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逝世,这个曾在文坛上掀起巨浪的著名文豪就这样离开人间了。

他在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子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来凄惨,胡适和妻子江冬秀共孕有二子一女,可孩子们的人生却过的并不如意,爱女早早夭折,幼子更是正值壮年却自杀身亡,长孙胡复虽得祖父教导,学业有成,却迟迟不肯成婚,更没有留下子嗣……

究竟是怎样的遭遇,才使胡适一门面临着绝后的局面呢?

饱受争议的文豪——胡适

历史上的胡适是一个非常有争议性的人物。一方面他在文学方面创造的成就不可小觑,但另一方面他对国民党态度却让很多人对他心生芥蒂。

1915年,中国正值思想解放,陈独秀等一众有志之士筹备了《新青年》杂志,在上面发表各种传播先进思想的文章。彼时尚未归国的胡适在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学改良诌议》,这篇文章在当时引发了热潮,得到了许多进步人士的认可。

后来1917年胡适收到母亲家书归国,蔡元培将他聘到了北大担任教授。

胡适在北大任教时,深受陈独秀的影响,参加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提倡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推动了中国文学的进步。但当时文言文推崇者甚多,胡适的这一提议遭受到了许多老学究的抨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适不卑不亢,老学究们用犀利的语言讽刺、针对他,他却一直保持风度,据理力争,坚决推广白话文。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白话文凭借它的简单易懂,很快在国人之间盛行。它的出现缩小了知识分子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距离,也为更多劳苦百姓投入革命做了准备,是新文化运动强有力的推手。

但胡适并不满足于现状,他迫切地想要将他从西方带回来的“自由之风”吹满整个神州大地。他宣扬个性解放,呼吁思想解放,并将它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在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上,胡适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虽然同属于新文化阵营,但胡适后来的选择却与胡适李大钊等人截然不同。

胡适的选择——国民党

胡适在美国生活多年,对他来说美国的两党制是十分明智的选择,因此不管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他都没有任何偏向,他更希望中国可以跟美国实行一样的制度。

可中国跟美国的国情根本不同,自然没有办法跟美国实行一样的政治制度,而且国共之争愈演愈烈,两个政党分庭抗礼,知识分子对他们来说,更是必须要争抢的资源。

二择一是不可避免的。

胡适作为当代著名文豪自然也收到了两方抛来的橄榄枝,而胡适在再三抉择下,选择了国民党。

虽然胡适晚年时曾表达过自己对这一选择的失望,但还是让不少人对他的评价出现了两极化,他也成为这段历史中颇负争议的人物。

风流才子——胡适

胡适的人生一波三折,他的感情生活也同样十分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7年,胡适收到母亲的家书让他赶紧回家履行早前定下与江冬秀的婚约。胡适接受过新式教育的洗礼,自然不愿答应这门旧式婚姻。他回到家乡,本想退掉这门婚事,但事与愿违,在母亲的逼迫和家乡舆论的压迫下,两人成婚了。

自此江冬秀成了胡适唯一的妻子,不过她却不是胡适唯一爱的人。

胡适学识渊博,长相俊雅,在美国留学时他便吸引了不少异性的眼光。但因为胡适在家乡就已经订过婚,母亲希望他可以跟别的女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再加上胡适也没有遇见中意的人,所以他一直是单身。

直到1914年,胡适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上学时,遇见了一位美丽的女士,她是胡适教授兼房东的女儿——韦莲司。

韦莲司比胡适大了六岁,但她的思想却是跟胡适共鸣的,胡适曾经感慨过,直到遇见了韦女士,他才知道女子接受教育后的最高境界就是成为这样独立而自由的女性。

韦莲司深深地吸引了胡适,她的智慧、学识和思想,让胡适十分钦佩,也对她更加迷恋,经过几番深入了解,两人便开始了长达两三年的交往。

可惜好景不长,1917年,在母亲的催促下,胡适离开了美国,他跟韦莲司的感情也必须收敛起来了。

回到国内,胡适在母亲的要求下同意跟江冬秀成婚。不过多年来,在西方的经历让他不能够接受中国的传统婚姻形式,他希望能够以西式婚礼的方式来娶妻,而江冬秀也知道未婚夫在美国接受了先进的教育,思想跟国人有些出入,所以她并未反对。

