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经孕育了伟大的中华文明,毛主席对于黄河一直有一种特殊的情感。

1936年2月,毛主席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队,当队伍在一个雪夜里穿过阎锡山晋军的封锁线后,踏着雪沿着山路行进,最后顺利到达了山西石楼县的留村,面对着白雪皑皑的吕梁山,毛主席诗意大发,挥毫写下了不朽诗篇《沁园春·雪》。其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提到的就是黄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唯独不可以藐视黄河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毛主席看着黄河曾深情地说:“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啊!莫说五千年的历史,就说现在,没有黄河天险,恐怕我们在延安还待不了这么久。”

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来到了陕北吴堡县的川口镇,准备离开工作和战斗十三年之久的陕北,毛主席站在黄河岸边矗立良久,自言自语地说:“这个世界上什么都可以藐视,就是不可以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中华民族!”

话音刚落,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叶子龙拿起相机打算给毛主席拍照,谁知道毛主席一摆手:“莫要给我拍照了,子龙,我们这次过去,争取不再回来,事不过三嘛!”

就在这时,渡船早已备好,毛主席上船坐稳后,老船工一声号子过后,岸上的船工解开缆绳,木船缓缓离开岸边。

毛主席坐在东渡的木船上,看着包着白羊肚手巾的船工们,在初春的料峭中,光着膀子在河水中拉着纤绳,喊着悠远有力的号子,毛主席和身边说:“你们看到了吗?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毛主席在船上问身边的警卫员说:“你们大家谁敢横渡黄河?”

警卫员们七嘴八舌地说道:“主席,我当年给彭老总送信的时候游过一次黄河。”

“我在黄河水浅的时候游过”

“你这算什么,有一次黄河涨水,我也游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开着玩笑说道:“要不我们现在从船上跳下去,游过去吧,看谁游得快。”

听到毛主席的话语,卫士们都吓坏了,一个个吃惊的看着毛主席说:“主席,现在黄河刚刚开河,还有很多冰块,怎么能下水呢?”

毛主席笑了笑说:“与天奋斗,其乐无穷嘛!”

等到渡过黄河来到山西地界之后,毛主席和叶子龙说:“子龙,我们还是照张相,留个纪念吧。”

于是,叶子龙拿出相机以黄河西岸为背景为毛主席拍了几张照片。

毛主席:黄河对于中国太重要了

建国后,在毛主席的亲自部署下,淮河治理、荆江分洪、官厅水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纷纷上马,但是在毛主席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情愫,那就是黄河。

在延安的时候,他曾经和美国记者斯诺进行了多次长谈,有一次斯诺问毛主席:“您如果有一天,不再担任党的主席,您最想去做哪些事情?”

毛主席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如果有一天真的闲了下来,我愿意骑着马沿着黄河流域考察一番,因为黄河对于中国来说太重要了。”

在毛主席的心中,黄河从来都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它虽然是有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称,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但是这也是悬在华北平原和中原大地上的一把“达摩利斯之剑”,千百年来为黄河沿岸的老百姓带来了多少苦难。

黄河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古宗列曲发源,穿过一系列的峡谷险滩来到了内蒙河套地区,因为有了黄河的滋养,河套地区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但是黄河来到山西的河曲县的时候,竟然再次拐了一个将近90°的大弯,一路南下,将千里黄土高原分成两半,左岸为山西,右岸为陕西,形成了长达725公里的晋陕峡谷,而黄河也在这里有着607米的落差,因为有这样的落差造就了黄河上唯一的瀑布——壶口瀑布。

当黄河来到晋陕峡谷的龙门口后,再次拐了一个90°的弯,一路向东穿过中条山和崤山最后来到了河南郑州的桃花峪。

黄河来到了桃花峪之后,再也没有峡谷山脉的束缚,可以自由的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彻底的放飞自我,野蛮生长。

从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传说中,一直到1938年蒋介石为了拖住日寇的侵略脚步,悍然炸开花园口大堤的上千年间,这条东方巨龙在华北平原大大小小的改道竟然多达26次,最北面曾穿过济南和冀中平原,一路北上从天津入渤海;最南曾经穿过兰考、曹县、徐州夺取淮河的出海口在苏北汇入黄海,历史上称为“黄河夺淮”。

凡是黄河所经之处,都被冠以一个熟悉的名称“黄泛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上百万公里黄泛区生活的老百姓来说,改道是百年一遇的灾难,而决堤则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根据历史记载,在过去的两年多年里,黄河下游有明确的记载的决堤将近一千六百次之多,平均三年之内必然决堤两次,黄水滔天,房屋尽吞,良田尽毁,这是黄河决堤千里蔓延的景象。

当黄河岸边的农民看着自己辛苦耕作的田地顷刻间被汹涌的黄河吞噬,他们一夜之间变成了无家可归,衣食无靠的灾民,倘若是古代的官府救灾不力,灾民就会变成流民,流民会继续发展成饥民,饥民最终必然产生出暴民,暴民越来越多,则会进一步威胁到统治。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善治国者都必先治理黄河,所谓“黄河宁,天下平”

