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以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烟墩大鼓”为主题的新闻节目《同心筑中华》,分别在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CCTV4(中文国际)开播。通过央视节目,灵山县“烟墩大鼓”的民俗魅力得到了展现。

烟墩大鼓起源于灵山县的传统打击乐艺术,主要分布在灵山县烟墩镇的邓塘、石堆、长麓等20个村268个自然村庄。制鼓在烟墩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鼓声在民间有驱邪的寓意,每逢春节,邓塘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大鼓表演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击鼓迎春”,举办“赛鼓”“拼鼓”等系列民俗娱乐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鼓韵-钟瑞雄 摄

邓塘村是烟墩镇少数民族聚居村之一,村民均为壮族。该村的壮族山歌由来已久,根据当地族谱及口传考证,其历史已经超过500年。村民在劳动、节庆、出门会友都以歌抒怀、助兴,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获取对方的好感,用情歌对唱唱出了爱情。邓塘山歌有时政、劳动、情歌及闹歌堂等种类。山歌词大多是即兴创作,代代口传。邓塘村凡在男女结婚、孩子出生满月等喜事上都有用山歌对唱助兴的传统习俗,当地壮家人称之为“闹歌堂”。闹歌堂是邓塘村壮族人家的一种文化风俗,其习俗沿袭流传至今。

烟墩大鼓于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塘村2012年获评为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墩大鼓传习基地,2013年获评为广西千家万户惠民工程烟墩大鼓村。

制鼓-龚明鑫 摄

近年来,灵山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推进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开发保护,大力挖掘和传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以少数民族聚居村邓塘村为示范点,先后投资250万元用于改善壮族聚居地的基础设施,修建3公里长的硬底化水泥路,建设完善了文体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烟墩大鼓”基地和民俗演艺广场、组建“烟墩大鼓”制作坊,成立了“烟墩大鼓”表演队、壮族山歌队、八音队。举办“烟墩大鼓”文化节、壮族“三月三”等节日,开展“烟墩大鼓”“山歌对唱”“竹编竞技”等民俗活动,在中学、村小学开设“烟墩大鼓”教学班,保护和传承“烟墩大鼓”民俗,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近五年来,烟墩镇先后筹集资金4200多万元,建设 110公里硬底化水泥路、 12公里沙石路、 35公里三面光水渠,建设公共文体服务中心13个,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举办文艺晚会60多场次,推动了民族团结融合,各族群众幸福感和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烟墩大鼓-王玉欣 摄

当您接到0771-12340绩效考评民意调查电话或微信调查问卷,请耐心接听和回答,客观评价钦州各项工作,为钦州点赞!

▍图文来源:灵山文旅

▍图文整理:容金星

▍校 对:董志鹏

▍审 核:郑悦桦

▍文中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做公益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文旅君署名或删除,电话:0777-2839841。

(钦州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出品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