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盟友背后捅刀子取得的战绩实在没什么好夸赞的,也不符合古人的价值观。白衣渡江,杀死关羽的战绩放在历史上哪个时代都非常辉煌,足够一个将领吹一辈子,也足以名垂青史光照古今了。可是这件事唯独放在三国吕蒙身上就不行了。毕竟当时孙权和刘备还是盟友,孙刘联盟并没有正式宣告破裂。

吕蒙就不宣而战偷袭了荆州,关羽腹背受敌,最后败走麦城。吕蒙刚刚打下荆州,也一命呜呼了。兵不血刃拿下荆州,将伤亡降到最低,将成本降到最低,最后让关羽败走麦城,吕蒙的确是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吕蒙的做法背信弃义,太急功近利了,不值得效仿。孙刘两家之间在赤壁大战后,各自之间矛盾分歧很大,但是双方还没有彻底决裂。这才是吕蒙偷袭荆州成功的关键,加上他还有趁人之危的嫌疑,他的胜利建立在关羽一人独占曹魏大半名将围攻的背景下。

如果当面锣对面鼓真刀真枪地跟关羽干,吕蒙未必是关羽的对手。尤其是吕蒙在淮南一线正面对敌曹魏防线,丝毫没有方法破防,讨不到一点便宜。

靠着背叛盟友建立功勋,靠着趁人之危取得胜利,正面迎敌却惨遭失败,这就是吕蒙的军事能力。史学家也好,军事家也罢,都能看出吕蒙的军事才能不咋地。偷袭虽然是军事上常用的手段,可是古代战争中最常见还是正面对敌。

偷袭的条件很高,比如吕蒙攻打荆州的前提,就是孙刘还是盟友,关羽在攻打曹魏,荆州空虚,糜芳开城投降等。稍有不慎就功亏一篑。可是战场上瞬息万变,怎么可能每次都有这样的好事情,正面对敌如果打不赢,偷袭的条件又没有,难不成还不打仗了。这就是吕蒙的短板,不擅长正面进攻。

关键是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斩杀关羽的战绩是有水分的,并不是实打实的战绩。

吕蒙白衣渡江也好,欺骗关羽也好,用尽了智谋,可是到头来吕蒙拿下荆州却建立在糜芳投降的基础上。吕蒙到了荆州,荆州守将南郡太守糜芳没有抵抗,反而开城投降了。这就好比一个剑客苦练几十年,遍访名山大川,学好了本事,剑术高超,出神入化。

他准备和天下第一高手对决,没想到最后,剑客连剑都没有出鞘,高手认输了不打了,愿意将天下第一的名头让给剑客。剑客由此得了天下第一的名头,可是没人会说剑客的剑术天下第一,因为他并没有用剑术打败高手。

吕蒙也是这种情况,事先准备非常充分,各种谋略计策都安排好了,糜芳投降认输,他的计策谋略的效果就打了折扣。尤其是斩杀关羽这件事上,历史记载是孙权所为。吕蒙刚打下荆州就病倒了,当时关羽还没有战败。

而吕蒙已经无法指挥作战,是孙权亲自来到荆州,指挥军队和关羽作战,最后关羽败走麦城,被孙权斩杀。《三国志》: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本来吕蒙没有病重的话,孙权是不用亲自来前线的。吕蒙的病突然发作,没过几天就去世了。恰恰是吕蒙的病拖累了他,如果他能坚持一下,将关羽斩杀,那么吕蒙的名气必然大。只是他没那么好运,斩杀关羽这么大的功劳最后被别人取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孙权的畏首畏尾,首鼠两端,投降曹魏,直接拉低了攻打荆州的成绩。

吕蒙攻下荆州,东吴斩杀关羽,这本来值得庆贺的事,也是声威大壮的事情。孙权撕破了孙刘联盟的最后一层窗户,又夺取荆州,斩杀关羽,刘备岂能善罢甘休。

孙权事后怕了,害怕刘备攻打东吴,于是将关羽的首级送给了曹操,对曹操俯首称臣,劝曹操当皇帝,企图转移矛盾,嫁祸曹魏。不过曹操也看出了孙权的小心思,反而给关羽以王侯之礼下葬。

孙权背叛盟友,趁人之危,却敢做不敢当。曹丕篡汉称帝后,孙权向曹丕称臣纳贡,曹魏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这样一来二去,吕蒙攻下荆州的分直接被拉低了。哪有打了胜仗还投降的,给别人称臣纳贡的。

吕蒙恰恰是攻打荆州的主将,孙权的行为直接影响了主将吕蒙的战绩。吕蒙攻打荆州,从大义的角度讲,是背信弃义,背叛盟友,不值得夸赞;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丝毫没有发挥军事谋略的水平,不值得效仿;从气势上来说,打了胜仗就投降,没有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