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都想要不犯错,是何其的不容易。古人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就算是圣人也会犯错的。孔圣人大家肯定都有所耳闻,这个弟子三千遍布天下的老师,也犯过错误。

有一次他与弟子们一起云游,经过一片大海,看着波澜壮阔的海景,内心畅怀的同时便站在一旁尽情地享受美景。没多久孔子就口渴了,便让弟子去海里装一瓶海水来解渴,却遭到了一旁老农的制止,批评他们是一群书呆子,都不知道海水不能喝。

在经过老农详细的解释后,孔子才知道自己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为此便感到汗颜,连忙向老伯告罪赔不是。

圣人都会犯错,更何况人呢?当年八路军其中一位副师长萧克就在一些政治选择性问题上犯了错误,导致与他一起做副师长的其他两位都成了元帅,而他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次“站错队”

1907年萧克出生在一个清贫的书香门第里,虽然家中钱粮不足,但是对萧克的教育还是没有落下。

不过在那个如此动荡的年代里,哪里又能放得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呢。萧克看着国家如此积贫积弱,深感读书已经无法救国,为此萧克于18岁的时候投笔从戎。

从最开始的北伐战争,到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路上都有萧克的身影,萧克的作战能力还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分析时事政治上面能力就有点欠缺。

众所周知,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革命历程中,主席本人是发挥了十分重要作用的,不管是军委指挥还是政策方针,他总能在最困难的时候做出最适合当下发展的决策。

不过主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29年6月,军委就要求重新选举红四军的前委书记以及党委成员,也是在这个时候主席落选了,支持他的只有林帅几人,而萧克当时投了陈毅的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林帅还特地写信给主席宽慰他,鼓励他,因此主席对于这位在困难时候伸出援手的战友十分信任,时常委以重任。

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因为在政治上的不敏锐,“站错”了队,导致他军衔没有八路军时期的战友高,因为一个领导人不仅要能力突出,本身的敏锐度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不能只是“莽夫”,而要“文武双全”。而且萧克还不只一次做出了错误决定,还有一次更是犯了十分严重的错误“站队”。

张国焘事件的保持中立

张国焘出生于1897年,青年时期考入北京大学,接触到进步思想后的张国焘拥有着满腔热血,渴望报国,那时候的他参加了五四青年运动,因表现积极良好于1920年10月参加了早期中国共产党。

此后的张国焘在党中央的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高,而他也在职位一步步水涨船高之中,逐渐走偏了革命道路。

1931年11月回国后的张国焘就被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然而在外留学三年的他早已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够深刻了,因此在很多决策上做了错误的决定。

尤其是战略方面,他推崇王明的左倾冒进主义,一度让红军战士陷入了十分危急的境地之中。

1935年妄图篡夺革命果实的张国焘作为红四方面军的负责人来到了四川甘孜境内,找到了当时红八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向他传达了中央红军北上的方针是错误的,南下才是正确的“方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的萧克并没有对此提出疑问,即便是当时红二军团军团长的贺龙,以及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都反对张国焘的意见。

而这一点也成为了萧克军旅生涯中犯的最严重的错误,他“沉默是金”,想要以中立的态度达到谁也不得罪的想法注定了是行不通的。革命就是要勇于挑战,勇于自我革命,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革命者。

最终与元帅擦肩而过

抗日战争在最水深火热的阶段时,为了将日寇早一天赶出国门,国共两党再次进行了合作,当年便有三个师编入了国民革命第八路军。这三个师分别是120,129,和115师,而且这三个师的副师长的来头可不小,是萧克,徐向前和聂荣臻。

徐向前和聂荣臻最后都被授予了元帅军衔,而只有萧克在1955年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上将军衔。

其实后来他本人也曾坦言,自己因为曾经的意志不坚定,眼光不敏锐导致了错误的决定,进而一步在授衔仪式上也受到了影响。

但是他却并没有因此对党中央的决定感到不满,相反他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激励,表明了自己还有上升的空间。

小结:

其实萧克最大的错误不是阵营站错,而是在党最危险的时候选择了人云亦云,变相地将党的处境推到了更为尴尬危险的境地。而且他意志不坚定也影响了对革命建设,幸好他整体的方向还是正确的,否则不知道最终会走向怎样的道路。

萧克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赏罚分明的政党组织,没有因为他曾经站错了“阵营”,而将他当做外人。

面对萧克对祖国的贡献,我党仍旧是十分严谨严肃的对待,所以即便他犯过错,但是仍有属于自己的荣誉。也是这样光明公正的政党让萧克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敬业,对党的拥护更加坚定。

可见犯过错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保持一颗初心,笔者相信任何错误都会有弥补的一天。