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刚刚过完中秋,都说“天凉好个秋”,但尽管秋季气温舒适,却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据统计,每分钟就有2人因心血管事件离开人世。

如何呵护心脏健康,远离心血管事件?

点击上图回顾直播

在“9·29世界心脏日”到来前夕,广州日报健康有约“名医大讲堂微课”聚焦心血管疾病中的“头号杀手”——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医学部主任董吁钢主任医师、CCU(心脏重症监护室)主任何建桂主任医师以及王礼春主任医师主讲。

“中山一院心血管名医团”第三度携手健康有约,呼吁公众关注心脏健康,重视猝死预防。

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

心跳停后,

只有4分钟的机会抢救生命!

生活中常有人把心源性猝死与心脏骤停划上等号。“其实,心源性猝死不等于心脏骤停!”董吁钢主任医师指出,所谓心源性猝死就是一种突发、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跳变得特别快、特别乱,不能正常工作,跟心脏停跳差不多,导致患者大脑供血、全身供血不够或者中断而死亡,常常来不及救治。

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活动的突发停止,表现为患者无反应,无脉搏搏动迹象,呼吸急促或没有呼吸运动。心脏骤停没能及时逆转,则可相继出现各个脏器的功能衰竭,进而导致不可逆的生物学死亡阶段,即心源性猝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董吁钢

“心脏骤停3秒后,眼睛发黑;心脏骤停3分钟,脑细胞衰竭,4分钟后脑细胞死亡。”何建桂主任医师指出,心脏骤停后,留给人们的抢救“时间窗口”只有4分钟,必须在这个“时间窗口”内进行正确的心肺复苏。

何建桂

“目前,心脏骤停抢救的成功率太低了!” 董吁钢主任医师感慨,根据中国心律失常联盟公布的数据,发生心脏骤停的人中仅有不足1%者能成功获救。

王礼春主任医师呼吁,公众应掌握心肺复苏知识,学会使用在公共场合安装的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当遇到有人晕倒时,及时施以援手,“学会使用AED,普通的你也能挽救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礼春

而要尽快鉴别晕倒者是否属于心脏骤停,能否进行心肺复苏和AED电除颤抢救,其实有个简单的方法。“大家可以先摸一摸晕倒者脉搏是否停了,如果停了,可以进行心肺复苏。”董吁钢说。

亲人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心源性猝死也有可能盯上你!

预防心源性猝死,需要将“防线”前移,也要进行综合防治。

何建桂主任医师提醒,预防心律(失常)性猝死,应该积极治疗心脏基础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以及心脏的离子通道疾病。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等风险因素,要科学治疗。在生活方式改变的基础上,还要规范用药,并根据病情遵医嘱采用射频消融、ICD(心律转复除颤器)等治疗手段。

针对近年来心源性猝死发生的年轻化趋势,专家提醒,年轻人要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饮食,作息规律,适度运动。

“远离心源性猝死,年轻人也要注意治疗原发病!”董吁钢主任医师强调,对于血压刚刚超标,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140/90毫米汞柱以上,但部分年轻人,当舒张压也就是低压在85毫米汞柱的时候,有可能在今后的日子里发展为高血压,或者引起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应该引起警惕,密切的随访,必要时进行治疗。

董吁钢主任医师提醒,家人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史的人,也属于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只要控制好风险因素,没有必要经常去做预防性的检查。但要重视每年的健康体检,如有异常,进行预防治疗即可。

几秒内就能自动识别并施救!

这种“救命神器”

堪称个人版“移动救护车”

对于有心脏猝死高危因素的人群,可以预防性地植入ICD(心律转复除颤器),可以帮助猝死高危患者防患于未然。

“ICD与AED有区别!”王礼春主任医师指出,同样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后的电除颤“救命神器”,放置在公共场所的AED主要用于公共场所的急救,在正确的使用下,可以逆转心脏骤停。ICD则相当于植入个人体内的“移动救护车”,兼具起搏和除颤双重功能。

ICD植入时会切开皮肤通过血管穿刺把一个小型的除颤器植入体内,并把电极放在心腔的位置,它便能自动感应心脏跳动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

猝死高危患者安装ICD后,一旦突然发生室速或室颤,ICD能在短短几秒内自动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释放有效电击进行治疗,帮助心脏恢复正常跳动,在关键时刻实现“自我急救”,主动预防和保护患者。

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ICD植入手术属于微创手术,通常手术时间1-2小时,术后恢复较快,不会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和运动。

现场Q&A

Q1:心脏不舒服,担心猝死风险,不同年龄段的人该做哪些心脏检查?

董吁钢主任医师:步入职场的人们要注意每年进行健康体检时筛查血压、血糖、血脂。男性35岁、女性更年期以后,要注意心电方面的检查,还要注意肾脏功能的检查。

Q2:对于可引发猝死的相关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哪一种的危险因素更高?

何建桂主任医师:冠心病、心衰、猝死家族史、心肌的病变,离子通道疾病等,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等其实是冠心病的高危因素,控制好了,冠心病风险降低,则进一步降低心源性猝死。

Q3:冠心病患者都要植入ICD吗?已经放置了支架,放入ICD会“打架”吗?

王礼春主任医师:冠心病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但并非所有的冠心病患者都需要植入ICD。如果满足一级预防标准,或之前有过一次心脏猝停,则医生会建议应该植入ICD。放置过支架的病人符合ICD植入标准的话,不用担心两种治疗手段会冲突。

Q4:45岁女患者,患高脂血症10年,总胆固醇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年5.1,吃过两年降血脂药(阿托伐他汀钙),父母皆有冠心病,家族有人心脏病猝死,最近做了颈动脉彩超,血管内壁正常。请问这种情况需要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董吁钢主任医师:家族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相对少见,但我们团队在临床上见的这类病例不少。这类患者,男性35岁以后、女性在更年期之后要警惕动脉粥样硬化,女性是因为更年期后随着雌激素的紊乱,对心血管所提供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发病速度会很快。

颈动脉超声是一个辅助诊断的手段,低剂量CT也能看到冠状动脉,如果女性血管没有斑块,且例假正常(未进入更年期),则可以通过正常的生活方式来调整,但到了更年期,一般要开始吃药控制,要注意看颈动脉血管壁是否增厚,血压是不是高了。

文/任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