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口腔白斑为口腔黏膜上不能擦掉的白色斑块,是最常见的潜在恶性病变,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黄芩作为传统中药,具有抗炎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等,与口腔白斑的发病机制相关,具有治疗口腔白斑的潜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口腔白斑是公认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也是口腔鳞癌的重要来源之一

口腔白斑为口腔黏膜上不能被擦掉的白色斑块,是公认最常见的口腔潜在恶性病变,也是口腔鳞癌的重要来源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2%-3.6%,癌变率高达0.6%-20%。尽管大量学者对口腔白斑的治疗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尝试了包括药物,激光,手术,基因治疗等多种方法在内的治疗措施,然而疗效不明。

维甲酸类药物是治疗口腔白斑的主要有效药物,但会引起粘膜干燥、粘膜炎等副作用。而中药在治疗疾病方面具有毒性小,高效,价格低廉等优势,中医药干预或可成为阻断口腔白斑进展和癌变的重要手段。所以,进一步明确口腔白斑的发病机制,为其寻找新的有效的天然化合物,阻断甚至逆转口腔白斑发生发展,是防治口腔鳞癌的重要途径。

目前,从天然植物中筛选治疗疾病的有效组分是疾病化学预防领域里的研究热点之一。黄芩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菌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肺炎、结肠炎、肝炎和过敏性疾病。

由于具有丰富的药用资源,显著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等优点,黄芩广泛用于各类保健品和药品中。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具有抗肿瘤,清除自由基,抗氧化,抗炎,抗病毒和保肝等药理作用。其研究热点抗肿瘤机制包括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调控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等。

黄芩在多种肿瘤如肝细胞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中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黄芩能明显降低黏膜上皮异常增生率,抑制细胞的过度增殖,诱导异常细胞的凋亡,对上皮异常增生有明显的预防癌变作用。黄芩的治疗与口腔白斑的发病机制相关,但其治疗口腔白斑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由于中草药成分丰富,且与疾病相关的分子变化较多,大多数中药及其衍生物在复杂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尚待阐明。网络药理学自2007年首次提出以来,在药物开发和机制预测等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生物信息学和综合药理学的快速发展,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药物研究将有助于提高药物开发的成本效益。

此外,分子对接技术可以通过探索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分子水平上预测配体的亲和力,解释配体的作用机制。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许多中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机制在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得到证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口腔白斑常会发生术后复发且可癌变为口腔鳞癌,黄芩是理想的药物

1、应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黄芩抗口腔白斑的背景

口腔白斑是口腔黏膜上不能被擦掉的白色斑块,口腔白斑常会发生术后复发且可癌变为口腔鳞癌,目前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而筛选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疾病已成为疾病治疗的有效途径之一。黄芩是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是50种基础中药药材之一。

大约公元前100年,《神农本草经》首次记载了黄芩,在其他许多编著中也经常被引用,表现出清热、燥湿、清火和排毒的功效,黄芩的根在治疗黄疸、肝炎、腹泻和呼吸道和胃肠感染方面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黄芩的临床应用已包括炎症、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黄芩的作用与其解热、抗炎、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近十年来,黄芩及其单体化合物靶向多种途径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潜力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尤其是单个化合物在癌症中的增殖和转移抑制方面的研究较为多见,然而,黄芩抗口腔白斑的具体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而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使研究者从“一药一靶点”的传统观念转向“药物-靶点网络”模式。因此本研究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来探讨黄芩治疗口腔白斑的潜在分子机制。

2、黄芩抗口腔白斑的主要有效成分

黄酮类化合物对体内和体外的各种癌症模型均显示出有效的抗癌作用,其介导的关键信号通路涉及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转移进程,饮食中摄入类黄酮可以降低患癌症、炎症的风险。其中富集程度最高的活性成分是BAI,它能通过调控蛋白表达引起癌细胞的周期阻滞,促进癌细胞的凋亡,起到减缓症状和治疗作用。

汉黄芩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通过凋亡和自噬信号途径诱导癌细胞死亡。千层纸素A具有抗癌、抗炎、神经保护和抗凝血等药理作用。黄芩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癌物质,对多种人类癌细胞有活性。

它还被发现具有抗增殖、抗炎和细胞毒性作用黄芩新素也是一种有效的抗癌物质。由此可见,这些活性成分是黄芩具有抗口腔白斑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也说明黄芩可能通过多种化合物作用于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实现抗口腔白斑的作用。

3、黄芩抗口腔白斑的核心靶点和关键通路

运用VENN获取黄芩和口腔白斑的交集靶点共31个。经过PPI分析得知黄芩抗口腔白斑的靶点主要集中在AKT1、EGFR、VEGFA、HIF1A和PTGS2等。通过基因本体论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了大多数的基因富集到了与癌症有直接关系的通路上,包括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多糖信号通路和MicroRNAs信号通路等。

细胞中很多生长因子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作用于PI3K-Akt通路,对细胞增殖起促进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调节,在凋亡调控中具有重要地位。研究证明PI3K-Akt信号通路是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在许多肿瘤治疗中,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成为抗肿瘤药物耐药的关键点。

研究表明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与口腔白斑的发生有关。一些miRNA调控因子不仅可用来识别早期发展的口腔白斑,在口腔白斑发展为口腔鳞癌的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所以黄芩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多糖信号通路和MicroRNAs信号通路而发挥抗口腔白斑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在口腔潜在病变和头颈部癌症中,细胞表面蛋白多糖的相对表达的变化与疾病的转化、局部肿瘤肿块的增殖和远处转移的形成相关,病变细胞本身产生的细胞表面蛋白多糖可能在细胞生长、扩散和治疗折射的控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被视为公认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