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人,开始不敢看体检报告了。

前两天社长看新闻,25岁的杭州姑娘,两年前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结节,一直拖着没复查,结果入职体检时发现结节恶化,幸亏还来得及能靠手术根治。

本以为这类事例应该给这届网友敲响警钟,但评论里点赞更高的声音,还是不敢去医院——

“妈妈劝我不要再抽烟喝酒了,不然体检的时候一定会查出病来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再也没去体检过。”

这样的“鸵鸟”心态,戳中不少人,实在是因为,照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不得病才是最难的:

平日对着电脑工作一整天,根本想不起来喝水散步;

综艺网剧一不小心就刷到凌晨,当然少不了炸鸡奶茶灵魂夜宵;

周末节假日,睡到十二点是基本需求;

偶尔跟朋友小聚,不喝酒怎么能算放松……

长此以往,身体能健康才怪。

社长同几个朋友聊了聊生活里的那些健康挑战,希望能用他们的故事,为大家的身体,敲一记警钟。

三十五岁之后,我这“油腻大叔”的肠胃却油腻不起来了,有时候只是稍微吃点刺激性的东西,就上吐下泻的。

平时这反胃、拉肚子的小病,也不值得请个病假。正好前阵子赶上年度体检,去了趟医院从里到外好好检查了一下。

平常一年也不来趟医院,我还真不知道,现在看病这么麻烦。

挂号这一步就给我难住了,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挂什么科室,好不容易弄明白了再去APP上挂号,发现热门的科室早就名额为0了。

挂完号只能算万里征程第一步,之后到了医院就是无休止地排队,排队缴费排队检查排队取报告,几层楼之间来回转,来来回回转了一整天,我还没弄明白自己身体到底哪出了问题。

后来好容易把一摞“乱码”报告交到医生手里,他说我心脏肠胃肾脏都有点毛病,开了一大堆的药,还嘱咐我定期复查。

我攥着那一大兜子药就苦笑。复查,我也得能按时约上号啊。

钱花了一大笔,手头的工作堆成山,生活方式一点没改,而且这种心率不齐、慢性肠胃炎之类的小病也不好请假,我的助理倒是多了项日常任务——提醒我吃药。

眼看着药片当饭吃,身体却还是不见好。

急得我只能一边薅头发,一边疯狂剁手继续下单:叶绿素、螺旋藻、奶蓟草......

补肝、补肾、补心脏,可是到最后,还是陷入吃药-焦虑-吃药的死循环。

前段时间跟同行聚会还在聊呢,说干我们这行的,没几个身体好的。

我是个编剧,每天至少得对着电脑工作十个小时。

整天高强度敲键盘,腱鞘炎颈椎病都是老毛病,没成想今年还查出来腰间盘突出和坐骨神经痛。

去看医生时,连他都叹口气,说腰椎问题的发病年纪越来越年轻了。

治疗办法也有,无非是做手术,把突出的那块骨头给摘了。可我才三十二,医生都不赞成这种法子,说还是得以调节为主。

于是我下血本买了个按摩椅,强迫自己时不时上去躺十分钟,但这终归是治标不治本。

有时候一个不注意疼起来,躺着站着坐着都难受,只能去床上趴着,动都不能动一下。

讲真,17年刚大学毕业的时候,我真想不到有一天会失眠到这种程度。

曾经大学舍友五排开黑,我连耳塞都不用戴就能安然入睡。

但这几年我在一家外企做Marketing,四处出差结果现在认床严重,最开始还只是在酒店里难以入眠,后来即便是回了家也常常睡不着,一周吃完一整瓶褪黑素还是睁眼到天明。

医院诊断我是神经衰弱,就算是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这种病不但没有特效药,医生也只能勉强给我开几粒安眠药,算是“治疗”。