毛主席首次来到黄河岸边,沉思良久

因为黄河在中国的重要性,所以毛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就是前往黄河进行考察。

1952年10月,伴随着新中国建设稳步发展,抗美援朝战局逐渐趋于明朗,中央政治局考虑到毛主席从49年3月从西柏坡进入北平以来一直为了新中国建立和建设投入了大量精力,建议毛主席休息一段时间,毛主席也采纳了这一建议。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毛主席却申请利用这段时间去黄河进行考察,这一申请提交到中央政治局后,得到了许多同志的反对。他们主要担心毛主席已经年近六十,身体和精力大不如前,再加上黄河水情复杂,涉及面广,无疑是对毛主席的身体是一大考验。

除此之外,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还考虑不到,虽然已经建国3年多,国内局势相对稳定,但当初潜伏下来的敌特分子尚未全部肃清,他们考虑到如果毛主席在考察途中遇到危险,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毛主席十分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他作为共和国的主席,党的主席,使命和责任不能让他停下前进的脚步,为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民,黄河的问题到了不能不解决的地步。

于是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耐心地说服了各位同志,制定了详实的计划和考察路线,他决定从黄河下游的山东济南开始,然后从徐州进入河南境内,沿着兰封县和考城县然后到开封、郑州、最后从安阳返回北京。这条路线也是自古以来黄河水患最为严重的地区,毛主席做出这个计划应该是下了很长时间才确定下来的。

1952年10月25日毛主席乘专列前往济南,跟随毛主席视察黄河的人员有中办主任杨尚昆,公安部部长罗瑞卿,铁道部部长滕代远,一机部部长黄敬,轻工部部长李烛尘和公安部第八局副局长汪东兴以及身边的几位警卫人员。

有些人可能会有疑问,去考察黄河为什么不带一些水利专家呢?

因为毛主席考虑到水利部的专家,也不完全了解黄河的真实情况,于是采用了前往实地与当地的水利专家进行咨询,这样可以真实有效的了解到黄河水利真实情况的同时也免去了许多人舟车劳顿的辛苦。

当毛主席的专列在华北大地上飞驰,毛主席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的风景思绪万千,26日清晨,当专列临近济南城的时候,毛主席看着窗外的黄河紧紧地贴着济南城一路往东静静地流淌着,他忽然发现了一丝异样。

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我怎么觉得黄河比济南城要高一些呢?你们发现了么?”

当身边的工作人员仔细观察过后回复道:“主席,真的诶,黄河比济南城高。”

听到工作人员的确认,毛主席的脸色忽然变得沉重而且严肃,觉得黄河之行的第一站就让自己意识到了这条大河隐藏的危机。

到达济南之后,毛主席稍稍休息了一下,就迫不及待地和随行人员一起,商量在济南的行程。

10月27日,毛主席和杨尚昆、罗瑞卿、黄敬等随行人员和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领导干部一起,前往黄河济南段进行考察,毛主席站在黄河大坝上,静静地凝视着奔腾东流的黄河水,一句话也没有说。

毛主席看了很久之后,转身向陪同考察的山东省的领导干部问:“这里的黄河要高出济南城多少?”

山东省的领导干部说:“黄河济南段水位高出济南城六到七米”

毛主席听到后,证实了自己昨天的发现,心情沉重地说:“昨天我来的路上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你们一定要把这里的大坝修好,修牢固,千万不能出事,绝对不能让黄河水漫出来淹了济南城。”

许世友问岸边的毛主席:“主席您在想什么?”

当天下午,毛主席在参观完大明湖之后,毛主席提出了去泺口大坝考察的要求,在参观洛口大坝之前,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也及时赶到,和毛主席一同上了车。

毛主席问许世友:“世友同志,你知道这里为什么叫泺口吗?”

许世友惭愧的说道:“主席,我许世友没有读过多少书,这个还真不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笑了笑说道:“这个泺口,也叫洛口,泺和洛通用,湖水的意思,泺口在黄河的南岸,济南的北面,济南城里的泺水从这里汇入黄河。”

说完之后,许世友连连称赞:“主席,您记忆力真好”

汽车行驶到泺口大坝下之后,毛主席一行缓步登上大坝,远眺滚滚黄河,并且仔细观察了泺水入黄的情况,当地一位干部详细地给毛主席介绍泺口的情况。

毛主席指着一片盐碱地问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当地干部回答道:“这是因为黄河在济南是悬河,再加上小清河多年未能疏通,以至于到了汛期南部的山洪下泄,小清河排泄不及顶托倒灌,让这十几万亩的土地质量越来越差。解放前还有一首歌谣说这是一片盐碱地。”

毛主席问道:“什么样的歌谣,说来听听”

当地干部说:“春天一片霜,夏天明光光。豆子不结荚,地瓜不爬秧。”

毛主席听到之后,说:“黄患,把这里的老百姓,搞得太苦了!”

