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Phoebe Liu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于高净值TIMES(ID:HNWI-TIMES),为原创作品,其他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在正文前署作者名、标来源,并同时转载文末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

最近打算开个专题,除了移民以外,还想把发达国家的教育、医疗、法律、税制、当地经商环境这几个话题大框架介绍一下。

理由是我发现一个家庭决定持有哪个国家的身份,如果只考虑解决当下单一的教育问题或者资产配置问题,会导致后面人生可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小。比如选择东南亚的,本来是想要未来孩子学习,父母养老,但实际上当地的教育水平也不一定好到哪里去……

而移民的诉求本应是,拓宽人生的可选择性。所以我希望你们别去买那些鸡肋的身份。

身边有位客户,5年前想办新西兰绿卡,后面被别人忽悠买了新西兰房产,过了一年才发现根本没有这个移民法案。Plan B的硬需求没解决,中介押下了费用不退还,过了两年Ta又被怂恿着买了土耳其护照。现在女儿大学毕业想拿身份去欧洲工作,结果前两笔钱买的东西都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去年Ta找我们想办理欧洲身份,无奈之前被坑了太多次,资金不够了,如果卖掉冗杂的资产又不舍得,总觉得自己未来会到新西兰养老,即使房子每年还报着税。

这个例子提醒了我,选身份一定要确定好大方向。所谓的大方向是你究竟要去哪个国家,不要随便说,国家真的很重要。

而只有选好方向了,后面就算这些国家在税务、法律、教育等方面有了变动,我们也仅仅需要借用小工具,小修小补过后依旧保证不会花钱买安慰。

所以,才会有这个小栏目的出现。

今天,和大家讲下这两年被中国家庭关注的英国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学英国要花费多少钱

这一两年英国留学风很大,市场炒作、贸衣战、疫情之外,还有部分原因是:学费便宜。

这是由英国学制决定的,仅论留学英国一年的花费并不便宜,但英国的研究生学制只有一年,本科生三年,相比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来说,它的性价比最高。

留学模式本科+研究生,花费上大概是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美国。

大学层面,英国的学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块是伦敦地区,另一块是伦敦之外的地区,伦敦地区学费高于非伦敦地区。

简单概述下范围:

伦敦地区的大学:

牛津剑桥,学费在2.5万-3.5万镑;

帝国理工、LSE、UCL,学费在2.5万-3.2万镑;

以一个月生活费在1500-1800磅来算,

一年算下来需要准备40万人民币。

非伦敦地区大学:大概打7折,费用在25-30万人民币/年。

在英国读私立中学也差不多是这样的情况,花费在3.5-4.5万镑/年,这个价格包含了食宿,有的学校包含了往返飞机票。所以疫情期间你会看到有些学校包机从中国接孩子回去读书,这部分的价格其实是包含在当年的学费中了。

疫情期间我们还看到很多小留学生,从小学或者初中就在海外留学了。

欧洲的英语系国家,这种低龄留学发展得早,如果一个孩子从12岁开始出国留学,到英国读10年书,有一个隐藏的回馈是到研究生阶段可以换英国永居了。

这样算下来,十年读书的花费在400万人民币左右,比英国200万英镑(约人民币1750万)投资移民拿绿卡划算。

国内的国际学校,北上深办学时间比较长,质量也比较好,一年学费在20-30万之间。

除此之外,校外需要花费10-20万培训费,算下来大牌名校和英国差不多,有的比英国贵,好处是孩子可以一直留在父母身边。

英国的升学体制

欧洲人爱讲血统,英国更是把血统融进了阶层向上攀升的通道中。

国内毕业写简历,从大学开始,英国找工作写简历,从小学开始。现在国内一些私立学校或者公立小学的国际部也开始攀比孩子简历了,攀比心理果然是人类心中一道很难迈过去的坎。

英国升学路径为学前班、小学、中学和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小学承担着类似的“身份识别”功能。

英国最引以为傲的教育“硕果”,在于私校。G5高校有一半生源来自九大公学和传统TOP20的精英中学。

还有就是口音,口音是一个人背景的窗口,它暗示你来自哪个地区,《唐顿庄园》发烧友肯定能get到我的意思。

身份鉴别从小学就开始了。

英国中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公立学校(文法学校是个例外,相当于公立重点中学,下文另外讨论),另一类是私立学校。

小学升初中,读公立学校,按照家庭住址划区入学。如果升私立学校,不限制住址、自由申请、自主招生,但需要考试+面试。

公立学校范畴中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入学需要考试,孩子们这时候通常11岁,所以考试也被称为——“11+”。

英国也有小升初。

英国人第一次进行精英筛选从小升初开始,“筛选感”仅从考试科目就可管窥一二。

虽然都是考试,但文法学校和私立学校存在差别。

入读文法学校,需要接受语文和数学考试。学校严格按两科成绩对学生进行名次排序。“11+”有点类似于国内的小中考,只差一分都可能刷掉上百位考生。

文法学校由政府出资,讲究公平,考试免费,一般公校的学生都会考,无心读文法学校的私校学生也会去考,当作私校考试预演。

而私校考试相比文法学校来说更难,考察范围更大。考试科目一共有4门,分别是数学、语文、数理推理和语言推理。

前两者是基础学科水平判定,后两者测试智商,考察一个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发展潜力。考试成绩先是筛掉了一部分学生,私校在录取中,还会增加面试考察以及推荐信环节。

面试考察的重点,是看学生表达逻辑是否思路清晰、是否符合调性。

调性是个很玄学的东西,就是眼缘,人与人之间的气场……所以面试环节是有一定运气成分在的,也要求学生准备的过程中,要塑造自己的亲和力、自信力和高情商表达力。

在这第一场人生竞赛中,普通人家的孩子奋进的天花板是文法学校,随波逐流的路径是公立学校,私立小学的孩子到了初中,依旧还是入读私立学校。

其实英国的教育制度早已为大多数人划定了人生天花板。

诚如英国公立学校、文法学校和私校,诚如中国的义务教育、职校教育和大学教育,就分别为这个社会相应提供了劳力者、劳脑者和劳心者。

仔细一看,我们发现制度设计者在设计不同的教育体系、课程设置早已为社会不同阶层确定了明确的“劳动力”输送体系、为其框定了社会化角色。

怎么提高入读好学校的几率?

我们这里的好学校,指的是G5,即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走传统的英国精英教育路线,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上精英学校,按照这套发展了几百年的升学路径走上来,先成为精英群体中的分母,才有机会成为群体中的分子。

这条途径,就连威廉和凯特的乔治小王子也不能例外——有钱有权,只能让新生儿有机会通过教育变得有钱有权有视野,这些能力不能世袭,难怪说教育是最公平的事,也是最风险的投资。

还有另外一条路,就是我们上文说的走文法学校。大家常说英国阶层固化严重,但实际上还是留了向上晋升的通道的,比如梅姨,上的就是文法学校,而文法学校,就是英国教育体制下选择平民天才的口子。这部分群体,和外国留学生一起,占每年G5招生比例的1/3,剩下2/3归属于私校生源。

而在入读好学校时,专业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因素。

如何选校、选专业?

怎么做面试和笔试准备?

公学注册往往要提前2-3年锁定名额,家长在这之中应该怎么做?

这些涉及实操层面的问题极其关键,而且每一步都是卡点进行的。

我将在下一篇文章中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