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埔军校门口悬挂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短短20字道尽了作为一名革命者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理想和信念。而黄埔军校也因它初期的办学理念,为国共两党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人才。在黄埔军校培养出的人才当中,尤以第四期的为最多、最甚。谈到黄埔四期又不得不说到日后我军纵横南北的林彪元帅以及国民党高级将领李弥。

林彪和李弥都是黄埔四期同班同学,二人在黄埔军校期间同吃同住同睡,如果撇开二人所在的阵营不谈,真可谓上战场同袍,下战场同学。

然而,最后两人由于人生价值的追求不同,分别选择了不同的阵营,走上了完全迥异的人生路线,结果也酿成了极大反差的人生结局。

纵观二人人生路线的走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与两人的性格及出身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对此,林彪曾一针见血地评价李弥:有点本事,但太过滑头!

1902年,李弥出生在云南省盈江县太平街(今为腾冲县太平街),父亲是当地的著名珠宝商人,据李弥的副官丁光仁曾回忆:

“我听李弥将军说,他在读书时,因父亲经营珠宝有翡翠西瓜,被官府勒索,李父不肯交出来,官府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关押。”

由此可见,李弥少年时代家境非常富裕,生长在这种富裕的商贾之家,李弥从小被父亲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父亲为了让他日后出人头地,不再受官场权贵的欺压,下血本请名师给李弥补习功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后来李弥家的丰厚家底被官府的贪官给惦记上了,当地官府随便找了个由头把李弥的父亲关押在了大牢里,性格倔强的李弥竟砸开了牢房要带父亲远走高飞,但父亲害怕一旦走了就说不清楚了,于是执意不肯离开牢房,李弥无奈之下,只好独身逃离。

无论在哪个朝代,越狱都不是小事,更何况,李弥当时是砸牢房救人的,官府倘若要把他拉到刑场法办,也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李弥很清楚自己所闯下的祸,因此,他开始一个人闯荡江湖。

那是个混乱的年代,但乱世也出英雄,聪明的李弥便抓住了机会。他跑到滇军第三军朱培德部第七师师部,从底层的勤务兵做起。由于他有文化,再加上他左右逢源深得上级的欢喜,很快他被提拔成为了副官。

如果说他前期的发迹得益于自己的聪明,那么运气好也是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李弥当上副官后,借着云南老乡的名义,他竟然成为广东韶关督办公署顾问袁恩锡的义子。搭上了这层关系,各种机会就多了起来,1922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与林彪成为同班同学,后来又在朱德军官教导团里任排长。

此时的李弥既是蒋介石的“天子门生”,又是我军缔造人之一朱德朱老总麾下排长,身兼智慧、文化、勤奋于一身的李弥,无论是向左向右都对他日后人生的走向以及革命信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投奔到我党名下,以他的资历和指挥水平,毫不夸张地说,他至少也会位列开国将帅;如果投靠蒋介石,以他的聪明才智要跻身高官行列也亦非难事。

对于李弥的才华,曾带过李弥的朱德看得非常真切,他相信这个年轻人只要为我党所用将来必是一员革命战将。为此,“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德多次做李弥的工作,希望他能认清现实,与背弃革命道路的蒋介石划清界限,跟随我党全身心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来。

可任凭朱老总苦口婆心地相权,狡猾的李弥却依然丝毫不为所动,因为在他的心里,革命从来不是他追求的对象,更不是他的人生信仰和追求,他的人生追求只有一个:那就升官发财、光宗耀祖!

于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之下,李弥很快投靠了蒋介石,并且投靠前还拉了一大票黄埔生过去,这无形中让蒋介石对他心生好感。李弥知道这才只是个开始,后面只要能施展出自己的本事,替蒋介石分忧、讨好蒋介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都会水到渠成。

1932年,李弥率领一个团驻防江西永丰,期间,陈诚为扩充自己的实力,以李弥部军纪败坏为由企图将李弥麾下大多数士兵都缴了械。此时,身患疟疾的李弥闻讯连忙赶来马上集合部队:“我们没犯错,凭什么要我们缴械,你们同意吗?”

