京绿化园林局、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等联合举办“守护江豚之都”系列宣传教育活动。9月25日,今年第一场活动地点在鼓楼区中山码头监测点,保护协会工作人员王世成带队,10组亲子家庭去江边寻找江豚、阅读首部以南京为故事背景的江豚主题绘本《江豚宁宁历险记》、在AR全息投影展厅感受长江“水下世界”……

刚到江边五六分钟,孩子们就非常幸运地遇见江豚,江豚的尾鳍或鳍肢不时露出江面,搅动着江边孩子们的心,在他们心中种下爱护江豚、保护长江的种子。有三两只黑耳鸢盘旋于江面,王世成介绍,黑耳鸢也以鱼类为生,它们的出现说明附近有可供江豚捕食的鱼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江豚,留住长江的微笑”“保护江tún”“我会告诉我的老师同学,我保证”……监测点附近的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的墙上,留下了孩子们说给江豚的话。去年10月31日起,南京长江江豚监测站每周末对市民开放,监测站坐落于南京市鼓楼区江边路,占地面积205.2平方米,是全国首个建在城市中心的江豚科研监测站。

长江江豚是唯一生活于淡水的鼠海豚类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的干流、鄱阳湖和洞庭湖。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杨光主要从事濒危动物生态学、动物遗传资源等研究,他的团队研究发现,过去几十年里,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持续地急剧下降,从2006年的全流域约1800头左右,逐步缩减到约1000头,且分布区和栖息地呈现出高度破碎化趋势。原农业部2016年印发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预测,如果不采取人为干预措施,预测在未来10余年内,长江江豚种群极可能下降到野外灭绝的临界数量。“令人欣慰的是,2017年考察表明,江豚的数量比较稳定,目前下降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杨光说。

交汇点记者 刘春

编辑: 金亦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