然后毛主席面向泺口,望着黄河陷入了沉思。

一旁的许世友见毛主席脸色凝重,便走近问道:“主席,您在想什么?”

毛主席说:“我在想,在过去这么多年都没有堵住这个决口,给山东人民造成如此大的困难,当初是国民党政府只顾自己的利益,无法将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现在我们成立了新中国,我们共产党人一直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我们一定要治理好黄河,把眼前的黄河引出去,让这十几万亩的盐碱地变成水田,修建一些水浇地,让这里的老百姓不光是可以吃到玉米,地瓜,也可以吃上大米。”

许世友听到毛主席的话后,兴奋地说:“这样最好了”

毛主席深入群众,了解真实情况

1952年10月27日,毛主席结束了济南的考察,乘坐专列来到了河南省当时最贫困的几个县也是深受“黄患”荼毒的最严重的几个县当中的兰封县。

毛主席考虑到兰封县实际情况,接待自己这一行人会给当地带来不小的麻烦,所以他到达兰封车站的时候没有下车,就在这里听取了开封地区和兰封县有关部门的汇报,然后就黄河治理的问题详细地询问了当地干部,一同制定了一套治理黄河的方案来。

30日上午,毛主席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等人的陪同下前往黄河故道进行考察,在车上毛主席问王化云:“王主任,请问一下你的名字怎么写啊。”

王化云把自己的名字给毛主席解释以后,毛主席幽默的说:“依我看啊,半年化云,半年化雨就好咯。”

当毛主席来到兰封县的东坝头之后,他问道:“王主任,你是黄河水利委员会的一把手,也是有名的水利学家,你对今后治理黄河有什么想法呢?”

王化云说:“主席,为了解决洪水对黄河下游上亿人民的威胁,我们正在研究制定修建邙山水库和三门峡水库的规划。”

毛主席听到之后十分欣慰:“这个大水库一修啊,既可以解决黄河水患,还可以灌溉,发电,有百利而无一害。”

第二天的清晨,毛主席饶有兴趣地走下专列,在铁路路基上活动着身体,看到叶子龙也走下了列车便和他说:“子龙,和我走走,我们去那边看看。”

毛主席大步流星的在乡间的土路上走着,叶子龙在后面紧紧跟随,毛主席边走边说:“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穷地方,穷是穷,和陕北一样,起码陕北有地种,有窑洞住,这里可不行,地里不打粮食,而且黄河一旦决口,农民一年的心血就没了,这里的农民比陕北的农民还要苦啊!现在解放也三年多了,他们不知道生活得怎么样呢?”

说着说着毛主席来到了一个路边的打谷场,当地一老一少两位农民正在掀开盖在玉米堆上的席片。毛主席顺着小路向哪里走去,忽然一脚踩在了路边的牛粪上,毛主席笑了笑说“不小心,不小心啊”,说着然后把鞋底的牛粪一点点的抹在了田里,然后在田埂上蹭了几下。

许多年后,叶子龙回忆说:毛主席最开心的一笑,是踩到牛粪上那一刻。

两位农民看着一个像干部一样的人走进打谷场,便停下了手中的活计,毛主席问道:“老乡,这里叫什么名字啊。”

那个老农说:“这里啊,叫许贡庄”

毛主席接着问:“现在你们的收成怎么样,打的粮食够吃么?日子过得和解放前相比怎么样?”

老农说:“托共产党,毛主席的福啊,解放以后我们的收成越来越好了。”

毛主席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毛主席随后走近村子里,实地了解了当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情况后,在王化云的陪同下来到开封黄河柳园口,他走上大堤无限感慨的说:“这就是悬河啊,李白曾经说过‘黄河之水天上来’,我真的想骑上一头毛驴,从黄河的源头一直走到黄河的入海口,我要仔仔细细地看看黄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毛主席的一生说过无数气势磅礴的话语,但是面对黄河,他表现出了平生少有的谨慎和敬畏,他握着王化云的手说“你们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解决了黄河的问题,我们大家都能睡个好觉了。”

毛主席在随后的几天里来到郑州和安阳进行考察,还登上了引黄灌溉大闸亲自摇动阀门放水。

1952年11月2日,毛主席的专列一路北上,一天之后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之后,毛主席一直没有忘记黄河的治理工作。

1953年2月,毛主席在南下的专列上,听取了王化云对三门峡水库建设的问题和南水北调的想法进行的汇报,毛主席听取王化云的汇报后高兴地说:“现在革命成功了,事情好办了,我们过去不能解决黄河的问题,现在可以解决了。”

在后续的几年当中,毛主席每年都会听取黄河治理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关于黄河治理的汇报。

1959年9月21日,毛主席再次来到了济南泺口大坝视察黄河,毛主席在大坝上和山东省委书记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人都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这个人就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全国大江大河我都游过了,我还没有游过黄河呢!我明年夏天有机会的话,一定要来济南横渡黄河。”

但是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毛主席的这一愿望一直没有实现,这对于酷爱游泳的毛主席和黄河来说,都是一种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