于是在绩溪上庄出现了一个穿了一身白色的新娘。

成婚后,胡适十分尊重江冬秀,对外承认的妻子也只有她一人。不管胡适身在何方,江冬秀总是陪伴在他的身旁,还为他孕育了二子一女。

尽管在这段婚姻中,双方的身份地位并不相符,他们两人之间也基本没有共同语言,好在他们的婚后生活却也过的不错。江冬秀十分关心胡适的身体,甚至给他定下了许多家规,胡适也一一遵从,从不跟她红脸。

江冬秀本以为他们的生活会这样平淡地继续下去,可她没想到想要打破这份平静的人这么快就出现了,而且还是她结婚时的伴娘——曹诚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诚英当时有名的才女,第一次见到胡适的时候,她才15岁,是江冬秀的伴娘。众人没想到的是,曹诚英对风度翩翩的新郎起了异样的情愫。

也许是正印证了那一句年少的时候不能遇见太惊艳的人,有了胡适在前面做对比,曹诚英对自己后来的丈夫十分不满意,相处了几年就离婚了。

曹诚英离婚后一直在杭州继续自己的学业,此时的她还不知道命运正在给她准备惊喜。

1923年,胡适因身体不适而来到杭州休养。

江冬秀并不知道曹诚英对自己丈夫的心思,还拜托她帮忙照看病中的胡适。

胡适在婚礼上遇见曹诚英之后,对聪明漂亮,接受过新式教育的表妹也心生了几分好感,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人一直都没有什么进展,直到这一次,他们在杭州相遇,两人抛下了所有顾虑,开始同居。

很快,曹诚英就怀孕了。养好病的胡适决定硬气一些,回老家跟江冬秀离婚,给曹诚英一个名分。

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拜托照顾丈夫的人有了孩子,可想而知,这对江冬秀打击有多么大。

可江冬秀并不是性子温软的女人,面对胡适提出的离婚的要求,她直接在厨房里拿了一把菜刀,指着胡适扬言要带着孩子一起去死,给曹诚英让路。

胡适当场就被吓到了,他不敢拿自己孩子和江冬秀的性命做赌注。于是不再提离婚这件事情,更是告诉曹诚英,让她打掉孩子。

经此一事,江冬秀也看清了丈夫的本性,对他在外拈花惹草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她来说,只要这份婚姻还在,其他的也没什么好在意的了。

父亲的风流,母亲的放任,使胡家的气氛总是弥漫着些许尴尬,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胡适的孩子们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

凋零的胡家子孙

胡家的长子胡祖望出生于1919年,他的诞生寄托了父亲很大的期望。将他取名为“祖望”也是光宗耀祖的意思。

胡适是当时著名的文豪,身为他的儿子,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胡祖望也不希望让自己的父亲失望,于是拼命的学习。

可惜的是,胡祖望对文学方面并不感兴趣,他真正的兴趣在机械方面。虽然儿子并没有继承自己对于文学的热爱,但胡适也只是失望了一会儿便选择支持儿子的想法。

胡祖望就这样在他喜欢的机械方面攻读下去,并进入了西南联大工学院进行学习。在这里毕业之后,他继续在机械方面进行研究,后来考入了美国康奈尔大学,与父亲成为了校友。在经过名校深造后,胡祖望取得了不菲的成就,更是成为闻名中外的工程师。

