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869字,阅读时间约为4分钟父母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孩子变得优秀,以后能“成龙、成凤”。这个愿望的达成,离不开从小到大的培养和教育。其中更离不开自律,这种能力是孩子生长的一种内在动力,也是一种管理能力。拥有良好的自律性,才会离成功更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生活在社会上是受到一些规则制约的。这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也是一种自律。邻居家的孙女乐乐,很聪明也很开朗,可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总是需要父母催了又催,即便是这样完成的也会很耗时费力,让亲子关系一次次受到冲击。

01

什么是真正的“自律”

“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具体就是指约束自己一言一行。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它是不可缺少的人格力量,也是一种自省的能力。

“自律”是指自己没有外界的人为监督就完成一件事情的一个过程,一种行为。不受外界的约束和情感的支配,需要用自己的意志来坚持完成的一种行为准则。

02

“自律”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自律”对孩子来说很重要,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特别当孩子出现厌学、磨蹭的时候。但是自律能带给孩子什么却少有了解。

第一种、自律能让孩子规则性更强

自律性强的孩子,他们的规则意识会更强。规矩是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的。只有自律的孩子,才会有规矩。

从自身文明礼仪,到长大后的人际交往,甚至是事业。都离不开规则,规则是行为准则,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种、自律利于提升自己的能力

自律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孩子小的时候认知能力和自控力都很差。通过自律的建立可以让孩子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依据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孩子自我的发展。

第三种、自律可以让孩子拥有足够的自信

自律的孩子从自信的提升上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想要做到自律就要坚持,坚持的动力可以帮助孩子把事情做好,有始有终。这都跟自律分不开。

03

想要让孩子“自律”父母该如何做?

培养自律的孩子,不是简单的靠说说,或者生硬逼迫就能达到的。用科学的方式,有方法循序渐进才能让孩子变成自律的人。

第一步、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父母在培养孩子自律的时候,要先改变自身。让自己变成自律的人,孩子也会受到父母影响,试着模仿父母的样子也变得自律起来。

如果说父母都不自律,孩子会觉得凭什么去要求他们自律,内心也会不平衡,自律是无法培养和建立的。

第二步、满足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当的爱

孩子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需求,做为父母要学会适当的满足他们的需求,不要总是一味的拒绝和否定。用温柔的态度去教育孩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奖惩分明。

该承担的后果让孩子去承担,懂得合理惩罚,让他们没明白做错事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当孩子有所改变,就要第一时间给予鼓励,满足他们的被认可感。自律性也会慢慢地变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步、教会孩子懂得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

在生活中,孩子不自律是因为缺乏自律性。提升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调节的能力。不要总是催促、包办,让孩子的能动性和自立性受到影响。适当的放手,给孩子成长和动手的机会。

改变催促、指责、大喊大叫的方式,让孩子从内心滋生学习的愿望。帮助孩子树立规则,和他们一起制定,并且注重落地实施。实施中同孩子一起去做,共同进退,方便孩子自我意识的提升,自律性的建立。

第四步、使用一些方法和技巧提升孩子的自律

培养自律的孩子,是需要一些技巧。掌握这些技巧,自律性则更好培养和建立。比如可以使用一些奖励机制、光荣榜、自律表等。这些看似很简单的东西,却被孩子看得很重。

就像幼儿园老师奖励的一朵小红花,很多孩子都会舍不得摘下来。所以和孩子一起商讨每天坚持的一些好习惯,记录每天的点滴,慢慢地形成自律性。

第五步、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延迟满足

对待孩子的需求时,不要总是无底线的满足。在适当时候懂得拒绝,用这样的方式达到延迟满足的目的,也能在无形中提升孩子自我控制的能力,自律性慢慢渗透到孩子行为中。

第六步、学会自我管理时间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就要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不光管理自己的行为,也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要先说清楚规则,然后再去让孩子做。

通过这样的方式,树立时间观念,也能改变孩子拖拉磨蹭的坏习惯。在和他们建立规则的时候,要同孩子一起协商制定每件事情需要完成的时间,而不是由家长单方面制定,这样孩子实施落地更容易。也能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育儿小树寄语:

自律是孩子成长道路上不能缺少的一种能力,缺少这种能力会让父母极为头疼,没有规则不懂得受约束。在有着行为准则的社会中是很难有好的发展的。

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以身作则,建立规则意识,注重养成。适当拒绝,合理的满足。教会孩子自我控制和管理,自律性则会因此而产生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