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白

终于,在这个天朗气清的早秋,简体中文版《猫头鹰谋杀案》付梓成书。此时,距离《喜鹊谋杀案》的出版已经过去两年。承蒙大家对肥啾的喜爱,这一次,全新的肥啾——猫头鹰如期而至。肥啾的目标是:更肥,更萌,(书)更厚(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责编,我单方面决定要写一篇编辑手记 (其实是为了弥补去年鸽了大福老师约稿的一篇迪弗)。大福老师说我是不是对这本书有感情,对迪弗没感情。我:不告诉你。记得入职新星的头两年,几乎每本责编的书都是自己写的推送,想标题、配图、配BGM,不亦乐乎。但正经的编辑手记却写很少。因为我一直觉得,书既然已经顺利出版,自会交给读者与市场检验,而背后的种种属于个人的隐秘角落,无需与他人分享。对于一个酷盖来说,炽热明亮的情感一旦宣之于口,总会少了些庄重,多了一丝亵玩。不过,为了《猫头鹰谋杀案》,破个例也无妨。

关于内容

《喜鹊谋杀案》的出版惊艳了全球评论界和推理迷。我称它是一次对侦探小说的真正颠覆,一场阿加莎·克里斯蒂式的谋杀盛宴。作者安东尼·霍洛维茨曾在采访中说,《喜鹊谋杀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我觉得,他现在可以改口说《喜鹊谋杀案》和《猫头鹰谋杀案》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了。因为这两部作品本就不可分割。

“喜鹊”的空前成功为“猫头鹰”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众所周知,创作续作难度堪比登天,一不小心就会变成狗尾续貂。有如此高的起点,世人的眼光也会变得更加挑剔。但霍洛维茨没有让人失望。“喜鹊”的姊妹篇“猫头鹰”带来了更大的惊喜。

去年春天,彼时疫情正肆虐,社交媒体上都是各种让人揪心的消息。新星也全员居家办公。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和紧张的气息。住在二十八楼的我,全副武装出门拿快递时,偶尔在电梯里碰到一两个人,彼此恐慌地交换一下眼神,示意“你先走,我搭下一班”。就在这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下,我看完了《猫头鹰谋杀案》的原版审读稿件。这段霍洛维茨借编辑苏珊之口形容侦探小说的话,每次看时,都会击中我。

他们知道这些并非纪实文学,而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而我们谁敢说自己不需要呢?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的新闻播报;假新闻;自身本就不干净的政客们却互相攻击、互相泼脏水……或许人们只能通过一个可以逻辑自洽且会带你发现绝对真相的故事,才能获得一点安慰。

说实话,我没有想到如此复杂的作品还会有续作。《喜鹊谋杀案》的结尾,讨厌的艾伦·康威已死,三叶草出版公司被大火付之一炬。苏珊和男友安德鲁移居希腊克里特岛。一切似乎尘埃落定。续作要写什么呢?事实证明,像霍洛维茨这样的天才作家,永远不会按常理出牌。

除了延续“喜鹊”的情节,《猫头鹰谋杀案》同样延续了“喜鹊”书中书、案中案设置,把这种设定运用到了极致。

作家与编辑

作家们的确都是极度的自我主义者,一方面自信不已,一方面又苛刻地自我审视,甚至自我厌恶……但他们关注的都只是自身而已。想想,他们每天有多长时间独处!但他们同时又是最真诚的利他主义者,唯一的目的就是以文字满足他人的期待。我有时忍不住想,或许只有有缺陷的人才能成为作家吧——因为人生存在缺陷,所以才想用文字填补。天知道,就算我再喜欢看书也当不了作家,所以才当了编辑。这样既能享受创作新书的成就感和兴奋感,又不用体验伏案写作的辛苦和无聊。(苏珊抢了我的台词)

在编辑出版《喜鹊谋杀案》时,我仔细研究过霍洛维茨的履历。犹太人,聪慧,内向,八岁时就知道自己会成为一名作家,因为只有写作会带给他由衷的快乐。十二岁时父亲因癌症去世,因为父亲生前转移了大量财产,使得他与母亲陷入困境,自此家境一落千丈。困苦的童年时代塑造了他敏感内向的性格,亦赋予了他卓越的写作才华,为今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霍洛维茨的推特头像……