相比于大哥来说,胡素斐和胡思杜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胡适的长女胡素斐出生于1920年,胡素斐长得十分可爱,而且十分聪明,因此深得胡适宠爱。可惜,当时的胡适忙于外面的工作和莺莺燕燕,对女儿的关注不足,他将胡素斐的发烧当成了小病处理,却没有想到就是这样的小病要了女儿的性命。

爱女的夭折,对胡适和江冬秀的打击都十分巨大,胡适每每忆起爱女,都不禁泪流满面。

有这样的悲剧在前,胡适也不敢再忽视自己的孩子们了。可世事无常,胡家的悲剧还在继续。

胡适的幼子名叫胡思杜,“思杜”这个名字表达了胡适对美国老师杜威的思念之情。

胡思杜小时候身体弱,无法正常上学。胡适便请了先生亲自到家里教导他。跟大哥胡祖望不同的是,胡思杜并不善于学习,反而经常调皮捣蛋,这让胡适十分头疼。

再后来,胡适因为公务,必须要去美国一趟,胡思杜体弱多病,也经不起波折,所以他便和母亲江冬秀一起留在了国内。

江冬秀出身农村,本身就没怎么受过教育,平日在家也是混迹在牌桌上。儿子跟她一起生活不知道会学到什么。

因此,胡适很担心儿子的教育问题,托了很多老友帮忙照看,但当时主要照顾他的人还是妻子江冬秀。在她的影响下,胡思杜染上了许多不好的习惯。

等到胡适意识到自己的儿子走上弯路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时胡适联想自身的经历,觉得将孩子送往美国,可能会对他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因此托人将胡思杜带到了美国的学校接受教育。

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从之前的经历可以看出胡思杜是一个没有什么自律性的孩子,而美国的学风又是十分自由的,将他送到美国去学习岂不是白费功夫?

事实也是如此,胡思杜在美国读了两所学校,但上学期间他只顾着交狐朋狗友,压根没想着要学习,所以到头来他一张毕业证都没有拿到。

但胡思杜从美国回来之后,很多人看在胡适的面子上,想给胡思杜介绍工作。胡适深知自己的儿子并不成器,就给他找了一个北大图书馆的工作。

这对胡思杜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去处,在图书馆工作的同时,胡思杜也读了很多书籍,他往常散漫自由的个性也渐渐收敛了起来。正当胡适为儿子的改变感到欣喜时,事情却再次迎来了变化。

1948年,国民党大势已去。力挺国民党的胡适想要带一家人去美国避难。可胡思杜并不喜欢美国,不顾胡适多次劝说执意留在了国内。胡适只能把他留下带着其余家人前往美国,直到1958年又在台湾定居。

可谁也没没想到这次分离就是永远,1957年9月21日,胡思杜自杀身亡。根据当时他堂兄的解释,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胡思杜的生活实在是太苦了。

父亲力挺国民党,导致留在国内的胡思杜身份十分尴尬。尽管他在各大刊物上发表文章,抨击自己的父亲,用这种方式来自保。但却还是避免不了别人对他的指指点点,甚至在特殊时期还被打上了“右派分子”的标签。

因为这个身份,甚至没有人愿意跟他交朋友,也没有女人愿意和他交往,他一个人孤苦无依,最终走向了灭亡。

胡思杜的死亡并没有掀起多大的水花,来料理他后事的也只有他的表兄。胡思杜的其他家人甚至不知道他的死讯,可谓凄苦悲凉。

1955年,在美国生活的胡适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孙子,他喜出望外,亲自为孙子起名为胡复,寓意为复兴中华。胡适对孙子寄予厚望,亲自教导他学习,而胡复也继承了胡家的优秀基因。跟随父亲跟爷爷的脚步,也考进了康奈尔大学,更是曾经任美国劳工部争议司司长。

与祖父胡适的花心风流相反,胡复对男女之事一直不热衷,如今的他已经66岁,但仍然没有子嗣留下来。

回顾胡适的一生,他在文学方面上有着不可否认的成就,但他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让人无法苟同,而他们胡家几乎绝后的结局,也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