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张文宏有新任命了,任务和责任更重了》,下面是文章内的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截图显示,张文宏医生的职务是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

张医生这是升迁了吗?这可是大新闻啊,小编赶紧搜索了一下。

据百度百科显示,张文宏,男, 1969年8月出生,浙江瑞安人。长期从事感染病与肝病专业的临床研究。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党支部书记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内科学系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上海市传染病与生物安全应急响应重点实验室主任。

最近的一篇相关报道来源于9月12日的澎湃新闻:9月10日,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应邀出席上科大大道书院首届迎新会并发言。

百度百科显示张文宏确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

那么,这个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

资料显示,国家医学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依托高水平医院设置的国家级医学中心,旨在打造医学高地,提升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截至2021年4月,全国已设置10个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即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今年6月份,有媒体在报道张文宏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第二届大会时,便为他冠以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的前缀。

恭喜张医生。

他和上海的努力终被看到!

自疫情发生以来,无论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在反复强调一个概念——上海经验。

这个经验日前被高度肯定了。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9月17-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在上海举办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

会议强调,建党100周年之际,在上海召开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研讨会,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各地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刻认识学习上海等地经验的重要现实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全面提升疫情防控科学精准水平。要准确把握学习上海等地经验的方向和内容,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从严从实落实外防输入、早期发现、定点医院设置和院感防控等措施,提升疫情防范和早期发现能力,力争疫情少发生;从细从实做好突发疫情处置准备,加强流调队伍、核酸检测能力、隔离点等建设,一旦发生疫情,充分利用疫情发现早期24小时,并行推进各项应急处置措施,努力最早时间、最低层级、最小成本获得最大防控成效。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学习借鉴上海等地经验,结合实际,把疫情防控短板补齐,把疫情防控准备做足,坚决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筑牢健康根基。

那么到底什么是上海经验,上海经验又强在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不易,但波澜不惊

疫情发生后,上海基本每日都有新增病例,很多还是境外输入,因为上海是接收境外入境航班最多的城市。直到现在,上海机场还承担着全国近1/3的出入境航班客流。

可以说上海是在悬崖上的钢丝上行走,其中风险不言而喻。前段时间不就些地方因为机场,从而导致整座城市沦陷的!

然而,上海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万无一失,上海最突出的,是到现在没有搞过全员核酸检测。

不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是因为他们有信心和实力,迅速发现和处置病毒,找到源头掐断根源,从而避免劳民伤财,进行周而复始的核酸检测。

▲旅客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图/图虫创意)

此外,还有些细节也在丰满着上海经验。比如今年1月开始,上海是第一个流调报告“只提地点不提人”的城市,彻底隐去了隐私信息。相比于别的城市动辄有患者遭受网暴,上海基本没出现过这种情况。

张文宏几次强调过“动态清零”,所谓“动态清零”,就是城市运转不停止,该吃吃该喝喝,一边正常生活,一边清零病例。上海很明显就是顺着这个思路的,几次出现本土病例,但城市没太大影响,疫情也没扩大,很快结束。

令人安心的专业感

上海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科学,不是动辄雷霆万钧的行政力量,多是专家和学者的理性判断。

可以说,张文宏在上海这场抗疫战中很具有代表性。

在人人自危的疫情中,在扑朔迷离的多方信息里,在模棱两可的“太极说辞”间,敢言的张文宏犹如一股清流,给人们吃下定心丸。

疫情期间,张医生的一句话: “居家隔离,就是为抗疫做贡献”让人们豁然开朗。

他经常用通俗的语言鼓舞人心,不讲套话,不打太极,通俗而直观,敢于直抒己见,正是这种语言风格,让人们在各路信息充斥之时,有一种拨云见日之感,一时间吸粉无数, , 他成了疫情以来稳定人心的一个标志。

▲张文宏(图/视觉中国)

张文宏有时也被抬到了极高的位置,有人说他是“上海的守护神”。客观来讲,这句话未必准确。因为上海专家还有很多,疫情防控绝不可能是一人之力。

但像张文宏这样的专家很具有代表性,常在发布会上占据重要位置,发言也基本言之有物。

相对于有些地方,发布会上一般就是公布管制计划,宣布“非必要不离X”,娱乐场所何时起关闭,哪个哪个小区封闭等等,可谓是相差甚远。

而且也能看出,在上海一些专家的意见很大程度上都会被吸纳为公共政策。专家表达的理性和行政决策的克制,在上海常能构成逻辑上的一致,二者是同构的,不会有太大意外。这也就实现了民众对政策行为的可预期性。

这种可预期性,就是稳人心最有效的办法,因为这本身就是相关部门掌握局势的一种姿态。当然,这一切只能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如果自己都摸不清状况,再指望从容淡定,也是不太可能的。

结 语

很多人羡慕和赞美上海,有不少溢美之词,但一种心态是真实的:希望自己当地政府能够真正学到上海经验,希望自己家乡也有像张文宏一样的医生,团结和带领大家对抗战胜病毒。

但愿我们早日回归正常,愿疫情早日结束,中国加油!

摘自新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