“不同意!”士兵们齐声大喊道。

李弥见士气可用,可与陈诚一搏,顿时来了精神。他把裹在头上的白毛巾往地上一扔:“好,你们不愿,我也不愿,有种的跟我一起冲出去!”

在李弥的鼓动下,余下的部署竟跟随着他冲出了陈诚的包围圈。而李弥能逃出陈诚的魔爪,在于他极其灵巧的策略。原来,他每逃奔一地,到处张贴“欢迎陈军长”的标语,搞得不明真相的老百姓和当地官员误以为李弥的部队是陈诚的嫡系。陈诚尽管急着想吞并李弥的部众,但奈何还是同给蒋介石效力,不可能公然撕破脸面,只得在一派和谐的氛围中尾随着李弥部众身后,搞得陈诚倍感尴尬。

这是李弥的圈套,也是李弥“以柔克刚”的高明之处。他深知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他们此次都是奉命在身,陈诚断不敢公然向他举枪向相。李弥凭此准当拿捏掐得陈诚丝毫不敢动弹。

在陈诚的“欢送”下,李弥一路由永丰跑到了南昌。此时,蒋介石正身处南昌行营,李弥一口气跑到蒋介石面前,将剩余的部众全部交到了蒋介石的手中,以表忠心。当蒋介石问:“你为什么老大远跑来把部队交给我啊?”李弥趁机说:

“过去校长在黄埔军校时,只教过学生如何打仗,未曾教过如何缴械。因此将部队带来交还校长。”

这个理由让蒋介石对他立刻有了好印象,为赞赏他的忠贞勇敢,升为第三十六军一六七师五七三团团长。

由此可见,林彪评价李弥滑头,实在是不为过。李弥的滑头还不仅限于表现在讨巧蒋介石,还机智灵活地表现在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著名文史专家王铎说:“据有些将军回忆,李弥是个奸猾的人,无论到哪里他都给自己留好后路。比如前方在打仗,他除了要制定作战方针,发挥军长的作用,还会比别人多想一层,如果战败了怎么逃?”

在淮海战役中,当上十三兵团司令的李弥奉命前往徐州解救黄百韬的部队,可部队行至麻谷子村附近恰巧与我军遭遇,敌我战场相见杀得分外眼红,李弥始终无法前进一步只好咒骂几声“该死”后就连忙退出了战场。

后来在杜聿明集团即将被全歼之际,他趁着月色悄悄溜了出去,成为淮海战役中为数不多的逃出生天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这是李弥的狡猾之处,也是李弥的侥幸。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弥除了滑头一无是处。恰如他的同学林彪所评价的那样,李弥不仅滑头,而且还有点本事。

作为军人,李弥的本事当然是表现在指挥战争方面。

李弥在战场上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的。在1941年4月增援宜昌的战斗中,李弥率军一口气炸毁了日寇的21架飞机,并把敌人机场炸成了豆腐渣,他也由此名声大噪。

在缅北的松山战役中,面对日军构筑的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坚固工事,他灵活机巧地采取步炮空协调攻击、组织敢死队冲锋和工兵掘壕爆破等手段,竟然轻松拿下松山,打得骄横一时的日本人哭爹喊娘。

在日后退入缅甸境内的萨尔温江战役中,李弥更是以绝对的劣势,打得兵强马壮的缅军伏尸满地,让缅甸当局惊恐不已,由此李弥放出了那句:“我做云南王不容易,做缅甸王易如反掌”的豪横壮语。

可以说,纵观李弥的一生,尽管他滑头无比,但确实有真材实料,在战场上有两把刷子,只可惜他没能弃暗投明,跟随朱老总走上光明正道,否则,以他的资历和能力,新中国的开国将帅中,他必定占有一席之地。

是历史侦查处,下期精彩内容,我们再见,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订阅公众号历史侦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