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家庭文化熏陶中,孩子就能够唤醒自身潜藏的天赋与力量,开拓出充实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李志欣 北京市育英学校副校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

自从“双减”政策重锤落地以来,我听到了来自学生、家长和教师的不同声音。多数学生认为“双减”政策很好,可以在学校高效率地完成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志趣,参加丰富多彩的课程学习;家长更多的反应是,在此情况下对孩子的学习质量和学业情况不好把握,不放心导致焦虑和彷徨。

“双减”让教育回归本原,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应该思考和重建各自符合规律的育人方式。从近期整体社会反映与学校具体实践看,学校教育调整得很快,明显不适应的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回归育人常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道:“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甚至患上焦虑症,其根源大多来自家庭环境,来自父母的不良习惯与焦虑情绪的影响。孩子的教育,需要多方面通力配合,从一点一滴处做起,需要父母把最美好的东西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身边,需要父母与自己的儿女分享自己的成就。而非千方百计让孩子进课后辅导班,赢得一时的高分数,却忘记了培养他们的勤奋、专注,做身心健康的人。

生活中,很多家庭可能都经历过这种场景,当你一想张口说话,孩子就会马上说,“别说了,我知道你说啥。”感觉父母好像被孩子都看透了,孩子很讨厌父母的不厌其烦的空头说教。其实,这个壳就是“虚伪”,孩子最讨厌成人世界的虚伪;而柔软恰是“真实”,不管我们从事何种工作,无论贫困还是富有,都应该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做事做人的真实,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是恰到好处的平衡,展示自己美好、真实的一面,而非一副“全然忘我”“我的世界只有你”的悲壮。要留给孩子辨别的机遇,尊重孩子的观点与选择。父母与孩子共同用力珍惜,积极生活,只有如此,孩子才会真正懂得爱与尊重。

在此,我建议每个家庭有勇气重新设计美好的家庭生活,把家庭空间打造成有生命气息的“学习型”空间,赋能每个人构建高效能学习空间文化,生成终身学习的共同价值观,以此为载体,让孩子耳濡目染良好的家风与家训。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是一个有自己信念的空间,与家人共同发现每日生活中的美的因素,静静地思考这间屋子主人的生活,把对未来所期待的生活智慧整理应用在当下。书房的角落、客厅的沙发、墙上的作品……空间可以凝聚人心,温暖赋能,可以营造独特美好的时刻,承载精神层面的无穷无尽的能量。重新梳理家庭环境的功能模式,开启新的家庭生活模式,重塑家庭组织文化,共创“美好生活策略”。在这样的家庭文化熏陶中,孩子就能够唤醒自身潜藏的天赋与力量,开拓出充实而精彩的人生之路,去想办法解决未来可能遇到的诸多难题。

学校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教育都可以有一定办法予以规范管理,但是鉴于家庭的散落和家庭教育功能的不确定性,“双减”政策是否持续发挥最佳效益、是否取得决定性成功,最关键的要素是重塑家庭组织文化、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设计美好的家庭生活。这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