编辑作品和阅读作品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那是一场编辑与作者的合作。对我来说这份工作就是要进入作者的大脑、了解他们的思路、共享创作的过程。尽管伏案写作是孤独的,但周遭的环境却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它们的创作者。而我发现当编辑越是了解这些作者,就越能帮助他们达成所愿、创作出心仪的作品。

霍洛维茨笔下的作家艾伦·康威是个讨厌的家伙。和他的编辑苏珊关系恶劣,独断专行,从来不听别人意见。在一把年纪名利双收之后,和妻子离婚,宣布出柜。但看了上面那段霍大爷 (昵称)借苏珊之口说的话,我猜他和他的编辑关系一定不错。

装帧设计

《猫头鹰谋杀案》的装帧设计经历了几轮修改,最终确定了现在的形态。中间的过程不多说了,大家自己品一品。

本书的设计师人马老师是个非常有个性的人,对装帧设计总有自己的坚持。于是合作完“喜鹊”之后,我暗自发誓,下次再找你我就是你“哔——”,于是后来,他就变成了我的“哔——”设计师。众所周知,编辑都是“哔——”(对不起)。

在看到这两句话的时候,我又暗自嘀咕:“除非你是X俊,否则不要跟我这么讲话。” (开个玩笑,人马老师设计了非常精美的封面,谢谢人马老师!)

《猫头鹰谋杀案》的原版是一册厚厚的书,比当初因为厚度劝退一些读者的“喜鹊”还要多出将近一百页,堪比板砖。所以在看完原书后,我就决定要做两册的设计。但并不是普通的上下册。我想,既然“猫头鹰”中完整呈现了书中书《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为何不单独成册呢?在“猫头鹰”的P206,苏珊倒了一杯咖啡,拿起《阿提库斯·庞德来断案》开始阅读,那么读者也可以暂时放下手里的书,拿起“来断案”,与主角一起,通过阅读书中书破案。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沉浸感与游戏性。友情提示:希望大家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跳页,不然就看不懂了。 (其实每个字都认识也不一定能看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我们还特别邀请对鸮形目很有研究的插画师绘制了激萌猫头鹰贴纸,随书附赠。或许对这部作品的评判仁者见仁,但这个贴纸一定人见人爱,不接受反驳。只有首刷才有,不容错过哦。

尾声

最后,想再聊聊霍洛维茨最崇敬的、对他影响最大的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九月十五日是阿婆131岁生日,而午夜文库的最后一本小红壳《帷幕》也即将出版。以前知道《帷幕》是波洛的最后一案,但直到最近编小红壳的时候才看过。经典作品就是有这样非凡的魅力,无须炫技,无须故弄玄虚,即使穿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漫长的岁月,依旧熠熠生辉。那丰沛的情感通过文字,猝不及防地让几十年以后的我,在初秋安静的办公室中大号泣。波洛去世的第二年,阿婆也仙逝了。还好,我们还有阿婆的作品流传于世;还有像安东尼·霍洛维茨这样的“黄金时代”的继承者与捍卫者,笔耕不辍,奉献出一部部精彩绝伦的作品。

P.S. 书中数次提到莫扎特的名作《费加罗的婚礼》,我作为莫扎特的忠粉,《费加罗的婚礼》可以说烂熟于心。然而在读到谜底揭晓前,我却对这部四幕喜歌剧与书中谋杀案的关系百思不得其解。你们能猜到吗?

《猫头鹰谋杀案》内容简介:延续前作《喜鹊谋杀案》情节,编辑苏珊·赖兰死里逃生,和长期交往的男友移居希腊小岛,在岛上经营一座家庭旅馆。但生活却从想象中的美好变成了现实的一地鸡毛——岛上旅馆的一切都让她筋疲力尽。苏珊开始想念她在伦敦的出版人生涯,尽管她的出版事业曾将她置于致命危险中。

某天,两位不速之客到访,打破了苏珊百无聊赖的平静生活。一对来自英格兰的夫妇找到她,讲述了一桩他们的女儿塞西莉婚礼当天发生在自家经营酒店中的谋杀案......

END

进入“周末有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