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4日,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蓝贝海洋科学中心迎来了一批重要客人。他们来自自然资源部、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部门和高校院所,在解说员引领下,参观了海洋产业从“挂子网”到“智能化生态深海网”的变化历程,感叹我市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环翠区远遥浅海科技湾区蓝贝海洋科技展览中心外,工人正在加紧施工。本报记者 朱春晓 摄

“行业大咖”齐聚威海只为共同见证一件事:自然资源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协议签约。升级为“部省共建”后,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字号”海洋综合试验场,迎来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威海)分为海上试验区、岛基试验区、岸基保障区3部分,可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开展海洋仪器装备、波浪能和潮流能发电装置比例样机试验测试提供良好的海洋环境条件。威海何以成为“全国首个”“国字号”海洋综合试验场落户地?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主任韩家新称赞说:“这里拥有全国独有、得天独厚的‘海、陆、岛’资源,集中集聚的创新资源,系统完善的服务保障,具备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综合试验场的基础条件。”

奔着“世界一流”,我市集中力量,把试验场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发展的先导基地,以此为核心打造远遥浅海科技湾区。与此同时,我市把试验场作为龙头引领,整合以威海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的海洋生物产业引领区、以蓝色碳谷为核心的海洋新经济先导区,全域建设国际海洋科技城,着力以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型国际海洋强市。

搭上海洋科技城的快车,一系列企业因此受益。智真海洋科技就是其中受益企业之一。“落户远遥浅海科技湾区后,我们的研发进程缩短,重点产品水下智能清洗机器人已经研发到第四代,速度超出我们的计划。”智真海洋科技总经理韩锦亮说,“这里开展近海实验非常便利,政府的服务也很贴心,我们从哈尔滨‘搬家’到威海,这个决定非常正确。”

本次试验场进一步上升为“部省共建”的重大工程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将进一步向我市倾斜和集中。以此为契机,我市将加快整合海洋创新资源,构建“技术研发、测试试验、成果转化、产品孵化、检验检测”于一体的海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这个国家级试验场对于我们在海洋信息技术方面开展近海实验提供了便利条件,作为科研人员,我们对威海充满了期待。”中科院软件所天基综合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关朝阳表示,计划与威海在海洋信息技术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推动近海特种装备的研发和标准制定等工作实现新突破。

在未来机器人相关负责人姜立斌看来,此次“升级”将拉动全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企业产品的海试费用达上百万元甚至更多,有了这个综合试验场,我们可以使用公共的场地、设备,节省大量经费,拿出更多资金投入研发。”姜立斌说。

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一子落准”,国际海洋科技城“全盘皆活”。我市已把科技作为贯穿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轴主线,计划到2025年,全市涉海高新技术企业增长60%,总数超过300家;省级以上涉海创新平台增长45%,总数超过200个;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75%;海洋生产总值占比超过40%。“我们将借助国家级资源,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等产业生态,培育海洋经济新动能,带动海洋强市建设新突破。”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zhuan发让更多人知道~~

签审:刘倩倩

审核:张晓琳

编辑:张晓凤

文字记者: 孙艺嘉

|声明:原创作品|

版权归威海日报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