失眠的副作用太大了,皮肤变差、精神萎靡都是小事了,上个月我从梦里惊醒之后心脏狂跳不止,那一瞬间我脑子里闪过各种猝死新闻,真担心下一刻就发生在自己头上。

太累了,我就想睡个好觉,怎么这么难啊。

诊断出糖尿病的时候,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晚上的应酬推了。

助理还问我怎么回事儿,我说:以后要喝酒得先打针了。他立马懂了。

今年正好第三个本命年,我本来觉得自己挺年轻呢,但身体已经有点吃不住了。

我是做公关的,常年应酬,作息也不规律,这样想想,得了糖尿病也不能算意外。

好在还是早期,如果好好遵照医嘱调节,应该不会有啥并发症,但是每个月拿着那一堆药和针头回家的时候,我还是挺抓狂的。

糖尿病一天至少得打四回针,一日三餐顿顿不能少,晚上八九点还得再打一针。

没办法,我现在过上了背药上班的日子,回回吃饭前先去厕所里给自己来一下,然后掐着表吃饭。这种慢性病,最重要的是自己调整,还得定期复查。

但大城市约医生太难了,有时候碰上些急性的情况,就只能自己上网查症状,把我都快整自闭了。

自己的健康问题都是小事儿了,相比起来,我还是更担心我爸一点。

他老人家今年七十大寿,我跟他提了八百次来跟我们一块儿住,他都不肯,说老家人好地也好,大城市住不习惯。

自从19年我妈走了之后,我爸就好像被人抽走了什么东西似的,干啥都没有精神。

今年,他愈发不爱说话,懒得动弹。

有时候打电话问他吃了什么,他支支吾吾地讲不出来。我一猜就知道,无非是隔夜饭,或者一把面条。

我着急啊,可之前请保姆被他赶走了,说一把年纪让人看笑话,可他自己又不注意身体。

年初查出来冠心病,我给他买多少补品、买什么监测仪都没用。我们不在身边,他自然是得过且过。

有时候我真想把工作室关了直接回老家去,可是手底下还有一群人要养呢,孩子也还在念高中。

正应了那句,忠孝难两全。

有时候夜里做噩梦,醒来我就赶紧给我爸打电话,听着他好好的我才能喘口气。

但是我爸一天没健健康康的,我就得一直提心吊胆下去。

婆婆刚刚打电话来,说小宝又哭了快两小时,可能是犯肠绞痛了。

听着小宝哭声我心都揪成一团了,但那边宣发催了好几次,让我赶紧出热点,没办法,擦把脸回去继续盯节目,眼眶都泛酸。

我是个综艺节目的编导,热点每天更新,做节目的就必须实时跟进。生完小宝两个月,我就马不停蹄赶回公司开了新项目。

工作太忙,只能高价请月嫂。

但月嫂和婆婆俩人老有分歧,再加上我怀孕时身体不好,小宝出生之后总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感冒反反复复,平时也总吐奶。

可是能怎么办?我别说请假,能在天黑前下班都谢天谢地了。

说真的,让两个五六十岁的老人去医院挂号排队也太难为她们了。

眼看小宝下个月就半岁了,但跟别家四五个月的孩子比起来,胳膊足足细了两圈,我真是心疼又自责。

END

北大的校长蔡元培曾说过:“有健全之身体,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

对于衣食住行都有保障的“新中产”家庭来说,最大的追求就是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健康,才是一切美好生活的基础。

《2020年中国人健康状况报告》显示,全国仅有2%的人身体健康指数达到理想状态,而83.4%的国人身体则令人担忧,健康指数连正常标准的30%都达不到。

快节奏工作生活的都市,更成了疾病年轻化、慢性病职业化的重灾区。

不仅如此,“新中产们”作为家庭的中坚力量,老人和小孩的健康也成为了他们的焦虑来源。

抵御自身疾病风险,保障父母养老健康,护佑孩子平安成长.......这些日常生活中最基础的需求,时刻提醒着人们不断升级健康意识和健康保障。

所以,针对挂号就医难、健康隐患重、慢病危害大等痛点问题,中国平安提出了“一张保单配一位家庭医生”的理念,为“稳稳的幸福”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平安是亘古不变的追求

中国平安整合了3.8万外部合作医生资源,有效管理客户健康需求,并根据客户实际健康情况定制专属健康档案。此外,平安还贴心提供7x24小时的全天候远程诊疗服务,并配有专业团队提供线下导医服务,打通线上预约挂号协助到线下就诊住院、康复护理的就医服务全流程,有效节省“新中产们”的宝贵时间。“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计划”为每位客户配备专业家庭医生,并提供健康、亚健康、疾病、慢病,四大健康场景服务,让客户省心、省时又省钱。

健康有爱护,看病有呵护,治疗有保护。

保险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来不可知的担当。每一张保单,都凝聚着一个家庭彼此的爱、信任与责任,一张保单,也传递着爱的温暖:

即便与父母远隔千里,也能时刻掌握他们的健康数据,将大病重病扼杀在摇篮;即便无法时刻陪伴孩子,也能拥有最专业的健康指导,引领孩子平安成长;即便自身工作忙碌,也能拥有专属家庭医生,在7x24小时的安心陪伴下开启健康生活模式。

这一次,有健康,更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